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03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2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78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zhè)鸪(gū)。

(愁余 一作:愁予)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03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2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78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zhè)鸪(gū)。

(愁余 一作:愁予)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03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2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78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

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

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

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

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

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

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 .辛弃疾词 .沈阳 :万卷出版社 ,2009年 :第61页 .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piān)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燕雀岂知鸿鹄(hú),貂蝉元出兜(dōu)鍪(móu)。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ōu)。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论语·阳货》)玉瓯:玉制酒杯。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 .辛弃疾词 .沈阳 :万卷出版社 ,2009年 :第61页 .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piān)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燕雀岂知鸿鹄(hú),貂蝉元出兜(dōu)鍪(móu)。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ōu)。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论语·阳货》)玉瓯:玉制酒杯。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 .辛弃疾词 .沈阳 :万卷出版社 ,2009年 :第61页 .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让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便写《破阵子》既为祝寿又为规劝,营意用典之妙,用梁启超的话说是“可为三叹!” 全词62字,用了范增、范蠡、陈涉、周盘龙、宗悫、子游六典,除周盘龙一典稍为冷僻外,均为熟典,为全词的生动内容的一部分,非耀学无生硬,得蕴藉隽永之妙,远胜于直接议论。 第一句典出刘邦送玉斗给项羽谋士范增,范掷玉斗于地,拔剑碎之,可谓以碎玉开始;而结句是辛弃疾献玉碗以祝寿,则为完玉终,其间,捕捉心态,造语灵动,以万里功名上对千古风流,下启君王三百州,而大宋三百州此时已剩下不及一半了,完玉之业吾辈岂能以一己之得失而置之度外乎?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五年(1178)。词中作者借为范如山祝寿的机会,劝说他不要仿效范增和范蠡,鼓励他应该去泸溪,施展自己的才干,锻练自己的能力,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范氏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人,他父亲范邦彦曾仕金为蔡州新息县令,后率豪杰开城迎宋军,举家归宋。他很钦佩辛弃疾的忠心赤胆而把女儿嫁给了辛。辛跟范如山“皆中州之豪,相得甚”。范如山是个有才干的政治家,刘宰《故公安范大夫行述》说他“治官如家,抚民若子”,极受百姓拥护。他颇有忧世之心,常思恢复北土,但感于政治腐败,当道非人,又很想学陶渊明“躬耕南亩”,隐居不仕。淳熙五年(1178年)六月,南宋主战派名相张浚的儿子张拭(自号南轩),任荆湖北路安抚使,颇想干一番事业,因范如山从金人占领区来,“知其豪杰,熟其形势”,便请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当时正任湖北漕运副使,很希望范能出仕荆湖,“因作此词勉之”。词的主题就是劝他以国事为重,“万里功名莫放休”,时时挂念“君王三百州”,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看来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有了这个开端垫底,下面几句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很有力量,很动感情了。“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呵!   下片,针对范如山“迟迟未行”的思想活动,进行劝勉。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而应当以之作为搞大事业的起点。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作者选用了四个典故。一是:“燕雀岂知鸿鹄”。陈涉辍耕垄上,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故事,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二是:“貂蝉元出兜鍪”。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拚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三是: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宗晚年为豫州刺史,典签多所违执,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辛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范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但也是劝他: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气,何况你我。典签,本为地方文书小吏,但南朝时,多由帝王亲信担任,以监视地方大员,号为“签师”,颇有实权。四是《论语·阳货篇》:孔子至武城,闻弦歌之声,认为割鸡无需用牛刀的故事。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年 :第245页 .

西江月·遣兴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 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 通:着)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第196页 . 2、 刘扬忠 .《唐宋词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 ,1992 .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 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

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

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

”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

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

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

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

《孟子》中有“‘燕可伐欤?

’曰:‘可’”的句子;

《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

”的句子。

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

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

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

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

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

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

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

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

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

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

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

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g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sè)。

老大:年纪大。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那堪:“那”通“哪”;

堪:能,可。

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

”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

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

”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得去。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 郭沫若《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西窗:思念。

进酒:斟酒劝饮;

敬酒。

鸣瑟:即瑟。

《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 南朝梁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邯郸之躧步,媚北里之鸣瑟。

” 南朝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西汉之金丸。

”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nóng):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jùn)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xiāo)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

渠︰他;

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中原。

离合:分裂和统一。

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

《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

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骏骨: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

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目断:纵目远眺;

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

怜:爱惜,尊敬;

中宵:半夜。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g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sè)。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

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老大:年纪大。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那堪:“那”通“哪”;

堪:能,可。

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

”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

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

”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得去。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 郭沫若《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西窗:思念。

进酒:斟酒劝饮;

敬酒。

鸣瑟:即瑟。

《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 南朝梁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邯郸之躧步,媚北里之鸣瑟。

” 南朝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西汉之金丸。

”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nóng):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jùn)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xiāo)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

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

渠︰他;

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中原。

离合:分裂和统一。

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

《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

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骏骨: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

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目断:纵目远眺;

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

怜:爱惜,尊敬;

中宵:半夜。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

该词即是如此。

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

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

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

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

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

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

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

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

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

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

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

“老大那堪说。

”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

“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

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

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

“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

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

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

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

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

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

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

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

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

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

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

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

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

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

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

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

“事无两样人心别。

”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

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

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

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

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

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时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

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

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

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

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

“正目断关河路绝。

”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

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

笔健境阔,格调高昂。

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念奴娇·梅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

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

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yù)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làng)苑有个人忆。

篽: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

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

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yù)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làng)苑有个人忆。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篽: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

“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

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

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

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

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

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找来金凤凰。

你生来就志在四方。

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

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

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参考资料: 1、 邓广铬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145页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lún)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fǔ)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rú)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

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

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大家都相视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

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

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

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

戎,指金兵。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zhòu)。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qián)坤事了,为先生寿。

山斗:泰山、北斗。

《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

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

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

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

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

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邓广铬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145页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lún)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fǔ)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rú)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

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

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

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

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

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

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

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大家都相视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

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

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

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

戎,指金兵。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zhòu)。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qián)坤事了,为先生寿。

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找来金凤凰。

你生来就志在四方。

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

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

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山斗:泰山、北斗。

《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

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

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

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

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

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邓广铬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145页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

《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

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此借指宋高宗南渡。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

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

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

肆其经纶,功孰与计?

”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

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

  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

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

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

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

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

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

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

  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

“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

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

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

  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

这里指金人。

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鲁金波 .治国诗词殷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12 .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

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

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

“尊”,酒杯。

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苏轼《沁园春》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

蟠(pán)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

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

“尊”,酒杯。

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苏轼《沁园春》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

蟠(pán)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

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

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

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

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

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

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可怜”两句:一问。

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

可怜:可爱。

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是别有”三句:二问。

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

光影:指月亮。

“是天外”三句:三问。

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

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飞镜”句:四问。

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

李白《拟古》:“长绳难系日。

”“姮娥”句:五问。

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

?(héng横)娥:即月里嫦娥。

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谓经”两句:六问。

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

问无由:无从查询。

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怕万里”三句:七问。

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

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虾蟆”两句:八问。

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

按:神话传说谓月中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

故堪:固然能够。

“若道”两句:九问。

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

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

无恙(yàng样):完好无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

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

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

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可怜”两句:一问。

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

可怜:可爱。

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是别有”三句:二问。

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

光影:指月亮。

“是天外”三句:三问。

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

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飞镜”句:四问。

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

李白《拟古》:“长绳难系日。

”“姮娥”句:五问。

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

?(héng横)娥:即月里嫦娥。

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

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

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谓经”两句:六问。

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

问无由:无从查询。

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怕万里”三句:七问。

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

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虾蟆”两句:八问。

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

按:神话传说谓月中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

故堪:固然能够。

“若道”两句:九问。

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

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

无恙(yàng样):完好无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 。

但是 ,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 》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 ,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

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

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

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

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

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

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

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

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 ,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 ,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

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

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

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

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 》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 ”,就是豪纵跌宕 ,横绝古今 ;

所谓“放 ”,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

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

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

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

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

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

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

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

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

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

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

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

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希望你能够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

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

细参:仔细品味。

椒桂:胡椒、肉桂。

捣残:捣碎。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儿曹:儿辈,小孩。

累累:连续成串。

组:古代佩印用的绶。

对床风雨:指深挚的手足之情。

靴纹绉面:面容褶皱就像靴子的纹络一样。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

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

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

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

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

细参:仔细品味。

椒桂:胡椒、肉桂。

捣残:捣碎。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

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

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

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希望你能够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儿曹:儿辈,小孩。

累累:连续成串。

组:古代佩印用的绶。

对床风雨:指深挚的手足之情。

靴纹绉面:面容褶皱就像靴子的纹络一样。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

起头句掷地有声,仿佛一个家族精神的宣言。

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

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

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   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

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后为辛氏。

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

辛家世代刚烈正直,忠诚不阿,如酷暑烈日、寒秋严霜,烈日、严霜与“辛”之间的共通点触发了下文。

“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辛氏的家族史被词人以“一笑君听取”后的三句话来概括,句句不离“辛”字。

辛家人的功业都是艰辛创立的。

其间饱尝悲苦,命运总是艰苦辛酸。

在概括的基础上,稼轩又对“辛”字所包含的辛辣之意加以发挥,椒桂的辛辣让一般人不堪忍受,就像个性辛辣之人让人避而远之。

这里,与其说是对辛氏家族成员个性的一般概括,不如说是词人的夫子自道。

他才大气高、刚直不阿,容易与世龃龉,不为人所容,正是这样的个性导致了仕途坎坷、屡遭弹劾。

  后句对家族历史命运的回顾自然引出下片与其他家族的比较,由其他家族的显赫引出官运、仕途的话题,进而回到词作送弟赴官的主题上。

“芳甘浓美”因上片的“辛辣”而发,这一层表面的口感比较暗示了家族命运之迥异。

看看别人世代显要、门第生辉,而这样的美事总轮不到辛家,自己就是一个仕途多舛的例证,所以希望就寄托在即将远行赴任的族弟身上了。

唐人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云:“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苏轼苏辙兄弟读此诗很有感触。

他们憧憬风雨夜兄弟对床而眠的生活,相约早日退隐,共享闲居之乐。

作者用“对床”之典一方面流露出依依惜别的兄弟情谊,而另一方面却以一个坚决的“休忆”否定了对退隐、闲居的向往。

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的事业要靠远行之人来完成。

他必须勇往直前,不能回顾流连。

稼轩其他的送别之作多勉励人建功立业,匡救国家,而这一次至少从字面看是为光耀门楣。

  “靴纹绉面”,典出欧阳修《归田录》: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人情者不绝于门,他深为厌恶,却又只好强装笑脸,虚与应酬。

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茂嘉赴调,稼轩祝贺他高升,自是送别词中应有之意。

而用“靴纹绉面”之事,于祝辞里却有讽劝。

实际上是说: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到头来也会后悔的。

  全词就像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

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

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1020页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590-1591页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落日雄浑,边境上战争的烟尘涌起,秋高气爽,金兵大举进犯我领地。

看我雄壮的十万大军奋勇迎敌,江面上排列的战舰如高楼耸立。

谁说苻坚的士兵投鞭就能截断江流,想当年昌顿谋杀生父,响箭上染满血迹,佛狸南侵在风雨中节节败退,最终也死在他自己的亲信手里。

年轻时我像苏秦一样英姿飒爽,跨着战马身披貂裘为国奔走效力。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如今我一事无成人已渐老,搔着白发又经过这扬州旧地。

我已经厌倦了官宦生涯,真想到江湖间种桔游憩。

你们二位都是东南的名流,胸藏万卷诗书前程无比。

让我尝试着为你们出谋划策:不要学李广在南山闲居射虎,去当个“富民侯”才最为相宜。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5-36 2、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3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塞尘起:边疆发生了战事。

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的敌人经常于秋高马肥之时南犯。

胡骑:此指金兵。

猎:借指发动战争。

组练:组甲练袍,指装备精良的军队。

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

前秦苻坚举兵南侵东晋,号称九十万大军,他曾自夸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苻坚载记》)结果淝水一战,大败而归。

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忆昔”二句:指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为其部下所杀事。

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射时发声。

血污:指死于非命。

《史记·匈奴传》谓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令左右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后从其父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随鸣镝而射头曼。

佛(bì)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率师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季子”二句: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赵策》: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

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这里指自己如季子年少时一样有一股锐气,寻求建立功业,到处奔跑貂裘积满灰尘,颜色变黑。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今老”三句:谓今过扬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当年。

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倦游”两句:欲退隐江上,种橘消愁。

倦游:倦于宦游,即厌于做官。

橘千头:(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

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

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襄阳耆旧传》“二客”三句:称颂友人学富志高,愿为之谋划。

名胜:名流。

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莫射”二句:《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

”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养富民也。

”这二句是感叹朝廷偃武修文,做军事工作没有出路。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5-36 2、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3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落日雄浑,边境上战争的烟尘涌起,秋高气爽,金兵大举进犯我领地。

看我雄壮的十万大军奋勇迎敌,江面上排列的战舰如高楼耸立。

谁说苻坚的士兵投鞭就能截断江流,想当年昌顿谋杀生父,响箭上染满血迹,佛狸南侵在风雨中节节败退,最终也死在他自己的亲信手里。

年轻时我像苏秦一样英姿飒爽,跨着战马身披貂裘为国奔走效力。

塞尘起:边疆发生了战事。

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的敌人经常于秋高马肥之时南犯。

胡骑:此指金兵。

猎:借指发动战争。

组练:组甲练袍,指装备精良的军队。

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

前秦苻坚举兵南侵东晋,号称九十万大军,他曾自夸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苻坚载记》)结果淝水一战,大败而归。

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忆昔”二句:指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为其部下所杀事。

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射时发声。

血污:指死于非命。

《史记·匈奴传》谓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令左右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后从其父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随鸣镝而射头曼。

佛(bì)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率师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季子”二句: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赵策》: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

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这里指自己如季子年少时一样有一股锐气,寻求建立功业,到处奔跑貂裘积满灰尘,颜色变黑。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如今我一事无成人已渐老,搔着白发又经过这扬州旧地。

我已经厌倦了官宦生涯,真想到江湖间种桔游憩。

你们二位都是东南的名流,胸藏万卷诗书前程无比。

让我尝试着为你们出谋划策:不要学李广在南山闲居射虎,去当个“富民侯”才最为相宜。

“今老”三句:谓今过扬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当年。

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倦游”两句:欲退隐江上,种橘消愁。

倦游:倦于宦游,即厌于做官。

橘千头:(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

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

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襄阳耆旧传》“二客”三句:称颂友人学富志高,愿为之谋划。

名胜:名流。

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莫射”二句:《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

”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养富民也。

”这二句是感叹朝廷偃武修文,做军事工作没有出路。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5-36 2、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3

678910 共8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