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 聋(感音神经性耳聋)
拼音:er
症状: [诊断]耳 聋 仔细询问病史,听力检查如音叉试验,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语言测听、电反应测听检查,X线摄片、CT扫描、MRI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老年性耳聋应用改善神经营养和微循环的药物,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开噪声环境,治疗和预防代谢性疾病。突发性耳聋早期可用能量合剂、维生素B族,罂粟碱每次30-60mg,静滴,每日1次。如与自身免疫病有关,可用地塞米松每次5-10mg,静滴,每日1次,或用高压氧治疗。药物中毒性、内耳感染性。外伤性耳聋的早期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如654-2每次10mg,肌注,每日1次,烟酸每次50mg,口服,每日3次。 二、语言及听功能训练 适用于有残余听力的幼儿,可获得部分语言的能力。开始训练的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2-3岁开始训练最适宜。听觉训练3-6个月,患儿常可识别声音的意义,坚持2-3年后才能获得语言的能力。全聋者最好进聋哑学校接受唇读(看话)OlI练。耳聋不太严重者可使用助听器,耳塞型助听器放置在外耳道口,既可防止因导线磨擦衣服所产生的噪声,又可提高听觉定向力。 三、耳蜗电极过埋植 适用于听毛细胞损坏而部分蜗神经尚存活的重度感音性耳聋者。有单极、双极和多极,为铂或钛、铱外包聚四氯乙烯或硅胶所制成。
相关信息: [预防] 杜绝近亲结婚,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及早治疗婴幼儿耳聋,避免强噪声;令混合性耳聋 由于耳的传音结构(外耳和中耳)和感音神经结构(内耳及听神经)都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这两部分的病变可为同一疾病所致,也可由两种互不相关的疾病引起。诊断应作听力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耳部检查。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对中耳病变应积极治疗。
内耳听器、螺旋神经节、听神经及蜗神经核以上直至听觉皮层的病变所造成的听觉损伤,通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病因] 与遗传、病毒感染、梅毒、糖尿病、肾炎或药物等有关。
喉息肉
拼音:hou
症状: 喉息肉多发生于声带,也称声带息肉。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其程度与息肉大小及部位有关,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明显嘶哑,甚至发声困难。多发性息肉嘶哑程度多较重,巨大息肉可阻塞喉腔,引起呼吸困难。喉镜检查可确诊。
治疗: 早期者声带休息,类固醇激素雾化吸人或理疗,绝大部分需手术切除,二氧化碳激光可用于治疗较小的息肉。
相关信息:
喉 癌
拼音:hou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男性较女性多见,约为8:1。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血痰、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但较复杂。常随肿瘤类型而异。应注意检查颈部和颌下淋巴结。可分为三型。 (一)声门上型 原发于声带以上部位,分化程度差,发展快,易向同侧颈淋巴结转移。依病程推移,可先后出现喉异物感、不适感、疼痛,吞咽时加重,向同侧头部及耳内放射,咳嗽,伴脓血痰,甚至咯血。晚期出现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 (二)声门型 局限于声带,分化程度较好,发展极慢,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早期出现声嘶。 (三)声门下型 位于声带以下部位,转移率虽不及声门上型,但较声带型多见。早期可无症状,侵及环构关节或声带时可有声嘶,晚期阻塞声门下区,多出现呼吸困难。 三、辅助检查 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X线喉侧位片、断层片、CT扫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放射治疗 适用于,早期声门癌,病变限于会厌缘,范围小于lcm,全身情况差,不宜手术,手术前、后作辅助治疗。 二、手术治疗 依照病变侵及的部位和范围,可分别采用垂直半喉切除术、水平半喉切除术、近全喉切除术及全喉切除术,前三种手术可保留发音功能。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可行颈廓清扫术。
相关信息:
喉癌居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
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腺癌次之,肉瘤少见。
[病因] 可能与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喉白斑病或性激素等有关。
鼻炎(急性鼻炎)
拼音:bi
症状: [诊断]鼻炎 病初鼻内干燥,有痒感、喷嚏。流清水,渐觉鼻塞、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头痛、肌肉及四肢酸痛,并有食欲减退。有闭塞性鼻音,甚至张口呼吸,脓性鼻涕。小儿症状较成人重,多有发热、倦怠,甚至高热、惊厥,或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伴腺样体肥大者鼻塞更重防碍吮奶。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治疗: [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全身治疗可用中西成药如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银翘片、霍香正气丸等,也可给予镇痛退热剂如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每次1片,每日3次,至全身症状减轻后即停用,若症状严重或出现并发症时应酌情用抗生素或磺胺类。1%-2%麻黄素生理盐水或0.05%阿复林滴鼻。病愈后可考虑手术矫治引起鼻塞的原发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等。
相关信息: [预防] 锻炼身体,增强人体抵抗力。
急性鼻炎俗称"伤风"或"感冒"是鼻粘膜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炎症。
[病因] 常见致病病毒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受凉、过劳、烟酒过度、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鼻腔慢性疾病。
临近感染病灶等为常见诱因。
急性鼻窦炎
拼音:ji
症状: 急性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急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患者持续性鼻塞、嗅觉障碍、脓涕、头痛,全身症状似急性鼻炎。局部压痛,中鼻道、嗅沟积脓。上颌窦穿刺冲洗。x线摄片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及锈因,一般治疗同急性鼻炎,抗生素类如青霉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次,鼻息肉、中鼻甲肥大、鼻中膈偏曲等可待炎症基本控制后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咽部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
拼音:yan
症状: [诊断]咽部脓肿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10岁以下及老年人较少见。多发生扁桃体前上方。常为单侧性。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周围脓肿发作史。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程中症状一度减轻,5-7天后仍高热持续不退,咽痛加剧,并向同侧牙齿或耳部放射张口困难及吞咽困难,口水多和口臭,语言含糊不清。患侧舌腭弓显著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局部明显隆起,软腭、悬雍垂水肿,被推向对侧。在膨隆处穿刺抽脓可确诊。
治疗: [治疗] 最好根据脓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青霉素800万U,红霉素1.2g,头孢唑啉6-8g,以上任选一种静滴,每日1次。用穿刺针于脓肿最隆起处刺人,抽尽脓液,然后注人青霉素40万U。应先穿刺抽脓,然后切开排脓。炎症消退二到四星期后应作扁桃体切除术。
相关信息: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是急性扁桃体炎常见的并发症。
[病因] 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等。
多继发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
咽部脓肿(咽后脓肿)
拼音:yan
症状: [诊断] 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以前者多见。 一、急性型 为咽后间隙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有原发病或咽部外伤史。起病较急,呈急性病容,畏寒、发热,体温常上升至30-40~C。咽痛、吞咽及呼吸困难,拒食,语言不清,哭声如鸭鸣,入睡困难,有鼾声,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患侧淋巴结肿大。咽后壁隆起,多偏向一侧,表面粘膜充血,咽腭弓和软展被推向前移。白细胞升高,颈部侧位X线片可助诊断,穿刺可抽得脓液。 二、慢性型 多为结核性咽后脓肿。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症状不显著,脓肿形成后有低热。疼痛不重,多有结核病灶。以液细菌培养或涂片可找到结核菌,颈部侧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 三、并发症 可并发喉水肿、纵隔炎、吸人性肺炎、窒息等。
治疗: [治疗] 急性型应用足量抗生素,如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1次,慢性型应用抗济药物治疗,如链霉素0.5g,肌注,每日2次,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急性型应及时切开排脓,并每日扩张脓腔1次,排尽脓液,慢性型局部穿刺抽脓,并在脓腔内注入链霉素0.5g,本病在用压舌板检查或脓肿切开引流时易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或喉阻塞或窒息,应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立即施行心脏、呼吸复苏及药物抢救。
相关信息:
咽后脓肿为咽后间隙积脓。
[病因] 急性型由口、咽、鼻腔、鼻窦感染,咽后壁损伤后感染引起,慢性型多由颈椎结核引起。
咽异感症
拼音:yan
症状: 咽异感症[诊断] 多发生于中年人,尤以中年妇女较多。患者常有咽喉部异物样梗阻感觉,咯不出,咽不下,或上下移动,但进食时症状减轻,也无吞咽困难。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必要时作食管钡剂X线检查、纤维食管镜检查、摄茎突片、颈椎片及鼻窦片等。
治疗: [治疗] 寻找病因,戒除烟酒和其他不良嗜好。了解病情,去掉不必要的顾虑。给予镇静药如安定每次2.5g,每日3次,谷维素每次10mg,每日3次,维生素C每次0.1s,每日3次。可用1%普鲁卡因lml加醋酸强的松龙lml,行喉上神经注射,或取廉泉、人迎等穴位行穴位封闭。
相关信息:
咽异感症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称"梅核气"。
[病因] 本病多与非器质性原因如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分裂症等有关,器质性疾病如鼻炎、咽炎、喉炎、咽肌痉挛、贫血等也可引起。
先天性喉鸣(先天性喉鸣)
拼音:xian
症状: 先天性喉鸣多发生于出生后不久,是由于喉软骨软化和会厌卷曲所致。多于出生后出现或生后数周发生。主要表现为吸气期喉鸣与四凹症,但哭声响亮,喉鸣呈间歇性,活动时响亮,睡眠及安静时减轻或消失,与体位有关,仰卧时加重,俯卧或侧卧时减轻。直接喉镜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本病一般2-3岁可自愈,若进食和睡眠不受影响,除注意营养及预防感冒外,无需特殊治疗,若症状较重可调整睡眠体位,取侧卧位姿势以减轻症状,症状过于严重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免引起心脏扩大、漏斗胸或慢性缺氧等不良后果。
相关信息:
急性喉炎(急性喉炎)
拼音:ji
症状: [诊断] 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主要为咽部疼痛,吞咽时加剧,以至吞咽困难,涎液外溢。语言含混不清,可出现呼吸困难,直至窒息,多伴畏寒、高热,患儿常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重者晕厥、休克,但多无声嘶。喉镜检查、喉咽侧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抗生素与激素联用,可给青霉素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3次,加用地塞米松每次5-lOmg,肌注,每日1次。较重者应用青霉素钠300-600万U,静滴,病情急、重者可给头孢唑啉每日20-40mg/kg,静滴。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相关信息:
急性会厌炎也称急性声门上喉炎,可引起窒息。
[病因] 常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流感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也可为混合感染。
变态反应可继发细菌感染,喉部各种损伤,邻近器官感染蔓延也可导致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