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与口干
有个老人,大年初一出门访友前,先在桌上写了个“吉”字,心 想图个吉利,没想到走了几家,连杯茶也没喝上。
他气呼呼地回到 家,再看桌上那个字。
不料一气站错了地方,字看反了,便自作聪明 他说:“我以为写了个‘吉’字,却原来是‘口干’二字,怪不得连杯茶 也没捞到。
”免费
牛不出头
有个人去拜见姓牛的富翁,姓牛的推说出门了,不出来见他。
这人便在富家门上写了很大一个“午”字,然后就走了。
有人问他是 啥意思,他回答说:“这是‘牛’不出头嘛!
”
写招牌
邻居阿王,自命“才子”。
一日,其叔的酒家开张,因家中有“才 子”,便请“虎”出山,写一招牌“一荤、一素、一汤”,阿王大笔一挥, 不到两分钟完了事,迫不及待地把招牌挂在门外。
招牌刚挂出便招 来路人大笑,其叔奇怪,出门一看,也不觉哑然失笑,只见招牌上写 着“一昏、一束、一烫”。
“吻”字新义
美国青年比利学习中文。
当学到“吻”这个字时,比利提出了疑 问:“吻字会意就是‘勿’,‘口’,不动口如何接吻?
” 有人想了想,笑着回答:“中国人个性比较含蓄,‘勿’‘口’ 就是‘不必说话’的意思。
你接吻的时候,会说话吗?
”
望文生意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 中国人:“怎见得?
”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 ‘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
老外评老外
初到美国时,几个中国同学请我到一家中餐馆上给我接风洗 尘。
小林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在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 外越来越多了!
” 小王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
他们再也 不是只会叫杂碎、春卷了。
” 小张正要开口,只见邻桌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 走到我们桌前来,用他那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请你们搞清楚,在 这里,你们才是老外。
”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
某日遇一老翁,两人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
” 德佬:“我姓魏。
” 老翁:“魏什么?
” 德佬:“为什么?
姓魏也要为什么?
”
外国人看麻球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 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
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
再说,你 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 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 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 地主答道:“方......更多
高山打鼓
从前有一个儒生,自以为很有学问: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天文 地理无所不晓,可是写起文章来,就是不被人赏识。
因此,他心里很 不服气。
有一次,他作了一篇文章,给村里的一位当过翰林的名儒去批 点。
那翰林是个很风趣的人,看了他的文章后,一字没改。
只在卷 后批了“高山打鼓,闻声百里”八个字。
那儒生见这溢美之词,高兴 万分,沾沾自喜地把批语给同村儒生们传看。
同村儒生们看了,都 感到意外。
因为文章并不佳,可翰林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