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 文翻注译赏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前几日伴狂风自去北海漂游,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参考资料: 1、 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04月:455-457 2、 马世一编著;
孙文心,马天牧,马天放等编写,.古诗行旅 宋辽金卷:语文出版社,2014年8月:第341页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扬子江:长江在南京一带称扬子江。
北海:这里指北方。
回从:曲意顺从。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磁针石:即指南针。
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
参考资料: 1、 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04月:455-457 2、 马世一编著;
孙文心,马天牧,马天放等编写,.古诗行旅 宋辽金卷:语文出版社,2014年8月:第341页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前几日伴狂风自去北海漂游,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
扬子江:长江在南京一带称扬子江。
北海:这里指北方。
回从:曲意顺从。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磁针石:即指南针。
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
参考资料: 1、 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04月:455-457 2、 马世一编著;
孙文心,马天牧,马天放等编写,.古诗行旅 宋辽金卷:语文出版社,2014年8月:第341页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尧典》中说: “诗言志,歌咏言。
”诗,一向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的。
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
诗的首二句纪行,叙述他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后,又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
首句的“北海游”。
指绕道长江口以北的海域。
次句“回从扬子大江头”,指从长江口南归,引起三、四两句。
末二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表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了他不辞千难万险,赶到南方去保卫南宋政权的决心。
忠肝义胆,昭若日月。
全诗语言浅近,比喻贴切,字里行间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1、 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04月:455-457 2、 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417页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翻注赏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安史乱起,正气崩解,不见尽忠报国之士,反多无耻降敌之徒,士风不振,大义不存。
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
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
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
如果他们当时甘心投降卖国,则必受人唾骂,以至遗臭万年,又怎么能够流芳百世呢?
双庙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严典雅。
夕阳下寒鸦枯木示万物易衰,而古庙不改。
邮亭下,如有奸雄经过,面对先烈,则当仔细思量、反躬自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唐宋词选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2年4月第一版 :608-609页 .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suī)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光岳:高大的山。
光岳气分:指国土分裂,即亡国。
君臣义缺:指君臣之间欠缺大义。
刚肠:指坚贞的节操。
这四句是说自宋室沦丧以来,士大夫不能保全节操,君臣之间欠缺大义,是谁辜负了凛然不屈、刚正不阿的品德。
张巡:与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太守许远共守危城,城陷后两人先后被害,他们英勇抗敌,宁死不屈的精神受到后人敬仰。
后来者:指以后的士大夫。
操:操守。
人生翕歘(xū)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yǎn)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翕歘(音唏嘘):即倏忽,如火光之一现。
云亡:死去。
“云”字无义。
古庙:即张、许公庙。
仪容:指张、许两人的塑像。
邮亭:古代设在沿途、供给公家送文书及旅客歇宿的会馆。
这三句是对卖国投降的宋末奸臣的警告。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唐宋词选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2年4月第一版 :608-609页 .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起笔突兀,如两个擎天大柱。
子死于孝,臣死于忠,此二句蕴含儒家思想本原。
《易。
序卦》中讲:“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儒家认为孝之意义在于不忘生命之本源,是道德之根本。
忠是孝的延伸,是大孝。
德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天祥出使元营被扣留,次日谢太后派宰相贾余庆等赴元营奉降表,天祥即抗节不屈,其《指南录。
使北》有诗曰:“初修降表我无名,不是随班拜舞人。
谁遣附庸祈请使?
要教索虏识忠臣。
”可见天祥之为臣死忠,并非忠于一家一姓,而是忠于民族祖国。
这和儒家讲忠孝,但不主张愚忠、愚孝的思想很契合。
人能死孝死忠,大本已立,“死又何妨,”视死如归。
以一段震古铄今之绝大议论起笔,下边遂转入盛赞张许。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四句扇对,笔力精锐。
光有三光,月为五岳。
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与此文旨意相通。
安史乱起,降叛者众,其情痛极。
然有张许,堂堂正气,令人振奋。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张许二公,血战睢阳,至死不降,“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张巡每次与叛军交手大呼骂贼,眦裂血面,嚼齿皆碎,奈独木难撑,被攻陷城池,当面痛骂叛军,叛军用刀抉其口。
许远是位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最终两人从容就义。
张许性格不同而同一节义,仅此两句,该画简练有力。
“留取声名万古香”,张许肉躯虽死,但精神长存。
语意高迈积极,突出张许取义成仁精神。
“香”字下得亦好,表达出天祥对二公无限钦仰之情。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后来者三字,遂将词情从唐代一笔带至今日,用笔颇为裕如。
当宋亡之际,叛国投降者不胜枚举,上自“臣妾佥名谢太清”之谢后,下至贾余庆之流。
故天祥感慨深沉如此。
“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对仗歇拍,笔力精健。
“人生翕炎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紧承上意,更以绝大议论,衬出儒家人生哲学,和起笔相辉映。
翕炎欠意为短促。
人生匆匆,转眼即逝,更应当轰轰烈烈做一场为国为民之事业!
《易。
乾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重生命而不重死,尤重精神生命之自强不息,生生无已。
文氏在其文中也多有此意,如《御试策一道》云:“言不息之理者,莫如《大易》,莫如《中庸》。
《大易》之道,乃归之自强不息,《中庸》之道,乃归之不息则久。
”在《题戴行可进学篇》云:“君子所以进者无他,法天行而已矣。
”抒发自强不息之精神。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假使当时张许二公贪生怕死,卖国降虏,将受人唾骂,遗臭万年,焉能流芳百世?
《孟子。
告子上》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天祥在此段中对张许二公之赞许正如此意。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双庙庙貌幽邃深沉,二公塑像仪容庄严典雅,栩栩如生。
又当夕阳西下,寒鸦在枯木间哀婉啼哭。
枯木寒鸦夕阳,意味着无限流逝之时间。
让世人油然而生人生易老之哀感。
天祥却以之写出精神生命之不朽。
枯木虽枯,夕阳将夕,自然物象之易衰易变,却可反衬出古庙之依然不改,仪容之栩栩如生,可见世事自有公道,忠臣孝子虽死犹荣。
文氏此词重在议论但情寓于景,反衬主题,词情便觉神致超逸,真神来之笔也。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而对浩然之二公,如有奸雄路过双庙,当愧然自省。
结笔寓意深刻,盼横流巨恶,良知应未完全泯灭,有可悟之时。
但亦可见其对当时滔滔者天下皆是卖国贼痛愤之巨。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达到很高境界。
全词以议论立意,同抒情结体,既有具体形象之美,又有抽象之美。
在抒情中蕴含从容娴雅和刚健之美。
文中多用对句,句句整齐,笔笔精锐。
情景交融,融景入情,极为优美。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评价得那样:“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复、公谨诸公之上。
”其论甚为公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文翻注译赏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
最痛苦是一朵名贵的姚黄花,被强移出扎根的仙家宫庭。
王母的欢意销歇盛宴已终场,铜仙铅泪淌满的金盘也欹倾。
半夜里行宫外雨淋风铃肠欲断,一滴滴一声声没有消停。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美丽的彩云已消散,宫中的香尘再不见,铜驼荒草亡国恨,待要述说哪堪言!
真思慕那慷慨赴国的男子汉,嚼碎钢牙满口血斑斑。
回想起昭阳殿离别坠落的红日,最伤心铜雀台迎接新月一弯。
细思量妾身不似当今帝王家,眼睁睁让大好河山沦陷。
参考资料: 1、 邓碧清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文天祥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82-184页
试问琵(pí)琶(pá),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què)。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等。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平韵,下片十句五平韵。
代王夫人作:王夫人名王清惠,宋末被选入宫为昭仪,宋亡被掳往大都。
代作:本意拟作、仿作,词中主要是翻作的意思。
琵琶:乐器名。
汉武帝时乌孙公主远嫁,令马上作乐,以慰道路之思。
风色:风光物色。
姚黄:一种名贵的牡丹,为宋代姚挂人家培育出的千叶黄花。
词中喻指王夫人。
移根仙阙:指把牡丹从仙官里移植他处。
王母:古传说中的仙人西王母。
仙人:即金铜仙人。
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铸铜人,手捧盛露盘,魏明帝命人把铜人迁往洛阳,在拆迁时,据说铜人流下泪来。
雨淋铃:雨淋在风铃上的声音。
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贵妃,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淋铃》。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tuó)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jiáo)穿龈血。
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ōu)缺。
香尘:词中指宫中的整华。
铜驼恨:晋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
词中指亡国之恨。
嚼穿龈血:唐张巡临战时对敌大呼,经常把牙咬碎,牙龈流血,喷到脸上,说明愤怒已极。
昭阳:汉时后宫有昭阳殿。
词中代指王夫人居住的宋宫。
铜雀:曹操所建的一所台,词中借指元宫。
天家:帝王家。
金瓯缺:比喻山河破碎。
参考资料: 1、 邓碧清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文天祥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82-184页
试问琵(pí)琶(pá),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què)。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
最痛苦是一朵名贵的姚黄花,被强移出扎根的仙家宫庭。
王母的欢意销歇盛宴已终场,铜仙铅泪淌满的金盘也欹倾。
半夜里行宫外雨淋风铃肠欲断,一滴滴一声声没有消停。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等。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平韵,下片十句五平韵。
代王夫人作:王夫人名王清惠,宋末被选入宫为昭仪,宋亡被掳往大都。
代作:本意拟作、仿作,词中主要是翻作的意思。
琵琶:乐器名。
汉武帝时乌孙公主远嫁,令马上作乐,以慰道路之思。
风色:风光物色。
姚黄:一种名贵的牡丹,为宋代姚挂人家培育出的千叶黄花。
词中喻指王夫人。
移根仙阙:指把牡丹从仙官里移植他处。
王母:古传说中的仙人西王母。
仙人:即金铜仙人。
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铸铜人,手捧盛露盘,魏明帝命人把铜人迁往洛阳,在拆迁时,据说铜人流下泪来。
雨淋铃:雨淋在风铃上的声音。
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贵妃,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淋铃》。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tuó)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jiáo)穿龈血。
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ōu)缺。
美丽的彩云已消散,宫中的香尘再不见,铜驼荒草亡国恨,待要述说哪堪言!
真思慕那慷慨赴国的男子汉,嚼碎钢牙满口血斑斑。
回想起昭阳殿离别坠落的红日,最伤心铜雀台迎接新月一弯。
细思量妾身不似当今帝王家,眼睁睁让大好河山沦陷。
香尘:词中指宫中的整华。
铜驼恨:晋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
词中指亡国之恨。
嚼穿龈血:唐张巡临战时对敌大呼,经常把牙咬碎,牙龈流血,喷到脸上,说明愤怒已极。
昭阳:汉时后宫有昭阳殿。
词中代指王夫人居住的宋宫。
铜雀:曹操所建的一所台,词中借指元宫。
天家:帝王家。
金瓯缺:比喻山河破碎。
参考资料: 1、 邓碧清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文天祥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82-184页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上片写宋亡后,王夫人被掠出宋宫,辗转北上,在驿舍听到夜雨淋铃,愁恨无法消解。
词人用沉重的笔调,紧扣“最苦”两字,反复陈述了亡国的痛烈心情。
起首“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两句以昭君比喻王清惠,她在北行途中,常向琵琶自语叹息:在塞外,除了黄沙还有什么风光?
先写塞外的荒凉和她心情的凄怆,然后用名贵牡丹姚黄被人从仙宫里连根挖出,王母娘娘停止瑶池仙宴,汉宫金铜仙人被拆迁而泪满金盘,和唐玄宗在蜀中听到夜雨淋铃而万分感伤等一系列典故,写宋室灭亡,皇室人员被驱北行的惨状。
下片写回首往事已成云烟,瞩目未来更添伤悲,情愿做一个男子汉慷慨殉国,决不愿像宋恭帝、全太后那样对敌人俯首称臣。
词人先写国破家亡,繁华销尽,男儿已为国捐躯,此恨难消的悲痛心情,同时刻画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那堪说”表明其悲痛之极,不能卒言。
再以昭阳殿、铜雀台日落日出的变化,写改朝易代的惨景。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这种情境是词人所亲历亲知的,以补充王夫人的“妾在深宫那得知”的事实。
”用“想”字领起,意境就更充实。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落日和秋月将光辉洒在故国宫殿上,寄托一种思念的情感。
“回首”“伤心”,借王夫人口气,寓其词人的悲感。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点明词人缘何代王清惠作这首词的缘由。
词人改变王清惠原作中消极避祸的思想,要洁身自爱,坚守操节,这实际上是词人借王夫人之口表达的自勉之词,并与王夫之和众宫娥共勉。
全词一气贯注,词人集中笔力抒写亡国之痛,在这基础上慷慨明志。
上片运用各种典故描述离阙北上的痛苦。
过片复申亡国之祸的惨烈。
接着以将士的血战报国砥砺自己的志节,复以遥想故宫加深故国之思,瞻念前景而悲不自胜。
最后表明誓死守节之志,有穿云裂石之概。
全词层层递进,字字泣血,题旨在不断强化中得到实现,给读者以强烈感染。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观止》编委会编.唐宋词观止 下:学林出版社,2015.11:第87-88页
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 文
南楼月转银河曙,玉箫又吹梅早。
鹦鹉沙晴,葡萄水暖,一缕燕香清袅。
瑶池春透。
想桃露霏霞,菊波沁晓。
袍锦风流,御仙花带瑞虹绕。
玉关人下未老。
唤矶头黄鹤,岸巾谈笑。
剑拂准清,槊横楚黛,雨洗一川烟草。
印黄似斗。
看半砚蔷薇,满鞍杨柳。
沙路归来,金貂蝉翼小。
赠梅谷相士 文
当年寿阳额,春风点颜色。
后来广平肠,冰雪峙气骨。
世人识花面,识花还自浅。
花有岁寒心,清贞坚百炼。
君家在梅谷,自诡知梅熟。
须得花性情,不假花头目。
莫说和羹事,花被和羹累。
突兀烟水村,我梅自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