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四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咏贫士 其三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饮酒·十五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还旧居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从前居住在上京,离别六年常来归。

今日始复来,怆多所悲。

今日重来旧居处,凄怆哀痛多伤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东西街道仍原样,有些房舍已坍颓。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故居周围走访遍,邻里老人少存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漫步探寻前踪迹,某处令我情恋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百年只是变幻影,寒来暑往岁月催。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常忧生命到尽头,身体气力未尽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丢开不去多思念,姑且痛饮举起杯。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9-131

畴(chóu)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旧居:指陶渊明故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畴昔:往昔,从前。

畴:发语助词,无义。

家上京:诗人大约在义熙元年(405),即由彭泽归田那一年,从旧居柴桑迁往上京居住。

上京:地名,当距柴桑旧居不远。

六载:即诗人在上京居住的时间。

一本作“十载”。

去还归:谓常来常往。

指经常回柴桑探望。

今日始复来,恻(cè)怆(chuàng)多所悲。

今日:指写此诗的时间,始复来:诗人由上京迁居南村后,已多年(约为七年)未回柴桑旧居,所以称这次返回为“始复来”。

恻怆:凄伤悲痛。

阡(qiān)陌不移旧,邑(yì)屋或时非。

阡陌:本指田间小道,此处指邑中街道,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不移旧:没有改变原先的样子。

邑屋:邑指县城。

上京里在柴桑城外近镇内,故称民屋为邑屋。

或时非:有的与从前不同。

履(lǚ)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履历:所经过之处,周:全,遍。

邻老:邻居家的老人。

罕复遗:很少有还活着的。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往迹:过去的踪迹。

有处:意为某些地方。

有,或也,此处转为“某”的意思。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流幻:流动变幻,指人生漂流动荡,踪迹不定。

百年中:即指人的一生。

寒暑日相推:寒来暑往,日月相互交替,形容岁月流逝得很快。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大化尽:指生命结束。

大化:原指人生的变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后遂以“大化”作为生命的代称。

气力:指体力。

不及:不待。

衰:衰竭。

古人以五十岁为入衰之年。

《礼记·王制》:“五十始衰。

”诗人此时已五十余岁。

这两句是说,我常担心死亡到来,还没等我体力完全衰竭。

拨置且莫念,一觞(shāng)聊可挥。

拨置:犹弃置,放在一边。

拨,拂开。

觞:古代一种酒器。

挥:一饮而尽的动作。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9-131

畴(chóu)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从前居住在上京,离别六年常来归。

旧居:指陶渊明故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畴昔:往昔,从前。

畴:发语助词,无义。

家上京:诗人大约在义熙元年(405),即由彭泽归田那一年,从旧居柴桑迁往上京居住。

上京:地名,当距柴桑旧居不远。

六载:即诗人在上京居住的时间。

一本作“十载”。

去还归:谓常来常往。

指经常回柴桑探望。

今日始复来,恻(cè)怆(chuàng)多所悲。

今日重来旧居处,凄怆哀痛多伤悲。

今日:指写此诗的时间,始复来:诗人由上京迁居南村后,已多年(约为七年)未回柴桑旧居,所以称这次返回为“始复来”。

恻怆:凄伤悲痛。

阡(qiān)陌不移旧,邑(yì)屋或时非。

东西街道仍原样,有些房舍已坍颓。

阡陌:本指田间小道,此处指邑中街道,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不移旧:没有改变原先的样子。

邑屋:邑指县城。

上京里在柴桑城外近镇内,故称民屋为邑屋。

或时非:有的与从前不同。

履(lǚ)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故居周围走访遍,邻里老人少存遗。

履历:所经过之处,周:全,遍。

邻老:邻居家的老人。

罕复遗:很少有还活着的。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漫步探寻前踪迹,某处令我情恋依。

往迹:过去的踪迹。

有处:意为某些地方。

有,或也,此处转为“某”的意思。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百年只是变幻影,寒来暑往岁月催。

流幻:流动变幻,指人生漂流动荡,踪迹不定。

百年中:即指人的一生。

寒暑日相推:寒来暑往,日月相互交替,形容岁月流逝得很快。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常忧生命到尽头,身体气力未尽衰。

大化尽:指生命结束。

大化:原指人生的变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后遂以“大化”作为生命的代称。

气力:指体力。

不及:不待。

衰:衰竭。

古人以五十岁为入衰之年。

《礼记·王制》:“五十始衰。

”诗人此时已五十余岁。

这两句是说,我常担心死亡到来,还没等我体力完全衰竭。

拨置且莫念,一觞(shāng)聊可挥。

丢开不去多思念,姑且痛饮举起杯。

拨置:犹弃置,放在一边。

拨,拂开。

觞:古代一种酒器。

挥:一饮而尽的动作。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9-131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萧瑟衰败的旧居景象,基调凄凉哀怨。

房屋的变迁,人事的推移,直接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而又像是生命枯荣变幻的必然。

全诗以“一觞聊可挥”做结,看似要以及时行乐来驱散心中的“恻怆”和“所悲”,但是诗人的“及时行乐”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是其人生智慧的表现形式:纵浪于“自然”之中,身心达到适意之境。

陶渊明的生活建立在田园生活的“自然”的基础之上,他解决人生问题的智慧也是由此生发出来。

  陶渊明在回旧居之前已经历了辞官归田后的六年躬耕生活,可以说历尽艰难困苦,而今体力渐衰,迫使他不得不回到老家。

眼前破落的故里,又增添了诗人的恻怆之情。

浔阳(今江西九江)为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与西境重镇江陵(今湖北荆州)之枢纽。

在过去十年中,桓玄篡乱,卢循起义,浔阳地区及左近都有激战。

社会动荡与战乱,使浔阳日益凋敝。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专因环境、体衰而悲慨,但如果联系“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八首》之五)来看,那就会令人感到陶渊明可能有更多而未明言的悲哀。

诗的最后两句“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便透露了这一消息。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9-131 2、 张波.一种有意蕴的生活范式——陶渊明《归园田居》《移居》《还旧居》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14(01)

薤露

作者: 曹操 朝代: 魏晋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汉朝自建国到现在已是二十二世,所重任的人(何进)真是徒有其表。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猴子虽穿衣戴帽,可究竟不是真人,(他)智小而想图谋大事。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做事又犹豫不决,致使君王(少帝)被劫。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白虹贯日是上天给人间的凶兆,这应验在君王身上,而(何进)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乱臣贼子(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杀害君主,焚烧东京洛阳。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献帝)被迫着西迁至长安,一路上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惟汉廿二世:汉代自高祖刘邦建国到灵帝刘宏是二十二世。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沐猴而冠带: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猕猴;

冠,戴帽子。

知小而谋强:智小而想图谋大事,这里指的是何进。

犹豫不敢断,因狩(shòu)执君王。

狩:狩是指古代帝王出外巡视,而古代史书上遵守“为尊者讳”的原则,往往以天子出逃或被掳为“狩”,这里是指少帝奔小平津的事情。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yāng)。

白虹为贯日:“白虹贯日”是一种天象,指太阳中有一道白气穿过,古人以为这是上天预示给人间的凶兆,往往应验在君王身上。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贼臣持国柄:指董卓之乱。

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fán)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zhān)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瞻彼”两句: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据《尚书·大传》中说,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在商朝灭亡后,经过殷墟,见到宫室败坏,杂草丛生,便写下了一首名为《麦秀》的诗以表示自己的感慨与对前朝的叹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汉朝自建国到现在已是二十二世,所重任的人(何进)真是徒有其表。

惟汉廿二世:汉代自高祖刘邦建国到灵帝刘宏是二十二世。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猴子虽穿衣戴帽,可究竟不是真人,(他)智小而想图谋大事。

沐猴而冠带: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沐猴,猕猴;

冠,戴帽子。

知小而谋强:智小而想图谋大事,这里指的是何进。

犹豫不敢断,因狩(shòu)执君王。

做事又犹豫不决,致使君王(少帝)被劫。

狩:狩是指古代帝王出外巡视,而古代史书上遵守“为尊者讳”的原则,往往以天子出逃或被掳为“狩”,这里是指少帝奔小平津的事情。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yāng)。

白虹贯日是上天给人间的凶兆,这应验在君王身上,而(何进)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白虹为贯日:“白虹贯日”是一种天象,指太阳中有一道白气穿过,古人以为这是上天预示给人间的凶兆,往往应验在君王身上。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乱臣贼子(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杀害君主,焚烧东京洛阳。

贼臣持国柄:指董卓之乱。

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fán)丧。

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献帝)被迫着西迁至长安,一路上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

瞻(zhān)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瞻彼”两句: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据《尚书·大传》中说,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在商朝灭亡后,经过殷墟,见到宫室败坏,杂草丛生,便写下了一首名为《麦秀》的诗以表示自己的感慨与对前朝的叹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属于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先它与《蒿里》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

“薤露”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

曹操用此古调来写时事,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

清代沈德潜说:“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

”(《古诗源》)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

曹操之所以能以旧瓶装新酒,是因为乐府本身就有“缘事而发”的特点,宜于用来记录史实,抒发情感,同时《薤露》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步出夏门行 艳

作者: 曹操 朝代: 魏晋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 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gāo)。

九江:这里指荆州一带。

皋:水边高地。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jié)石,心惆怅我东海。

碣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 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gāo)。

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

九江:这里指荆州一带。

皋:水边高地。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

经过至我碣(jié)石,心惆怅我东海。

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

碣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 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

气出唱

作者: 曹操 朝代: 魏晋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务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

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谣俗词

作者: 曹操 朝代: 魏晋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对酒

作者: 曹操 朝代: 魏晋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杂诗七首·其四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早晨她来到江北岸边游玩,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国:古代泛指江南一带。

容华:容貌。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湘沚:湘水中的小洲。

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

沚,水中小洲。

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应取意于屈原《九歌》。

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hào)齿?

薄朱颜:不重视美貌的人,这里指不重视有才德的人。

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是指推荐、介绍。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shì)。

俯仰:低头扬头之间,极言时间之短。

荣耀:花开绚艳的样子,这里指人的青春盛颜。

久恃:久留,久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

南国:古代泛指江南一带。

容华:容貌。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早晨她来到江北岸边游玩,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

湘沚:湘水中的小洲。

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

沚,水中小洲。

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应取意于屈原《九歌》。

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hào)齿?

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

薄朱颜:不重视美貌的人,这里指不重视有才德的人。

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是指推荐、介绍。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shì)。

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俯仰:低头扬头之间,极言时间之短。

荣耀:花开绚艳的样子,这里指人的青春盛颜。

久恃:久留,久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萧统《文选》选录曹植《杂诗》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著名篇章。

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

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结果没有实现。

曹操死后,他因此备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压抑,屡徙封地,连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实现政治抱负。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

“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

“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

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二神,其游踪大致在沅、湘、长江一带,《湘夫人》篇中有“闻佳人兮召予”句,以佳人指湘夫人。

曹植这首诗中的前四句,其构思用语,大约即从《湘君》、《湘夫人》篇生发而来。

《离骚》云:“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曹诗末二句又是从它们脱胎而出。

这种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帮助说明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元代刘履《文选诗补注》(卷二)释此篇题旨说:“此亦自言才美足以有用,今但游息闲散之地,不见顾重于当世,将恐时移岁改,功业未建,遂湮没而无闻焉。

故借佳人为喻以自伤也。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九)也说:“此诗伤己之徒抱奇才,仆仆移藩,无人调护君侧,而年将老也。

通体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韵长。

”刘、张两人的解释都是颇为中肯的。

曹植在《求自试表》一文中,强烈地表现了他要求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愿望,文中后面部分有云:“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

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

”这段话的意思与此篇“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二句的内容也是息息相通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的主题不是作者自伤,而是为曹彪鸣不平。

“佳人”盖指彪,时为吴王也。

《魏志》:彪于黄初三年,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徙封白马。

朝游夕宿,喻迁徙无定也。

”(见黄节《曹子建诗注》卷一)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曹植与曹彪同受朝廷猜忌压抑,有同病相怜之感,黄节的看法可备一说,但证据毕竟不足。

徐公持同志说:“按曹彪虽膺过吴王的封爵,其封城却并不真在吴地。

当时自江以南,全在孙氏控制之下,曹彪无由得至江南。

他这个吴王封在寿春附近,此点曹植不会不知。

所以诗写‘南国’‘佳人’,‘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等等,不可能是指曹彪,而是借用楚辞的意境和成语,来抒发自己对‘时俗薄朱颜’的感慨,其主旨是怀才不遇。

”这样讲比较合乎情理。

  这首诗与曹植的另一首名作《美女篇》主题相当,在艺术描写上却有丰腴与简约的区别,可进行一下比较。

《美女篇》全诗较长,节录如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独长叹。

  《美女篇》的主题,过去不少评论者都指出它是曹植以美女自比,比喻他怀抱才能而不得施展。

如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

”《美女篇》与《杂诗》“南国篇”的主题相同,又同用比喻手法,城南美女与南国佳人,都是曹植自比。

《美女篇》“佳人慕高义”以下四句,说城南美女不为众人所理解,意思与“南国篇”的“时俗”二句相通,点明了“怀才不遇”的主旨。

“盛年处房室’二句,也与“南国篇”的“俯仰”二句一样,在结尾表现了深沉的慨叹。

上面《美女篇》的引文,在“攘袖”二句下省略了十句,这十句连同“攘袖”二句都是写城南女的姿态和装束,从各个方面来刻划她的美丽,而“南国”篇写佳人之美,仅用了“容华若挑李”一句,非常简括。

《美女篇》在其他方面的描写也较“南国”篇丰腴,但写美女姿态装束的一段尤为突出。

这两首诗同用比喻法写同一个主题,但使用了详略不同的写法,“南国”篇简练爽朗,《美女篇》华赡生动,在艺术上各擅胜场,用词造句毫无雷同之感,这里表现了曹植高超的写作才能。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云:“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这是对曹植诗歌很深刻的评语。

“情兼雅怨”是论思想内容,指出曹植诗具有“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色,曹植后期的不少诗作,倾吐牢愁,的确多近似小雅的怨诽之词,《杂诗》“南国篇”、《美女篇》都是其例。

骨气即气骨,也就是风骨。

骨气奇高,是赞美曹植诗富有风骨,即富有爽朗刚健的风貌。

词采华茂,是赞美曹植诗语言华美丰富。

钟嵘主张诗歌应当“干之以风力(即风骨),润之以丹采”(《诗品序》),即以爽朗刚健的风骨为骨干,再用华美的辞采加以润饰,二者结合起来,达到优美的艺术境界。

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符合于他的艺术标准,所以获得极高评价。

明胡应麟在评曹植《五游》、《升天行》诸诗时云:“词藻宏富,而气骨苍然。

”(《诗薮》内编卷一)也是承袭了钟嵘的批评标准。

  曹植的诗,总的说来是风骨、词采二者兼备,但仔细分析,不同的诗篇在某一方面往往有所侧重,有的风骨更遒劲一些,有的词采更宏富一些。

他的部分诗篇,像《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等,大抵篇幅稍长,对偶句与铺陈语较多,其词采华茂的特色就显得更为突出,但也仍然具有风骨。

另外有一部分诗,像《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行》、《杂诗六首》等,大抵篇幅稍短,描写较简练,对偶句与铺陈语少,这类诗篇更鲜明地显示出骨气奇高的特色,但也仍然具有词采。

王世贞评曹植诗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

何以故?

材太高,辞太华。

”(《艺苑卮言》卷三)王世贞认为曹植诗成就低于曹操、曹丕,意见未必公允,但曹植诗在词采华茂这方面的确大大超过其父兄,特别如《箜篌引》、《美女篇》一类诗表现尤为突出。

王世贞又说:“子桓之《杂诗》二首,子建之《杂诗》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

”(同上)又从风格的质朴刚健方面对曹植的《杂诗》六首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汉代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并驾齐驱。

王世贞不喜华丽文风,所以对曹植作出这样的评价,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植的不同诗篇,在风骨和词采二者的某一方面的确有所侧重。

  《杂诗》“南国”篇这首诗,其中“时俗薄朱颜”二句,也是文采斐然;

但大体说来,其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它虽然不像《美女篇》铺陈细致,词藻华美,但也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经得起吟咏咀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5657585960 共7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