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功名饱听儿童说。

看公两眼明如月。

万里勒燕然。

老人书一编。

玉阶方寸地。

好趁风云会。

他日赤松游。

依然万户侯。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

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

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

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参考资料: 1、 胡云信.审视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兼谈复习对策.新高考(高三语文) ,2013,09 2、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1 3、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白苎(zhù)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王直方诗话》:“梅圣俞在礼部贡院考校时和欧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苎麻。

’”按: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

嫩凉:微凉,初凉。

“春蚕”句:典出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原意指行军时禁止士兵喧哗让他们含着竹片,这里指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

“禹门”句: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

”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

《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

”清李渔《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龙门的个个颠狂。

”“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

宋制,各州折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时节。

《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

”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凤朝(cháo)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朝阳,指山的东面。

书剑:书和剑。

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青云去:一作“青云上”。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

”后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举子忙:《南部新书》乙:“长安举子自六月已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

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参考资料: 1、 胡云信.审视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兼谈复习对策.新高考(高三语文) ,2013,09 2、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1 3、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

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

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

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白苎(zhù)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王直方诗话》:“梅圣俞在礼部贡院考校时和欧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苎麻。

’”按: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

嫩凉:微凉,初凉。

“春蚕”句:典出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原意指行军时禁止士兵喧哗让他们含着竹片,这里指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

“禹门”句: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

”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

《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

”清李渔《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龙门的个个颠狂。

”“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

宋制,各州折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时节。

《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

”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凤朝(cháo)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朝阳,指山的东面。

书剑:书和剑。

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青云去:一作“青云上”。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

”后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举子忙:《南部新书》乙:“长安举子自六月已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

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参考资料: 1、 胡云信.审视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兼谈复习对策.新高考(高三语文) ,2013,09 2、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1 3、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这是一首送别词。

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

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

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

“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

下阕,“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

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

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

”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

借喻高中状元。

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参考资料: 1、 倪同刚.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述评.中学语文,2013,08 2、 洪建.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探究.语文建设,2013,11 3、 许闻君.梦里追寻且仗剑,词中况味各千秋.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9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身世酒杯中。

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

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身世酒杯中。

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身世:平生。

酒杯:借酒浇愁。

汉殿:刘邦,代指汉代宫阙;

秦宫,秦始皇,代指秦朝宫阙。

梦入少年丛。

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梦入:梦境。

少年丛,当谓英雄年少种种。

歌舞:身世。

误:没有。

西窗:思念,代指抱负。

卷地: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

多指风。

代指身世悲凉。

参考资料: 1、 辛更儒.辛弃疾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10月:1263-1265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劝说您留下。

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

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

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满身的离愁乘船而去。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会罢休吧?

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

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

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

只怕是空自孤独寂寞,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第30页 .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敝貂裘:破旧的貂皮衣服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此以罗敷女指代妻室。

狎沙鸥:与沙鸥相近,指隐居生涯。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致身:出仕做官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贤相。

班超投笔:《后汉书 班超传》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第30页 .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劝说您留下。

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

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

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满身的离愁乘船而去。

敝貂裘:破旧的貂皮衣服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此以罗敷女指代妻室。

狎沙鸥:与沙鸥相近,指隐居生涯。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会罢休吧?

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

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

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

只怕是空自孤独寂寞,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致身:出仕做官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贤相。

班超投笔:《后汉书 班超传》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第30页 .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词上片充满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对友人之远行表示担忧。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二句开篇点题,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远行。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五句都是词人为友人感到担心,即言前路之艰难,又怕友人时运不济,像当年入秦的苏秦一样,最终落魄而归,招致亲戚朋友的冷落。

用“归计狎沙鸥”的归隐山林之路,反衬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

上片末句表达的是对友人一心向往功名富贵的感叹。

  下片“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够获得成功,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栋梁。

同时词人又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劝慰友人不要一味为了功名富贵而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

结尾处“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乃是作者联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乡,落得孤独寂寞。

  这首词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求仕的劝解之辞,但实际上却是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没人才,使友人和自己这样的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讽刺与悲愤。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第30页 .

西江月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

来时诵我伴牢愁。

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

锦囊来往几时休。

已遣蛾眉等候。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

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

多病。

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

独自。

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

谁伴。

只甘松竹共凄凉。

满江红·山居即事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

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

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

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

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

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

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

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

如粟坏带不满足 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

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参考资料: 1、 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71页至第172页 2、 邵霞天选注.老年休闲古诗选注:羊城晚报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第150页 3、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 朱德才 薛祥生 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1014页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

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

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

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

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三千斛。

一泓(hóng):一片清水从诃中所写“被野老、们扶入东园”的情况看,似指作者晚年住地江西铅山的带湖。

“更何处”两句:言一对鸂鶒相逐水戏嬉。

杜甫《春水》诗:“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鸂(xī)鶒(chì):水鸟。

又名紫鸳鸯。

故来:常来,说是特意来,也通。

“细读”两句:边读《离骚》边饮酒,赏竹又何碍于食肉。

细读《离骚》还痛饮:《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饱看修竹何妨肉: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辛词则谓赏竹和食肉两不相碍。

修:高。

斛(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后又改为五斗。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

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

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

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

如粟坏带不满足 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

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秧(yāng)新谷:稻子长出新的秧苗。

闲日永:因为没事干,觉得日子长。

犊(dú):小牛。

雪堆蚕簇(cù):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云连麦垄:田野成熟的麦子,像连天的黄云。

“若要”两句:谓如果知足,眼前的一切足以使人满足;

如果不知足,则究竟何时方得满足。

枇杷(pí pá):一种水果。

参考资料: 1、 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71页至第172页 2、 邵霞天选注.老年休闲古诗选注:羊城晚报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第150页 3、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 朱德才 薛祥生 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1014页

生查子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

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

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昭君怨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人面不如花面。

花到开时重见。

独倚小阑干。

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

人共青山都瘦。

说道梦阳台。

几曾来。

6667686970 共8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