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终晦 文
发陵州 文
中原似沧海,万顷与云连。
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
远树乱如点,桑麻郁苍烟。
一雁入高空,千鸦落平田。
我行天地中,如蚁磨上旋。
雨痕留故衣,霜气袭重毡。
健马嘶北风,潜鱼乐深渊。
噫哉南方人,回首空自怜。
题颜景彝八窗玲珑 文
题碧落堂 文
燕子楼 文
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
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流。
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
问楼在何处,城东草如雪。
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
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
自古皆有死,忠义长不没。
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尘外 文
世事 文
过零丁洋 文翻注译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liáo)落四周星。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liáo)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
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端午即事 文翻注译赏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
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故人:古人,死者。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丹心照夙(sù)昔,鬓(bìn)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夙昔:指昔时,往日。
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
在这里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
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隔:间隔,距离。
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
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故人:古人,死者。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丹心照夙(sù)昔,鬓(bìn)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夙昔:指昔时,往日。
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
在这里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
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隔:间隔,距离。
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
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翻注赏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安史乱起,正气崩解,不见尽忠报国之士,反多无耻降敌之徒,士风不振,大义不存。
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
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
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
如果他们当时甘心投降卖国,则必受人唾骂,以至遗臭万年,又怎么能够流芳百世呢?
双庙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严典雅。
夕阳下寒鸦枯木示万物易衰,而古庙不改。
邮亭下,如有奸雄经过,面对先烈,则当仔细思量、反躬自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唐宋词选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2年4月第一版 :608-609页 .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suī)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光岳:高大的山。
光岳气分:指国土分裂,即亡国。
君臣义缺:指君臣之间欠缺大义。
刚肠:指坚贞的节操。
这四句是说自宋室沦丧以来,士大夫不能保全节操,君臣之间欠缺大义,是谁辜负了凛然不屈、刚正不阿的品德。
张巡:与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太守许远共守危城,城陷后两人先后被害,他们英勇抗敌,宁死不屈的精神受到后人敬仰。
后来者:指以后的士大夫。
操:操守。
人生翕歘(xū)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yǎn)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翕歘(音唏嘘):即倏忽,如火光之一现。
云亡:死去。
“云”字无义。
古庙:即张、许公庙。
仪容:指张、许两人的塑像。
邮亭:古代设在沿途、供给公家送文书及旅客歇宿的会馆。
这三句是对卖国投降的宋末奸臣的警告。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唐宋词选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2年4月第一版 :608-609页 .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起笔突兀,如两个擎天大柱。
子死于孝,臣死于忠,此二句蕴含儒家思想本原。
《易。
序卦》中讲:“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儒家认为孝之意义在于不忘生命之本源,是道德之根本。
忠是孝的延伸,是大孝。
德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天祥出使元营被扣留,次日谢太后派宰相贾余庆等赴元营奉降表,天祥即抗节不屈,其《指南录。
使北》有诗曰:“初修降表我无名,不是随班拜舞人。
谁遣附庸祈请使?
要教索虏识忠臣。
”可见天祥之为臣死忠,并非忠于一家一姓,而是忠于民族祖国。
这和儒家讲忠孝,但不主张愚忠、愚孝的思想很契合。
人能死孝死忠,大本已立,“死又何妨,”视死如归。
以一段震古铄今之绝大议论起笔,下边遂转入盛赞张许。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四句扇对,笔力精锐。
光有三光,月为五岳。
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与此文旨意相通。
安史乱起,降叛者众,其情痛极。
然有张许,堂堂正气,令人振奋。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张许二公,血战睢阳,至死不降,“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张巡每次与叛军交手大呼骂贼,眦裂血面,嚼齿皆碎,奈独木难撑,被攻陷城池,当面痛骂叛军,叛军用刀抉其口。
许远是位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最终两人从容就义。
张许性格不同而同一节义,仅此两句,该画简练有力。
“留取声名万古香”,张许肉躯虽死,但精神长存。
语意高迈积极,突出张许取义成仁精神。
“香”字下得亦好,表达出天祥对二公无限钦仰之情。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后来者三字,遂将词情从唐代一笔带至今日,用笔颇为裕如。
当宋亡之际,叛国投降者不胜枚举,上自“臣妾佥名谢太清”之谢后,下至贾余庆之流。
故天祥感慨深沉如此。
“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对仗歇拍,笔力精健。
“人生翕炎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紧承上意,更以绝大议论,衬出儒家人生哲学,和起笔相辉映。
翕炎欠意为短促。
人生匆匆,转眼即逝,更应当轰轰烈烈做一场为国为民之事业!
《易。
乾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重生命而不重死,尤重精神生命之自强不息,生生无已。
文氏在其文中也多有此意,如《御试策一道》云:“言不息之理者,莫如《大易》,莫如《中庸》。
《大易》之道,乃归之自强不息,《中庸》之道,乃归之不息则久。
”在《题戴行可进学篇》云:“君子所以进者无他,法天行而已矣。
”抒发自强不息之精神。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假使当时张许二公贪生怕死,卖国降虏,将受人唾骂,遗臭万年,焉能流芳百世?
《孟子。
告子上》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天祥在此段中对张许二公之赞许正如此意。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双庙庙貌幽邃深沉,二公塑像仪容庄严典雅,栩栩如生。
又当夕阳西下,寒鸦在枯木间哀婉啼哭。
枯木寒鸦夕阳,意味着无限流逝之时间。
让世人油然而生人生易老之哀感。
天祥却以之写出精神生命之不朽。
枯木虽枯,夕阳将夕,自然物象之易衰易变,却可反衬出古庙之依然不改,仪容之栩栩如生,可见世事自有公道,忠臣孝子虽死犹荣。
文氏此词重在议论但情寓于景,反衬主题,词情便觉神致超逸,真神来之笔也。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而对浩然之二公,如有奸雄路过双庙,当愧然自省。
结笔寓意深刻,盼横流巨恶,良知应未完全泯灭,有可悟之时。
但亦可见其对当时滔滔者天下皆是卖国贼痛愤之巨。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达到很高境界。
全词以议论立意,同抒情结体,既有具体形象之美,又有抽象之美。
在抒情中蕴含从容娴雅和刚健之美。
文中多用对句,句句整齐,笔笔精锐。
情景交融,融景入情,极为优美。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评价得那样:“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复、公谨诸公之上。
”其论甚为公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