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总持寺阁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香阁起崔嵬,高高沙版开。

攀跻千仞上,纷诡万形来。

草间商君陌,云重汉后台。

山从函谷断,川向斗城回。

林里春容变,天边客思催。

登临信为美,怀远独悠哉。

尝与大理丞袁公太府丞田公偶诣一所林沼尤胜…以咏其事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

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

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

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

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

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

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

答太常靳博士见赠一绝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上苑春先入,中园花尽开。

唯馀幽径草,尚待日光催。

横吹曲辞·折杨柳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鬓老边城尘。

赠,以此篇答焉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辙迹陈家巷,诗书孟子邻。

偶来乘兴者,不值草玄人。

契是忘年合,情非累日申。

闻君还薄暮,见眷及兹辰。

赠我如琼玖,将何报所亲。

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

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

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

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

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登古阳云台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

驾言遣忧思,乘兴求相似。

楚国兹故都,兰台有馀址。

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时,岂无婵娟子。

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

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感遇·江南有丹橘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南有丹橘(jú),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伊:语助词。

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可以荐(jiàn)嘉客,奈何阻重深。

荐:进奉意。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树:种植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南有丹橘(jú),经冬犹绿林。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伊:语助词。

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可以荐(jiàn)嘉客,奈何阻重深。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荐:进奉意。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树:种植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

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

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

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

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

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

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

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

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

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

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下面六句,是叙事,也是抒情。

五、六两句是说: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关山重叠,通道受阻。

言下之意,他本可以将贤者推荐给朝廷,可惜道路被阻塞。

这两句妙喻天成,不露痕迹。

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遭贬的情况下,仍然不甘沉沦,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可贵品质。

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

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这是诗人根据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

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

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

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贤者鸣不平。

也就是说,贤者能人,不会不如李林甫之流。

这两句是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严厉斥责,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由于诗人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因此这两句议论写得十分亲切自然,深刻有力,大大增加了诗的内涵。

这里运用暗喻来抨击时弊,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

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

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张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张九龄的诗歌“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这一评价是非常恰当的。

刘禹锡说九龄“自内职牧始安(今桂林),有瘴疠之叹;

自退相守荆户,有拘囚之思。

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

”就是指这类《感遇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江夜行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漫长的夜啊,故人何在?

碧波夜月之下行船。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动。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念及乡愁,离家已是林叶换了多个春秋了,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凭寒露渐生,打湿了衣袖。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而在此时,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这暗夜与黎明的分际,乍然长鸣,让人暗暗心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遥:远。

这里指时间漫长。

悠悠天宇旷(kuàng),切切故乡情。

天宇:天空。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露华:露水。

犹有汀(tīng)洲鹤,宵(xiāo)分乍一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漫长的夜啊,故人何在?

碧波夜月之下行船。

遥:远。

这里指时间漫长。

悠悠天宇旷(kuàng),切切故乡情。

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

天宇:天空。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动。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念及乡愁,离家已是林叶换了多个春秋了,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凭寒露渐生,打湿了衣袖。

露华:露水。

犹有汀(tīng)洲鹤,宵(xiāo)分乍一鸣。

而在此时,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这暗夜与黎明的分际,乍然长鸣,让人暗暗心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2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