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拼音:hua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过六到八个星期不愈者即转变为慢性。 二、分型 可分为三型。 (一)单纯型 最常见。耳流脓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轻度传音性聋,X线乳突摄片无骨质破坏。 (二)骨疡型 中耳常有肉芽及息肉,多伴骨质侵蚀,可引起并发症。耳流脓多为持续性,纯脓性,量不多,有臭味,偶带血丝。听力呈传音性或混合性聋,X线乳突摄片异常。 (三)胆脂瘤型 可导致一系列的颅内、外并发症。耳内长期流脓,量不多,有恶臭。耳聋重,多为混合性聋。X线乳突摄片异常。 三、分期 可分为四期。 (一)活动期 中耳持续流脓,或间歇流脓的间歇期不超过六星期,鼓室粘膜潮湿,随时可再流脓。 (二)静止期 中耳间歇流脓,干耳时间维持六星期以上,但不超过半年。 (三)非活动期 中耳流脓停止达半年以上,但穿孔未愈合。 (四)愈合期 穿孔的鼓膜已自行愈合,或手术修补后愈合,中耳不再流脓。
治疗: [治疗] 一、单纯型 耳部有大量脓液者可用3%双氧水清洗,或用吸引法吸引,多用0.5%氯霉素、0.3%氟哌酸、3%洁霉素滴耳液。感染轻而难以干燥者用3%硼酸酒精、3%酚甘油或5%氯霉素甘油滴耳。粉剂只用于鼓膜穿孔较大而脓液不多的患者。 二、骨疡型 引流尚好者用棉签蘸少许10%-20%硝酸银液烧灼肉芽,或用微型刮匙及环钳刮除肉芽,并应注意防止感染和面神经损伤。 三、胆脂瘤型 应采取手术治疗,但胆脂瘤较小者可先用上鼓室冲洗术,而后复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粘膜、骨膜甚至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 多由急性迁延而来。
致病菌常为变形杆菌、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
耳 聋(感音神经性耳聋)
拼音:er
症状: [诊断]耳 聋 仔细询问病史,听力检查如音叉试验,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语言测听、电反应测听检查,X线摄片、CT扫描、MRI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老年性耳聋应用改善神经营养和微循环的药物,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开噪声环境,治疗和预防代谢性疾病。突发性耳聋早期可用能量合剂、维生素B族,罂粟碱每次30-60mg,静滴,每日1次。如与自身免疫病有关,可用地塞米松每次5-10mg,静滴,每日1次,或用高压氧治疗。药物中毒性、内耳感染性。外伤性耳聋的早期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如654-2每次10mg,肌注,每日1次,烟酸每次50mg,口服,每日3次。 二、语言及听功能训练 适用于有残余听力的幼儿,可获得部分语言的能力。开始训练的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2-3岁开始训练最适宜。听觉训练3-6个月,患儿常可识别声音的意义,坚持2-3年后才能获得语言的能力。全聋者最好进聋哑学校接受唇读(看话)OlI练。耳聋不太严重者可使用助听器,耳塞型助听器放置在外耳道口,既可防止因导线磨擦衣服所产生的噪声,又可提高听觉定向力。 三、耳蜗电极过埋植 适用于听毛细胞损坏而部分蜗神经尚存活的重度感音性耳聋者。有单极、双极和多极,为铂或钛、铱外包聚四氯乙烯或硅胶所制成。
相关信息: [预防] 杜绝近亲结婚,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及早治疗婴幼儿耳聋,避免强噪声;令混合性耳聋 由于耳的传音结构(外耳和中耳)和感音神经结构(内耳及听神经)都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这两部分的病变可为同一疾病所致,也可由两种互不相关的疾病引起。诊断应作听力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耳部检查。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对中耳病变应积极治疗。
内耳听器、螺旋神经节、听神经及蜗神经核以上直至听觉皮层的病变所造成的听觉损伤,通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病因] 与遗传、病毒感染、梅毒、糖尿病、肾炎或药物等有关。
急性喉炎(急性喉炎)
拼音:ji
症状: [诊断] 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主要为咽部疼痛,吞咽时加剧,以至吞咽困难,涎液外溢。语言含混不清,可出现呼吸困难,直至窒息,多伴畏寒、高热,患儿常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重者晕厥、休克,但多无声嘶。喉镜检查、喉咽侧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抗生素与激素联用,可给青霉素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3次,加用地塞米松每次5-lOmg,肌注,每日1次。较重者应用青霉素钠300-600万U,静滴,病情急、重者可给头孢唑啉每日20-40mg/kg,静滴。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相关信息:
急性会厌炎也称急性声门上喉炎,可引起窒息。
[病因] 常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流感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也可为混合感染。
变态反应可继发细菌感染,喉部各种损伤,邻近器官感染蔓延也可导致本病。
鼻炎(急性鼻炎)
拼音:bi
症状: [诊断]鼻炎 病初鼻内干燥,有痒感、喷嚏。流清水,渐觉鼻塞、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头痛、肌肉及四肢酸痛,并有食欲减退。有闭塞性鼻音,甚至张口呼吸,脓性鼻涕。小儿症状较成人重,多有发热、倦怠,甚至高热、惊厥,或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伴腺样体肥大者鼻塞更重防碍吮奶。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治疗: [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全身治疗可用中西成药如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银翘片、霍香正气丸等,也可给予镇痛退热剂如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每次1片,每日3次,至全身症状减轻后即停用,若症状严重或出现并发症时应酌情用抗生素或磺胺类。1%-2%麻黄素生理盐水或0.05%阿复林滴鼻。病愈后可考虑手术矫治引起鼻塞的原发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等。
相关信息: [预防] 锻炼身体,增强人体抵抗力。
急性鼻炎俗称"伤风"或"感冒"是鼻粘膜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炎症。
[病因] 常见致病病毒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受凉、过劳、烟酒过度、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鼻腔慢性疾病。
临近感染病灶等为常见诱因。
急性鼻窦炎
拼音:ji
症状: 急性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急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患者持续性鼻塞、嗅觉障碍、脓涕、头痛,全身症状似急性鼻炎。局部压痛,中鼻道、嗅沟积脓。上颌窦穿刺冲洗。x线摄片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及锈因,一般治疗同急性鼻炎,抗生素类如青霉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次,鼻息肉、中鼻甲肥大、鼻中膈偏曲等可待炎症基本控制后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咽部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
拼音:yan
症状: [诊断]咽部脓肿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10岁以下及老年人较少见。多发生扁桃体前上方。常为单侧性。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周围脓肿发作史。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程中症状一度减轻,5-7天后仍高热持续不退,咽痛加剧,并向同侧牙齿或耳部放射张口困难及吞咽困难,口水多和口臭,语言含糊不清。患侧舌腭弓显著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局部明显隆起,软腭、悬雍垂水肿,被推向对侧。在膨隆处穿刺抽脓可确诊。
治疗: [治疗] 最好根据脓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青霉素800万U,红霉素1.2g,头孢唑啉6-8g,以上任选一种静滴,每日1次。用穿刺针于脓肿最隆起处刺人,抽尽脓液,然后注人青霉素40万U。应先穿刺抽脓,然后切开排脓。炎症消退二到四星期后应作扁桃体切除术。
相关信息: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是急性扁桃体炎常见的并发症。
[病因] 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等。
多继发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
先天性喉鸣(先天性喉鸣)
拼音:xian
症状: 先天性喉鸣多发生于出生后不久,是由于喉软骨软化和会厌卷曲所致。多于出生后出现或生后数周发生。主要表现为吸气期喉鸣与四凹症,但哭声响亮,喉鸣呈间歇性,活动时响亮,睡眠及安静时减轻或消失,与体位有关,仰卧时加重,俯卧或侧卧时减轻。直接喉镜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本病一般2-3岁可自愈,若进食和睡眠不受影响,除注意营养及预防感冒外,无需特殊治疗,若症状较重可调整睡眠体位,取侧卧位姿势以减轻症状,症状过于严重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免引起心脏扩大、漏斗胸或慢性缺氧等不良后果。
相关信息:
喉息肉
拼音:hou
症状: 喉息肉多发生于声带,也称声带息肉。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其程度与息肉大小及部位有关,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明显嘶哑,甚至发声困难。多发性息肉嘶哑程度多较重,巨大息肉可阻塞喉腔,引起呼吸困难。喉镜检查可确诊。
治疗: 早期者声带休息,类固醇激素雾化吸人或理疗,绝大部分需手术切除,二氧化碳激光可用于治疗较小的息肉。
相关信息:
耳 聋(诈 聋)
拼音:er
相关信息:
诈聋即伪聋或装聋,是诈聋的一种表现。
伪装者耳部无疾病或仅有轻微病变及轻度听力减退,由于某些原因和企图有意识地伪装或夸大其听力减退。
起病有原因、目的和企图,耳聋多为单侧,患者表情机警、敏感,极少有不语。
阻抗测听及电反应测听均正常。
鼻中膈偏曲
拼音:bi
症状: 鼻中膈偏离鼻腔正中线,向一侧偏曲,引起症状和功能障碍时称为鼻中膈偏曲。患者初期多为单侧鼻塞,久后致双侧鼻塞,头痛、鼻激。可有继发性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可伴鼻梁偏斜。
治疗: 可行鼻中膈成形术,鼻梁偏斜者可行鼻中膈鼻成形术。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