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冲天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梅谢粉,柳拖金。

香满旧园林。

养花天气半晴阴。

花好却愁深。

花无数。

愁无数。

花好却愁春去。

戴花持酒祝东风。

千万莫匆匆。

圣无忧·世路风波险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人世的道路风波险恶,十年一别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人生的聚与散就是这么的长,相见之时还是要及时娱乐。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好酒能消磨时间,忘却时间带给人的痛苦。

胡子已白,春风再也不能将它染青了。

为了公子喝醉了就往花前倒下,身边的歌妓,且莫来扶。

参考资料: 1、 王秋生辑注,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黄山书社,2004.12,第248页 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217页

梦中作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

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

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千山:极言山多。

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棋罢”句:暗用王质的故事。

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

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

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

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谓酒筵将尽。

《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

” 裴骃集解引文颖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唐杜甫《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

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

千山:极言山多。

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

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棋罢”句:暗用王质的故事。

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

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

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

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谓酒筵将尽。

《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

” 裴骃集解引文颖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唐杜甫《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

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

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此诗乃记述梦中之所见。

  首句写静夜景色。

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

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

“千山月”三字,意境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

“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

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

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

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

  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诗人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

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

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

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

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8-139

蝶恋花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帘幕东风寒料峭。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

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

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

罗帏不觉纱窗晓。

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西湖阔,烟波浩渺波连波,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

丝竹篁管声悲咽,随风荡湖面。

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

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

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00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本篇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

“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

“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

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

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

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

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

酒杯手,连“琉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

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明朝”不一定机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

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

那时,异乡,甚至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浣溪沙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云曳香绵彩柱高。

绛旗风飐出花梢。

一梭红带往来抛。

束素美人羞不打,却嫌裙慢褪纤腰。

日斜深院影空摇。

渔家傲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七月新秋风露早。

渚莲尚拆庭梧老。

是处瓜华时节好。

金尊倒。

人间彩缕争祈巧。

万叶敲声凉乍到。

百虫啼晚烟如扫。

箭漏初长天杳杳。

人语悄。

那堪夜雨催清晓。

诉衷情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歌时眉黛舞时腰。

无处不妖饶。

初剪菊、欲登高。

天气怯鲛绡。

紫丝障,绿杨桥。

路迢迢。

酒阑歌罢,一度归时,一度魂消。

圣无忧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珠帘卷,暮云愁。

垂杨暗锁青楼。

烟雨濛濛如画,轻风吹旋收。

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

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渔家傲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妾解清歌并巧笑。

郎多才俊兼年少。

何事抛儿行远道。

无音耗。

江头又绿王孙草。

昔日采花呈窈窕。

玉容长笑花枝老。

今日采花添懊恼。

伤怀抱。

玉容不及花枝好。

7172737475 共1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