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双白鹭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晴诗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入蛮界不许有悲泣之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云南路出陷河西,毒草长青瘴色低。

渐近蛮城谁敢哭,一时收泪羡猿啼。

题情尽桥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参考资料: 1、 谢怡慧.唐诗,我的灵魂伴侣 120首陪伴心灵空虚的唐诗名句:岳麓书社,2004年:第138页 2、 周道贵.唐诗三百首详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1页

题君山 / 洞庭诗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5-27 .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烟波:洞庭湖的沏面。

烟,一作“风”。

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碧色:淡颜色。

翠色:深颜色。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疑:一作“应”。

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

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

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5-27 .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烟波:洞庭湖的沏面。

烟,一作“风”。

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碧色:淡颜色。

翠色:深颜色。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疑:一作“应”。

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

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

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5-27 .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以逼真地描绘君山倒影入手,笔势凝致,重彩描绘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

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的倒妙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泼,善于想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在不借助浓词艳句而竭力形象雕饰的原则下,把事物摹写得维妙维肖,准确表现辜物的形态,蕴藉深刻,达到形神俱备的艺术境界。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

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诗中写君山,没有用色彩浓丽的词藻作刻画、形容,而只是信手走笔,以极其朴素简练的笔墨操物构景,勾勒出开阔的画面。

开首用“烟波”一词别开生面地写君山的倒影以起笔,作者虽写君山之貌,但先避开,没直写,而用平静如镜的湖水来衬托君山气势的凝重。

用“影沉沉”来突写君山磅礴之状。

“碧”是湖色之浅淡,岌翠”指山色之浓重。

此笔抑碧水而扬青山,以湖作背景,突现君山。

作者首先描绘的不是偌大的洞庭湖,也不是苍翠的君山,而是用山的照影来写山的气势。

这幅深浅各异的山水画,画面上水天相连,有一山的倒影正好列于画屏当中。

上面的湖色与影中的山色,山色重于湖色,深翠与浅碧两两对照,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

这幅写意山水画,勾勒出事物的形态时用的是粗略的笔俗,所着的色彩既淡雅也很单一,自然突出了君山可爱的生趣。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

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

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

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

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

”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

”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

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

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

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

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展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5-27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

经杜甫旧宅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 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和孙明府怀旧山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五柳先生陶渊明本来就是山村田园的隐士,偶然在世俗生活中做客,为官场所羁绊。

秋来见月多归思,起开笼放白鹇。

秋天来临的时候看见月亮就会更加思乡,倒不如成全了白鹇,打开鸟笼让它回到家乡。

参考资料: 1、 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5:第322页 2、 徐天闵.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今诗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484页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五柳先生陶渊明本来就是山村田园的隐士,偶然在世俗生活中做客,为官场所羁绊。

五柳先生:晋陶潜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遂自号五柳先生。

秋来见月多归思,起开笼放白鹇。

秋天来临的时候看见月亮就会更加思乡,倒不如成全了白鹇,打开鸟笼让它回到家乡。

白鹇:鸟名,似山鸡而白色,产于我国南方。

参考资料: 1、 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5:第322页 2、 徐天闵.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今诗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484页

送蜀客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晴诗(一作塞路初晴)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 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12345 共1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