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流光:洒下的月光。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余哀:不尽的忧伤。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dàng)子妻。

宕子:荡子。

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qī)。

逾:超过。

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zhuó)水泥。

清:形容路上尘。

浊:形容水中泥。

“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

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逝: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君怀:指宕子的心。

良:很久,早已。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流光:洒下的月光。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余哀:不尽的忧伤。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dàng)子妻。

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宕子:荡子。

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qī)。

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逾:超过。

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zhuó)水泥。

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清:形容路上尘。

浊:形容水中泥。

“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

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逝: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君怀:指宕子的心。

良:很久,早已。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

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

“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

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这首诗的起句既写实景,又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气氛,笼罩全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运用了“兴”的手法带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妇独倚高楼,对影自怜,思念远方的夫君。

月照高楼之时,正是相思最切之际,那徘徊徜徉的月光勾起思妇的缕缕哀思——曹植所创造的“明月”、“高楼”、“思妇”这一组意象,被后代诗人反复运用来表达闺怨。

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起着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光月夜,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

  次两句“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运用了“赋”的表达方法,承接上两句直接点出该诗的主角——愁思妇的情怀——悲叹和哀伤。

当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著,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因为思念良人而不得见,甚至音讯亦不能通。

这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即“赋”的表达方法。

  第五、六句“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也是以“赋”的方法来表达的,但是以问答的方式来达到“赋”的表达效果的:“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明白如话。

曹植接着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

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著痕迹,成为“建安绝唱”。

  第七、八句“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承接上文,继续以“赋”的手法表达。

思妇诉说她的孤独和寂寞:“夫君已远行在外超过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独自栖居。

”透过思妇的诉说进一步描述思妇的哀叹,非常直接。

  第九、十句“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运用了“比”的手法进一步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

将夫君比喻为路中的清尘,将自己比喻为污浊的水和泥,喻意两人相差太远,难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对己不屑一顾,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

曹植于此自比“浊水泥”的弃妇,“清路尘”指的是曹丕曹睿。

曹丕继位后不再顾念手足之情,疏远甚至防范著自己的亲弟。

曹睿称王时,曹植多次上表上书自试,终究无法获得任用。

所以曹植用了浊泥和清尘的远离相互映照,衬托出和兄长侄子形势两异的遥远距离。

  第十一、十二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承接上文,同时以“比”和“赋”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

清尘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机会是渺茫的。

浮沉是比喻,点描出不能谐和的悲哀。

  第十三、十四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是运用了“比”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心志。

思妇见弃,不单不以怨报之,反而愿意牺牲自己:“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思妇对夫君何等的忠诚和忠贞!

为了得见夫君,不惜将自己比喻为西南风,化入君怀!

曹植盼望着骨肉相谐和好,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献功。

所以他说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长侄子的怀抱。

  第十五、十六句“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运用了“赋”的方法表达思妇被冷待的遭遇和情怀,思妇的思念就象那缕飘逝的轻风,结尾的这缕轻风与开首的那道月光共同构成了一种幽寂清冷的境界。

思妇很了解夫君的性情,超过十年了,音讯全无,“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哀怨之情,直透长空。

这两句的表达非常直接,正是“赋”的典型手法。

曹丕曹睿始终防备怀疑曹植,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抱负就不能实现。

  该诗通篇表面上描写思妇诉说被夫君遗弃的哀怨情怀,实际上暗喻自己被长兄疏远排斥的苦闷和郁抑,这是另一种意义上运用了“比”的表达方法,这是诗人更深层的自况自喻。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是三国魏曹植《七哀诗》里的名句,这是坚决而执著的持守誓言。

独守十年,没有沉沦和颓废,思妇依旧祈愿自己化作长风,随风而去,与君相依,这是思妇此生唯一的期待。

子建也是如此。

他在认清无常荒诞的命运之后,并没有放弃初衷,而是“长怀永慕,忧心如酲”(《应诏》)。

  曹植以弃妇自比是其后期诗歌的特色之一。

除了这首,其他如《浮萍篇》、《杂诗》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

曹植这首里的弃妇,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具有致君为国的理想,不仅是曹植个人的志向,同时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风气反映。

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那便全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

这样的君臣关系,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箜篌引 / 野田黄雀行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好酒佳酿摆放在高殿之上,亲近的友人跟随我一同游玩。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内厨做好了丰盛的菜肴,烹制鲜美可口的牛羊肉。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秦风的古筝声是多么慷慨激昂,齐地的琴瑟声是那么柔和婉转。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还有出自阳阿的奇妙舞蹈,来自京洛的著名歌曲。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在歌舞中饮酒过了三杯,我们解开衣袋尽情享用了美味佳肴。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主人和宾客相互行礼,相互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要谨记旧时结交的朋友不能遗忘,厚始薄终也不与道义相符。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那君子躬身而谦逊是因为他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青春年华不会再来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就像花叶虽然生长在华美的庭院之中,飘零之后也要重归于荒芜的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然而从古到今,谁能没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运本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忧愁?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阳阿:古之名倡阳阿善舞,后因以称舞名。讴:民歌。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好酒佳酿摆放在高殿之上,亲近的友人跟随我一同游玩。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内厨做好了丰盛的菜肴,烹制鲜美可口的牛羊肉。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秦风的古筝声是多么慷慨激昂,齐地的琴瑟声是那么柔和婉转。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还有出自阳阿的奇妙舞蹈,来自京洛的著名歌曲。阳阿:古之名倡阳阿善舞,后因以称舞名。讴:民歌。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在歌舞中饮酒过了三杯,我们解开衣袋尽情享用了美味佳肴。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主人和宾客相互行礼,相互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要谨记旧时结交的朋友不能遗忘,厚始薄终也不与道义相符。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那君子躬身而谦逊是因为他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青春年华不会再来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就像花叶虽然生长在华美的庭院之中,飘零之后也要重归于荒芜的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然而从古到今,谁能没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运本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忧愁?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至此,酒宴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引人回忆起开篇的浓艳之笔、富贵之景,更添几分悲怆之情。如此立意谋篇,称得上是思健功圆了。   诗中两个意蕴含蓄的设问句:“谦谦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是展示心理波澜的关键,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生死大关的思考。“欲何求”,“复何忧”,寓答干问,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野田黄雀行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47-48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悲风:凄厉的寒风。

扬其波:掀起波浪。

此二句比喻环境凶险。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利剑:锋利的剑。

这里比喻权势。

结友:交朋友。

何须:何必,何用。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鹞(yào):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

罗:捕鸟用的网。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捎(xiāo):挥击;

削破;

除去。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飞飞:自由飞行貌。

摩:接近、迫近。

“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47-48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悲风:凄厉的寒风。

扬其波:掀起波浪。

此二句比喻环境凶险。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利剑:锋利的剑。

这里比喻权势。

结友:交朋友。

何须:何必,何用。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鹞(yào):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

罗:捕鸟用的网。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捎(xiāo):挥击;

削破;

除去。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飞飞:自由飞行貌。

摩:接近、迫近。

“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47-48

孟冬篇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孟冬十月。

阴气厉清。

武官诫田。

讲旅统兵。

元龟袭吉。

元光着明。

蚩尤跸路。

风弭雨停。

乘舆启行。

鸾鸣幽轧。

虎贲采骑。

飞象珥鹖。

钟鼓铿锵。

箫管嘈喝。

万骑齐镳。

千乘等盖。

夷山填谷。

平林涤薮。

张罗万里。

尽其飞走。

趯趯狡兔。

扬白跳翰。

猎以青骹。

掩以修竿。

韩卢宋鹊。

呈才骋足。

噬不尽绁。

牵麋掎鹿。

魏氏发机。

养基抚弦。

都卢寻高。

搜索猴猨。

庆忌孟贲。

蹈谷超峦。

张目决眦。

发怒穿冠。

顿熊扼虎。

蹴豹搏貙。

气有余势。

负象而趋。

......更多

孟冬十月。

阴气厉清。

武官诫田。

讲旅统兵。

元龟袭吉。

元光着明。

蚩尤跸路。

风弭雨停。

乘舆启行。

鸾鸣幽轧。

虎贲采骑。

飞象珥鹖。

钟鼓铿锵。

箫管嘈喝。

万骑齐镳。

千乘等盖。

夷山填谷。

平林涤薮。

张罗万里。

尽其飞走。

趯趯狡兔。

扬白跳翰。

猎以青骹。

掩以修竿。

韩卢宋鹊。

呈才骋足。

噬不尽绁。

牵麋掎鹿。

魏氏发机。

养基抚弦。

都卢寻高。

搜索猴猨。

庆忌孟贲。

蹈谷超峦。

张目决眦。

发怒穿冠。

顿熊扼虎。

蹴豹搏貙。

气有余势。

负象而趋。

获车既盈。

日侧乐终。

罢役解徒。

大飨离宫。

乱曰。

圣皇临飞轩。

论功校猎徒。

死禽积如京。

流血成沟渠。

明诏大劳赐。

大官供有无。

走马行酒醴。

驱车布肉鱼。

鸣鼓举觞爵。

击钟釂无余。

绝纲纵麟麑。

弛罩出凤雏。

收功在羽校。

威灵振鬼区。

陛下长欢乐。

永世合天符。

农历十月,肃杀之气锋利清寒。

武官文告百姓,要征兵集训。

用龟甲占卜时吉事相因,元光年间因此显明。

蚩尤出行肃清道旁,风雨也消弭停止。

登车开始行程,鸾凤鸣叫声声。

虎贲卫士众多。

称为飞象的武臣插雉尾于冠左右以示武勇。

钟鼓之声响亮,萧管之乐喧闹。

万名骑士并驾,千驾战车齐驱。

夷平山峰,填满沟壑,摧毁林木,涤除野草污秽。

张开万里的罗网,将其间的飞禽走兽尽皆捕取。

那跳跃着的狡猾兔子,眼睛露白不屑地穿梭着。

用青骹来猎取它,行动前猎手先隐藏在长长的竹子上。

韩国与宋国的良犬凭着敏锐的嗅觉奔驰追踪。

被绳索牢牢束缚,为主人猎取麋鹿。

善射者魏氏张开了弓,神射养由基抚弄着弓弦。

擅长攀爬的都卢人登上高处,搜索猴猿。

猛士庆忌和孟贲,穿越过山谷峰峦。

瞪着双眼,怒气上涌使头发直竖刺穿了头冠。

踩着熊,扼住老虎。

追逐豹子,和貙搏斗。

做完这些还有余力,扛着象快步行走。

狩猎的搜获十分丰盛,日头落下活动也要结束了。

让那些做事的人都放下手上的工作,在离宫大摆筵席。

曲子也要结尾,结尾的乐曲这样唱到:圣明的主上来登上轻车,论功赏赐猎手。

死去的禽兽堆积好似小山,鲜血流成沟渠,君主英明的诏示犒劳猎手。

主管膳食的官员准备宴席,传递军令的斥候运送酒浆。

宴席丰盛肉鱼无数,随鼓声举杯,随钟声干杯,众人兴致高昂。

割开网子放出幼麒麟,打开罩子放出小凤凰。

建立武功,威震边疆。

陛下欢乐长久,永远拥有天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丹霞蔽日行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纣为昏乱。

虐残忠正。

周室何隆。

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

天亦革命。

汉祚之兴。

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

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

殄灭无遗。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纣王十分昏庸无道,残害忠良。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周家多么兴隆,一家中出了三位圣人。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出生草莽而功在天下,天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汉朝的突然兴起,同时意味着秦朝的灭亡。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虽然皇帝在南面凌驾于诸夷之上。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然而灼热的光再幽深悠长,终将灭亡得一丝不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纣(zhòu)为昏乱,虐残忠正。

纣王十分昏庸无道,残害忠良。

纣:指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周家多么兴隆,一家中出了三位圣人。

三圣:指的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位周朝创始人、统治者。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出生草莽而功在天下,天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牧野:牧野之战。

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革命:更替朝代,谓之革命。

汉祚(zuò)之兴,阶秦之衰。

汉朝的突然兴起,同时意味着秦朝的灭亡。

虽有南面,王道陵(líng)夷(yí)。

虽然皇帝在南面凌驾于诸夷之上。

陵夷:指衰败,走下坡路。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然而灼热的光再幽深悠长,终将灭亡得一丝不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薤露行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天地无穷极。

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

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

轮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求。

慷慨独不羣。

鳞介尊神龙。

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

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

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

流藻垂华芳。

鰕{鱼旦}篇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鰕{鱼旦}游潢潦。

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

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

大德固无俦。

驾言登五岳。

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

势利惟是谋。

雠高念皇家。

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

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

谁知壮士忧。

豫章行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穷达难豫图。

祸福信亦然。

虞舜不逢尧。

耕耘处中田。

太公未遭文。

渔钓终渭川。

不见鲁孔丘。

穷困陈蔡间。

周公下白屋。

天下称其贤。

大魏篇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大魏应灵符。

天禄方甫始。

圣德致泰和。

神明为驱使。

左右宜供养。

中殿宜皇子。

陛下长寿考。

羣臣拜贺咸悦喜。

积善有余庆。

宠禄固天常。

众喜填门至。

臣子蒙福祥。

无患及阳遂。

辅翼我圣皇。

众吉咸集会。

凶邪奸恶并灭亡。

黄鹄游殿前。

神鼎周四阿。

玉马充乘舆。

芝盖树九华。

白虎戏西除。

含利从辟邪。

骐骥蹑足舞。

凤皇拊翼歌。

丰年大置酒。

玉樽列广庭。

乐饮过三爵。

朱颜暴己形。

式宴不违礼。

君臣歌鹿鸣。

乐人舞鼙鼓。

百官雷抃赞若惊。

储礼......更多

升天行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乘蹻追术士。

远之蓬莱山。

灵液飞素波。

兰桂上参天。

玄豹游其下。

翔鹍戏其巅。

乘风忽登举。

彷佛见众仙。

6162636465 共7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