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文翻注译赏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流光:洒下的月光。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余哀:不尽的忧伤。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dàng)子妻。
宕子:荡子。
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qī)。
逾:超过。
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zhuó)水泥。
清:形容路上尘。
浊:形容水中泥。
“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
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逝: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君怀:指宕子的心。
良:很久,早已。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流光:洒下的月光。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余哀:不尽的忧伤。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dàng)子妻。
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宕子:荡子。
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qī)。
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逾:超过。
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zhuó)水泥。
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清:形容路上尘。
浊:形容水中泥。
“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
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逝: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君怀:指宕子的心。
良:很久,早已。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
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
“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
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这首诗的起句既写实景,又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气氛,笼罩全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运用了“兴”的手法带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妇独倚高楼,对影自怜,思念远方的夫君。
月照高楼之时,正是相思最切之际,那徘徊徜徉的月光勾起思妇的缕缕哀思——曹植所创造的“明月”、“高楼”、“思妇”这一组意象,被后代诗人反复运用来表达闺怨。
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起着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光月夜,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
次两句“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运用了“赋”的表达方法,承接上两句直接点出该诗的主角——愁思妇的情怀——悲叹和哀伤。
当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著,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因为思念良人而不得见,甚至音讯亦不能通。
这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即“赋”的表达方法。
第五、六句“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也是以“赋”的方法来表达的,但是以问答的方式来达到“赋”的表达效果的:“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明白如话。
曹植接着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
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著痕迹,成为“建安绝唱”。
第七、八句“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承接上文,继续以“赋”的手法表达。
思妇诉说她的孤独和寂寞:“夫君已远行在外超过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独自栖居。
”透过思妇的诉说进一步描述思妇的哀叹,非常直接。
第九、十句“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运用了“比”的手法进一步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
将夫君比喻为路中的清尘,将自己比喻为污浊的水和泥,喻意两人相差太远,难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对己不屑一顾,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
曹植于此自比“浊水泥”的弃妇,“清路尘”指的是曹丕曹睿。
曹丕继位后不再顾念手足之情,疏远甚至防范著自己的亲弟。
曹睿称王时,曹植多次上表上书自试,终究无法获得任用。
所以曹植用了浊泥和清尘的远离相互映照,衬托出和兄长侄子形势两异的遥远距离。
第十一、十二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承接上文,同时以“比”和“赋”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
清尘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机会是渺茫的。
浮沉是比喻,点描出不能谐和的悲哀。
第十三、十四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是运用了“比”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心志。
思妇见弃,不单不以怨报之,反而愿意牺牲自己:“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思妇对夫君何等的忠诚和忠贞!
为了得见夫君,不惜将自己比喻为西南风,化入君怀!
曹植盼望着骨肉相谐和好,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献功。
所以他说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长侄子的怀抱。
第十五、十六句“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运用了“赋”的方法表达思妇被冷待的遭遇和情怀,思妇的思念就象那缕飘逝的轻风,结尾的这缕轻风与开首的那道月光共同构成了一种幽寂清冷的境界。
思妇很了解夫君的性情,超过十年了,音讯全无,“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哀怨之情,直透长空。
这两句的表达非常直接,正是“赋”的典型手法。
曹丕曹睿始终防备怀疑曹植,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抱负就不能实现。
该诗通篇表面上描写思妇诉说被夫君遗弃的哀怨情怀,实际上暗喻自己被长兄疏远排斥的苦闷和郁抑,这是另一种意义上运用了“比”的表达方法,这是诗人更深层的自况自喻。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是三国魏曹植《七哀诗》里的名句,这是坚决而执著的持守誓言。
独守十年,没有沉沦和颓废,思妇依旧祈愿自己化作长风,随风而去,与君相依,这是思妇此生唯一的期待。
子建也是如此。
他在认清无常荒诞的命运之后,并没有放弃初衷,而是“长怀永慕,忧心如酲”(《应诏》)。
曹植以弃妇自比是其后期诗歌的特色之一。
除了这首,其他如《浮萍篇》、《杂诗》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
曹植这首里的弃妇,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具有致君为国的理想,不仅是曹植个人的志向,同时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风气反映。
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那便全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
这样的君臣关系,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箜篌引 / 野田黄雀行 文翻注译赏
野田黄雀行 文翻注译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47-48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悲风:凄厉的寒风。
扬其波:掀起波浪。
此二句比喻环境凶险。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利剑:锋利的剑。
这里比喻权势。
结友:交朋友。
何须:何必,何用。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鹞(yào):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
罗:捕鸟用的网。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捎(xiāo):挥击;
削破;
除去。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飞飞:自由飞行貌。
摩:接近、迫近。
“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47-48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悲风:凄厉的寒风。
扬其波:掀起波浪。
此二句比喻环境凶险。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利剑:锋利的剑。
这里比喻权势。
结友:交朋友。
何须:何必,何用。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鹞(yào):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
罗:捕鸟用的网。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捎(xiāo):挥击;
削破;
除去。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飞飞:自由飞行貌。
摩:接近、迫近。
“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47-48
孟冬篇 文翻
孟冬十月。
阴气厉清。
武官诫田。
讲旅统兵。
元龟袭吉。
元光着明。
蚩尤跸路。
风弭雨停。
乘舆启行。
鸾鸣幽轧。
虎贲采骑。
飞象珥鹖。
钟鼓铿锵。
箫管嘈喝。
万骑齐镳。
千乘等盖。
夷山填谷。
平林涤薮。
张罗万里。
尽其飞走。
趯趯狡兔。
扬白跳翰。
猎以青骹。
掩以修竿。
韩卢宋鹊。
呈才骋足。
噬不尽绁。
牵麋掎鹿。
魏氏发机。
养基抚弦。
都卢寻高。
搜索猴猨。
庆忌孟贲。
蹈谷超峦。
张目决眦。
发怒穿冠。
顿熊扼虎。
蹴豹搏貙。
气有余势。
负象而趋。
孟冬十月。
阴气厉清。
武官诫田。
讲旅统兵。
元龟袭吉。
元光着明。
蚩尤跸路。
风弭雨停。
乘舆启行。
鸾鸣幽轧。
虎贲采骑。
飞象珥鹖。
钟鼓铿锵。
箫管嘈喝。
万骑齐镳。
千乘等盖。
夷山填谷。
平林涤薮。
张罗万里。
尽其飞走。
趯趯狡兔。
扬白跳翰。
猎以青骹。
掩以修竿。
韩卢宋鹊。
呈才骋足。
噬不尽绁。
牵麋掎鹿。
魏氏发机。
养基抚弦。
都卢寻高。
搜索猴猨。
庆忌孟贲。
蹈谷超峦。
张目决眦。
发怒穿冠。
顿熊扼虎。
蹴豹搏貙。
气有余势。
负象而趋。
获车既盈。
日侧乐终。
罢役解徒。
大飨离宫。
乱曰。
圣皇临飞轩。
论功校猎徒。
死禽积如京。
流血成沟渠。
明诏大劳赐。
大官供有无。
走马行酒醴。
驱车布肉鱼。
鸣鼓举觞爵。
击钟釂无余。
绝纲纵麟麑。
弛罩出凤雏。
收功在羽校。
威灵振鬼区。
陛下长欢乐。
永世合天符。
农历十月,肃杀之气锋利清寒。
武官文告百姓,要征兵集训。
用龟甲占卜时吉事相因,元光年间因此显明。
蚩尤出行肃清道旁,风雨也消弭停止。
登车开始行程,鸾凤鸣叫声声。
虎贲卫士众多。
称为飞象的武臣插雉尾于冠左右以示武勇。
钟鼓之声响亮,萧管之乐喧闹。
万名骑士并驾,千驾战车齐驱。
夷平山峰,填满沟壑,摧毁林木,涤除野草污秽。
张开万里的罗网,将其间的飞禽走兽尽皆捕取。
那跳跃着的狡猾兔子,眼睛露白不屑地穿梭着。
用青骹来猎取它,行动前猎手先隐藏在长长的竹子上。
韩国与宋国的良犬凭着敏锐的嗅觉奔驰追踪。
被绳索牢牢束缚,为主人猎取麋鹿。
善射者魏氏张开了弓,神射养由基抚弄着弓弦。
擅长攀爬的都卢人登上高处,搜索猴猿。
猛士庆忌和孟贲,穿越过山谷峰峦。
瞪着双眼,怒气上涌使头发直竖刺穿了头冠。
踩着熊,扼住老虎。
追逐豹子,和貙搏斗。
做完这些还有余力,扛着象快步行走。
狩猎的搜获十分丰盛,日头落下活动也要结束了。
让那些做事的人都放下手上的工作,在离宫大摆筵席。
曲子也要结尾,结尾的乐曲这样唱到:圣明的主上来登上轻车,论功赏赐猎手。
死去的禽兽堆积好似小山,鲜血流成沟渠,君主英明的诏示犒劳猎手。
主管膳食的官员准备宴席,传递军令的斥候运送酒浆。
宴席丰盛肉鱼无数,随鼓声举杯,随钟声干杯,众人兴致高昂。
割开网子放出幼麒麟,打开罩子放出小凤凰。
建立武功,威震边疆。
陛下欢乐长久,永远拥有天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丹霞蔽日行 文翻译
纣为昏乱。
虐残忠正。
周室何隆。
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
天亦革命。
汉祚之兴。
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
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
殄灭无遗。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纣王十分昏庸无道,残害忠良。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周家多么兴隆,一家中出了三位圣人。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出生草莽而功在天下,天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汉朝的突然兴起,同时意味着秦朝的灭亡。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虽然皇帝在南面凌驾于诸夷之上。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然而灼热的光再幽深悠长,终将灭亡得一丝不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纣(zhòu)为昏乱,虐残忠正。
纣王十分昏庸无道,残害忠良。
纣:指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周家多么兴隆,一家中出了三位圣人。
三圣:指的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位周朝创始人、统治者。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出生草莽而功在天下,天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牧野:牧野之战。
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革命:更替朝代,谓之革命。
汉祚(zuò)之兴,阶秦之衰。
汉朝的突然兴起,同时意味着秦朝的灭亡。
虽有南面,王道陵(líng)夷(yí)。
虽然皇帝在南面凌驾于诸夷之上。
陵夷:指衰败,走下坡路。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然而灼热的光再幽深悠长,终将灭亡得一丝不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薤露行 文
天地无穷极。
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
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
轮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求。
慷慨独不羣。
鳞介尊神龙。
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
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
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
流藻垂华芳。
鰕{鱼旦}篇 文
鰕{鱼旦}游潢潦。
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
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
大德固无俦。
驾言登五岳。
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
势利惟是谋。
雠高念皇家。
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
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
谁知壮士忧。
豫章行 文
大魏篇 文
大魏应灵符。
天禄方甫始。
圣德致泰和。
神明为驱使。
左右宜供养。
中殿宜皇子。
陛下长寿考。
羣臣拜贺咸悦喜。
积善有余庆。
宠禄固天常。
众喜填门至。
臣子蒙福祥。
无患及阳遂。
辅翼我圣皇。
众吉咸集会。
凶邪奸恶并灭亡。
黄鹄游殿前。
神鼎周四阿。
玉马充乘舆。
芝盖树九华。
白虎戏西除。
含利从辟邪。
骐骥蹑足舞。
凤皇拊翼歌。
丰年大置酒。
玉樽列广庭。
乐饮过三爵。
朱颜暴己形。
式宴不违礼。
君臣歌鹿鸣。
乐人舞鼙鼓。
百官雷抃赞若惊。
储礼......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