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一作秋夜客舍)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 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楼上炎天冰雪生,高尽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濛濛湿, 朱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遣兴五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

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

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

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

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更多

又作此奉卫王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

二仪清浊还高下, 三伏炎蒸定有无。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锦树行(因篇内有锦树二字摘以为题非正赋锦树也)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今日苦短昨日休,岁云暮矣增离忧。

霜凋碧树待锦树。

万壑东逝无停留。

荒戍之城石色古,东郭老人住青丘。

飞书白帝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青草萋萋尽枯死, 天马跂足随牦牛。

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

故国三年一消息。

终南渭水寒悠悠。

五陵豪贵反颠倒, 乡里小儿狐白裘。

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

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

李监宅二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

杂花分户映,娇燕入帘回。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

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廷来。

赤谷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去矣行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则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 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越王楼歌(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 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鸟鸣涧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jiàn)中。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18-119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jiàn)中。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涧:指的是山间流水的沟,或者小溪。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18-119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jiàn)中。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涧:指的是山间流水的沟,或者小溪。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18-119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

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

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

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

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

“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

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

“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

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

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

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

“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83-185

616263646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