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四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池塘河潢不敢眷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修美的品德将担心他人的嫉妒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也独自游弋的人们将何处追求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鸿:雁类的泛称。

池潢(huang):池塘,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

本作三株树。

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矫矫:超然出众的样子。

“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

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

金丸,弹弓的子弹。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患:怕,忧虑。

“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

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

恶:忌妒,厌恶。

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冥冥:高远的天空。

“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

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池塘河潢不敢眷顾。

鸿:雁类的泛称。

池潢(huang):池塘,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

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

本作三株树。

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

矫矫:超然出众的样子。

“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

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

金丸,弹弓的子弹。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修美的品德将担心他人的嫉妒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

“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患:怕,忧虑。

“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

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

恶:忌妒,厌恶。

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也独自游弋的人们将何处追求呢?

冥冥:高远的天空。

“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

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

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

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

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

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

“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

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

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

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

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

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官场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

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

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

第二层写出了孤鸿的感受。

  在描写中,作者始终注意从对比的角度去表现孤鸿与翠鸟的境况。

孤雁之于翠鸟,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方来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

然而,小巧的翠鸟却是高高在上,统领要地。

“三珠树”,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们“巢居”于上,可谓显贵之至。

与此相反,硕大的鸿雁对双翠鸟只能“侧见”,甚至“不敢顾”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处境的低微与险恶,更反衬出了翠鸟们不可一世的气焰。

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耒阳溪夜行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感遇十二首·其二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

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

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折杨柳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咏燕 / 归燕诗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7-48

听筝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

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

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

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

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

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

庙算:帝王的谋略。

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朔南:指朔方南边。

《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偃革:偃,停,止息;

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

偃革,停止战争。

河右:即河西。

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

《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

扬旌:指发生战事。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宠锡:恩赐。

仙禁:指皇宫。

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光华:光彩明丽。

汉京:此指长安。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

轸:盛多。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

伏,降伏。

《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

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

此借指战争。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

此借指张说。

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

此亦借指张说。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歌钟”句:用典。

《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

”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

歌钟,编钟。

旋,很快。

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

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

《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

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

君:指皇帝。

履声:脚步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杨府李功曹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

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

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

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

初发曲江溪中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代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

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

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

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

678910 共2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