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冲天 文
圣无忧·世路风波险 文翻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人世的道路风波险恶,十年一别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人生的聚与散就是这么的长,相见之时还是要及时娱乐。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好酒能消磨时间,忘却时间带给人的痛苦。
胡子已白,春风再也不能将它染青了。
为了公子喝醉了就往花前倒下,身边的歌妓,且莫来扶。
参考资料: 1、 王秋生辑注,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黄山书社,2004.12,第248页 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217页
梦中作 文翻注译赏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
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
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千山:极言山多。
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棋罢”句:暗用王质的故事。
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
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
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
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谓酒筵将尽。
《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
” 裴骃集解引文颖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唐杜甫《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
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
千山:极言山多。
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
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棋罢”句:暗用王质的故事。
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
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
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
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谓酒筵将尽。
《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
” 裴骃集解引文颖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唐杜甫《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
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此诗乃记述梦中之所见。
首句写静夜景色。
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
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
“千山月”三字,意境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
“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
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
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
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
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诗人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
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
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
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
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8-139
蝶恋花 文
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 文翻赏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西湖阔,烟波浩渺波连波,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
丝竹篁管声悲咽,随风荡湖面。
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
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
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00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本篇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
“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
“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
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
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
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
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
酒杯手,连“琉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
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明朝”不一定机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
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
那时,异乡,甚至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