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成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河声连底卷黄沙,回首方惊去国赊。

唯有客情无心处,暗随春水涨桃花。

早梅芳(别恨·二之一)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花竹深,房栊好。

夜阒无人到。

隔窗寒雨,向壁孤灯弄余照。

泪多罗袖重,意密莺声小。

正魂惊梦怯,门外已知晓。

去难留,话未了。

早促登长道。

风披宿雾,露洗初阳射林表。

乱愁迷远览,苦语萦怀抱。

谩回头,更堪归路杳。

浣溪沙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争挽桐花两鬓垂。

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

寿宋守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康鼎谈经世少双,一时文物动虞痒。

江湖虽隔金闺籍,衣袖仍间玉案香。

墨客几年陪画隼,板舆平日到萱堂。

时清身健堪行乐,未见荆榛尤凤凰。

浣溪沙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苏幕遮·燎沉香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

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4-96

燎(liáo)沉香,消溽(rù)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yán)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燎:烧。

音,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

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暑: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

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

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4-96

燎(liáo)沉香,消溽(rù)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yán)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燎:烧。

音,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

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暑: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

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

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

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4-96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

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可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

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

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道:打鱼的大哥 ,还记得我吗?

我是美成啊!

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

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梅雪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银河宛转三千曲。

浴凫飞鹭澄波绿。

何处是归舟。

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

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

应怜江上寒。

银河宛转三千曲。

浴凫飞鹭澄波绿。

何处是归舟。

夕阳江上楼。

河水曲折,河水弯弯,飞鹭双双对对,在那碧波上回旋。

哪儿有他乘坐的归舟?

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独立江边小楼。

天憎梅浪发。

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

应怜江上寒。

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

在幽凄的深院,卷帘看外边,真痛惜寒江上正在归来的那条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银河宛转三千曲。

浴凫飞鹭澄波绿。

何处是归舟。

夕阳江上楼。

银河:天河。

借指人间的河。

天憎梅浪发。

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

应怜江上寒。

浪发:滥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银河宛转三千曲。

浴凫飞鹭澄波绿。

何处是归舟。

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

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

应怜江上寒。

  此词咏梅雪,而实为抒羁旅别情,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

首句大笔渲染,雪岸苍茫,随江蜿蜒,状如银河,"三千曲"极言其逶迤不绝。

第二句呈现一幅腊去春尽的景色,晴光淑气,凛冽中透露出生机。

由此引发出归思,化用柳永《八声甘州》的词,语淡情浓,耐人寻味。

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闺思。

上天讨厌梅花的纵情开放,所以降大雪将花封盖。

你卷帘既见院里雪下之梅,当知江上寒中之我,你我心照可矣。

表达了相思之苦。

全词八句,可谓句句景,亦句句情,景中寓情,情以景见。

上下呼应而无痕,情景浑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浑成,工巧之至,即为浑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

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

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

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年复一年。

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

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

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

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 .唐诗宋词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78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

午阴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卑:低。

润:湿乌鸢[yuān]: 即乌鸦。

溅溅:流水声。

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黄芦苦竹绕宅生。

”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社燕:燕子当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故称社燕。

瀚海:沙漠,指荒远之地。

修椽:长椽子。

句谓燕子营巢寄寓在房梁上。

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

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急管繁弦:宋·晏殊《蝶恋花》词:“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爱人间瑞。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筵[yán]:竹席。

枕簟[diàn]:枕席。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 .唐诗宋词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78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

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

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

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

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

午阴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卑:低。

润:湿乌鸢[yuān]: 即乌鸦。

溅溅:流水声。

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黄芦苦竹绕宅生。

”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年复一年。

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

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

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

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社燕:燕子当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故称社燕。

瀚海:沙漠,指荒远之地。

修椽:长椽子。

句谓燕子营巢寄寓在房梁上。

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

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急管繁弦:宋·晏殊《蝶恋花》词:“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爱人间瑞。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筵[yán]:竹席。

枕簟[diàn]:枕席。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 .唐诗宋词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78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为北宋末期词学大家。

由于他深通音律,创制慢词很多,无论写景抒情,都能刻画入微,形容尽致。

章法变化多端,疏密相间,笔力奇横。

王国维推尊为词中老杜,确非溢美之词。

兹分析一下他的《满庭芳》一首词,即可见一斑:   周邦彦于公元1093年(哲宗元祐八年)任溧水(今江苏溧水县)令,时年三十七岁。

无想山在溧水县南十八里,山上无想寺(一名禅寂院)中有韩熙载读书堂。

韩曾有赠寺僧诗云:“无想景幽远,山屏四面开。

凭师领鹤去,待我桂冠来。

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

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

”由此可见无想山之幽僻。

郑文焯以为无想山乃邦彦所名,非是。

  上片写足江南初夏景色,极其细密;

下片即景抒情,曲折回环,章法完全从柳词化出。

“风老”三句,是说莺雏已经长成,梅子亦均结实。

杜牧有“风蒲燕雏老”之句,杜甫有“红绽雨肥梅”之句,皆含风雨滋长万物之意。

两句对仗工整,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

时值中午,阳光直射,树荫亭亭如幄,正如刘禹锡所云:“日午树荫正,独吟池上亭。

”“圆”字绘出绿树葱茏的形象。

此词正是作者在无想山写所闻所见的景物之美。

  “地卑”两句承上而来,写溧水地低而近山的特殊环境,雨多树密,此时又正值黄梅季节,所谓“梅子黄时雨”,使得处处湿重而衣物潮润,炉香熏衣,需时较久,“费”字道出衣服之润湿,则地卑久雨的景象不言自明,湿越重,衣越润,费炉烟愈多,一“费”字既具体又概括,形象袅袅,精炼异常。

  “人静”句据陈元龙注云:“杜甫诗‘人静乌鸢乐’。

”今本杜集无此语。

正因为空山人寂,所以才能领略乌鸢逍遥情态。

“自”字极灵动传神,画出鸟儿之无拘无束,令人生羡,但也反映出自己的心情苦闷。

周词《琐窗寒》云:“想东园桃李自春”,用“自”字同样有无穷韵味。

“小桥”句仍写静境,水色澄清,水声溅溅,说明雨多,这又与上文“地卑”、“衣润”等相互关联。

邦彦治溧水时有新绿池、姑射亭、待月轩、萧闲堂诸名胜。

  “凭栏久”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

词意至此,进一步联系到自身。

“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类。

“疑”字别本作“拟”,当以“疑”字为胜。

  换头“年年”,为句中韵。

《乐府指迷》云:“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又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不可不察也。

”三句自叹身世,曲折道来。

作者在此以社燕自比,社燕每年春社时来,秋社时去,从漠北瀚海飘流来此,于人家屋椽之间暂时栖身,这里暗示出他宦情如逆旅的心情。

  “且莫思”两句,劝人一齐放下,开怀行乐,词意从杜甫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中化出。

“憔悴”两句,又作一转,飘泊不定的江南倦客,虽然强抑悲怀,不思种种烦恼的身外事,但盛宴当前,丝竹纷陈,又令人难以为情而徒增伤感,这种深刻而沉痛的拙笔、重笔、大笔,正是周词的特色。

  “歌筵畔”句再转作收。

“容我醉时眠”,用陶潜语:“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南史·陶潜传》)李白亦有“我醉欲眠卿且去”之句,这里用其意而又有所不同,歌筵弦管,客之所乐,而醉眠忘忧,为己之所欲,两者尽可各择所好。

“容我”两字,极其婉转,暗示作者愁思无已,惟有借醉眠以了之。

  周邦彦自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离开汴京,先后流宦于庐州、荆南、溧水等僻远之地,故多自伤身世之叹,这种思想在此词中也有所反映。

但此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亦多隐约不露。

例如上片细写静景,说明作者对四周景物的感受细微,又似极其客观,纯属欣赏;

但“凭栏久”三句,以贬居江州的白居易自比,则其内心之矛盾苦痛,亦可概见。

不过其表现方式却是与《琵琶行》不同。

陈廷焯说:“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

”(《白雨斋词话》)说明两者风格之不同。

下片笔锋一转再转,曲折传出作者流宦他乡的苦况,他自比暂寄修椽的社燕,又想借酒忘愁而苦于不能,但终于只能以醉眠求得内心短暂的宁静。

《蓼园词选》指出:“‘且莫思’至句末,写其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

”这“妙于语言”亦指含蓄而言。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

”这话是对的。

即如这首词就用了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诸人的诗,而结合真景真情,炼字琢句,运化无痕,气脉不断,实为难能可贵的佳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年游·并刀如水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情人双双共进果橙。

破橙的刀具光洁,像清水那样澄澈;

盛橙子的盘子明净,果蔬新鲜。

美人端庄高雅,用她的纤纤细手亲自为心上人般破新橙。

女子对男子的一片温情,男子怎能不知呢?

室内,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的炉香是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彼此之间的柔情蜜意也似乎融化在这温馨的气息中了。

他们相对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夜深了,男子起身向与女子告别,女子低声问他:你现在哪里入宿呢?

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外面寒风凛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5页 2、 傅璇琮、李克 .《婉约词 豪放词》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9 :第145-146页 .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wò)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shēng)。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

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低声问向谁行(háng)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谁行:谁那里。

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5页 2、 傅璇琮、李克 .《婉约词 豪放词》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9 :第145-146页 .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wò)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shēng)。

情人双双共进果橙。

破橙的刀具光洁,像清水那样澄澈;

盛橙子的盘子明净,果蔬新鲜。

美人端庄高雅,用她的纤纤细手亲自为心上人般破新橙。

女子对男子的一片温情,男子怎能不知呢?

室内,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的炉香是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彼此之间的柔情蜜意也似乎融化在这温馨的气息中了。

他们相对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

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低声问向谁行(háng)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夜深了,男子起身向与女子告别,女子低声问他:你现在哪里入宿呢?

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外面寒风凛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

谁行:谁那里。

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5页 2、 傅璇琮、李克 .《婉约词 豪放词》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9 :第145-146页 .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曲折深微的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上片以男方的视角写美人的热情待客,抒发对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

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

吴盐,吴地出产的盐。

)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

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

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下片以叙事的方式来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来传情,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更是十分细腻逼真。

  “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

谁问?

未明点。

为何问?

也未说明。

  “向谁行宿?

”的文化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

写来空灵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

只说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难“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

”只说“不如休去”,表情措语,分寸掌握极好。

  词结束在“问”上,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

无限情景,都自先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

意思幽微,篇章奇妙。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可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沾半点恶俗气昧;

又能语工意新。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

单从技巧看,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5页 2、 傅璇琮、李克 .《婉约词 豪放词》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9 :第145-146页 . 3、 刘扬忠 .《周邦彦词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第6页 . 4、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1页

蝶恋花·早行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

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

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

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

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

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 艾丽辉著.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辽海出版社,2003年:289-290 2、 (宋)周邦彦著;

蒋哲伦选注.周邦彦选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88-90

月皎(jiǎo)惊乌栖(qī)不定,更漏将残,辘(lù)轳(lú)牵金井。

唤起两眸(móu)清炯(jiǒng)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

《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辘轳: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执手霜风吹鬓(bìn)影。

去意徊(huái)徨(huáng),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lán)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 艾丽辉著.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辽海出版社,2003年:289-290 2、 (宋)周邦彦著;

蒋哲伦选注.周邦彦选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88-90

月皎(jiǎo)惊乌栖(qī)不定,更漏将残,辘(lù)轳(lú)牵金井。

唤起两眸(móu)清炯(jiǒng)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

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

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

《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辘轳: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执手霜风吹鬓(bìn)影。

去意徊(huái)徨(huáng),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lán)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

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

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

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 艾丽辉著.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辽海出版社,2003年:289-290 2、 (宋)周邦彦著;

蒋哲伦选注.周邦彦选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88-90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

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

开篇三句自成一段。

“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

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

“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

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

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

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

“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

“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

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

”“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

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

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

“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

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

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

“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

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

“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

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

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

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

这话语满是离愁。

“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

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

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

人,也越走越远了。

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

’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

”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

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

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

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参考资料: 1、 王小舒主编.中华传统文学精要. 【出版发行】 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262-263

678910 共2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