送方以亨还吴兴(三首) 文
夜过市汊驿时酒醒月出有怀幕中诸友(驿在丰 文
潇湘八景 文
春江对雪 文
春云作寒飞鸟绝,花雨纷纷暮成雪。
江山最好雪中看,况是东风二三月。
披蓑渔立柳边航,戴笠僧归竹外庄。
草暖尚迷双鹭白,树寒先露一莺黄。
我愁春雪看难久,重为江山更回首。
莫煮清贫学士茶,且沽绿色人间酒。
梦绿轩(有序) 文
余与徐君幼文同谪钟离,结屋四楹,幼文居东楹,余居西楹。
又尝赋诗曰:“梦里绿阴幽草,画中春水人家。
何处江南风景,莺啼小雨飞花。
”盖深有意于故园也。
因题其室曰“梦绿”。
蜀山江头万章木,细草幽泉荫修竹。
五月六月山雨晴,空翠纷纷满衣绿。
杖藜或来阴下行,云影不断凉风生。
青连翠结欲无路,仿佛上有黄鹂鸣。
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倚危楼望葱菁。
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
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
逢人说梦子堪......更多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文
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文
天平山中 文翻注译赏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
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2、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467页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树的名称。
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2、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467页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树的名称。
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
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2、 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467页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
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
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
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
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
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
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
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
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
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17页
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文赏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
花也笑姮娥,让他春色多。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
花也笑姮娥,让他春色多。
这是一阕以机趣见巧的小词。
似若咏物,实系喻理。
其所表现的“理”,初一读再也简单不过,梨花在与皎月争胜斗艳。
上片说因为有月光,雪样白的梨花被淹化了,分不清“花月”。
诚然,这也可谓以月色比衬花容。
下片推过一层,在无月的黑夜,梨花的堪称“花容月貌”的冷艳之色全显,那可就独占了“春色”了。
细一想,有了上片月色相比,那“花月两模糊”之“模糊”其实已写足了梨花之洁白,则不必再赘述“今夜黑”之背景衬托。
这种“让他春色多”的虚荣好胜心性仿佛有点病态。
再往里想,不免悲哀,杨基似乎傻气十足地在“笑姮娥”,“让他”独占春色,自我表现,其实是在讲:不是“花”太白,那是因为“夜”太黑。
这很惊悚。
表现才华,逞露个性,不一定得在夜色如墨的背景前。
在黑夜中多几分春色,难说就值得骄傲。
不必深究词人是否有意“寄托”,也许他在逞才炫巧。
但即使如此,词在客观效果上表述了与“疾风知劲草”相类的命题,只是“劲草”悲壮,“梨花”则悲苦味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