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郭熙 早春图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更新时间:2004-10-2 2:00:00 本章字数: 462) 轴/绢本/浅设色画 纵:158.3公分横:108.1公分 [img src=''Cache/HtmlEditorAccessory/2004-10-02/3cc06968-a834-49fb-a196-8a80dc......更多
宋 双喜图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宋 双喜图 (更新时间:2004-10-2 3:15:00 本章字数: 524) 崔白 轴 绢本 设色画 纵 193.7 公分 横 103.4 公分 [img src=''Cache/HtmlEditorAccessory/2004-10-02/cca5107c-74b6-4a10-87fe-a5......更多
自成体系的中国传统建筑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自成体系的中国传统建筑 (更新时间:2004-2-3 12:25:00 本章字数: 1597)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
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
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更多
中国传统历书
中国传统历书 历书的编制,为时甚早,可能在唐代以前,但印出来在民间发售,则是在宋代印刷术昌明以后。
在此以前,仅有手抄本,并且也只宫庭或官府方能具备。
古代的历本,多由官方印刷,明代万历年间的历书,且于封面上加印“钦天监奏准,印运大统历日颁行天下,伪造者依律处斩。
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如无本监历日印信,即同私历”等字样。
历史与政治发生关系,由来已久,近代如明国十六年张作霖在北京时......更多
中国国宝--大熊猫
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
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更多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艺技术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艺技术 北京农业大学 董恺忱 精耕细作是蔬菜生产的突出特点 蔬菜生产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谷粒的同时,还发现在一个陶罐里,保留有芥菜或白菜一类的菜子。
据测试,时间大约在六千年以前。
到了周代,蔬菜栽培已经相当发达了。
《诗经》里对蔬菜生产已经有所描述,如《豳风·七月》中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就是瓠),“......更多
商代葬俗——含贝与握贝
商代葬俗——含贝与握贝 商代有含贝握贝的葬俗。
据考古发现材料,含贝现象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史前遗址已有发现,而尤以东部地区发现比较多,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墓葬死者口中已有玉琀发现。
夏代中原地区比较鲜见,商代渐渐流行开来。
[i]河北藳城台西遗址M103墓主口中含有一贝。
陕西西安老牛坡一商墓,死者口内也有石琀碎片34块,墓内无其他随葬品,却有棺,似为普通平民墓。
殷墟墓葬中有不少死者口中含贝、珠或蝉......更多
山东娶媳妇风俗
山东娶媳妇风俗 娶媳妇是山东民间最热烈、排场和富有喜庆味的事情。
当"相亲"、"订亲"等许多程序都进行了以后,娶亲这一中心活动便按男女双方周密择定的吉日进行。
山东各地娶亲的具体做法不一样,但旧时一般都要用轿子,请吹鼓手。
婚礼这天早晨,最先来到办喜事人家大门前的是吹鼓手,他们用大杆号对着主家的大门鼓吹一通,叫做"鼓门"。
主家听到号声,便开门将吹鼓手迎进家里,再去"鼓洞房"。
稍事休息以后,便......更多
拔河兆丰年
拔河兆丰年 拔河,古代也叫牵钩或拖钩。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这种活动起源于春秋时期。
楚国和吴国对抗,两国都是在水网地区用战船作战。
楚将模仿水运拖船的背纤动作:用一条大篾缆,上系数百个小索,相向对挽,以练气力,所以叫作牵钩。
这种游戏流传下来,在南郡(今湖南省境内)、襄阳(今湖北省境内)两郡最为盛行。
到了隋唐时期,便由大篾缆改用大麻绳。
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中说:“拔河古用篾缆,今则以大麻绳,......更多
晋北求子习俗
晋北求子习俗 张福根 求子,也称祈子、乞子。
是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民俗活动。
而各地所选用的形式又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晋北,由于多山区丘陵地带,交通相对闭塞,因此求子习俗更为盛行。
特别是妇女群体,更是对求子习俗情有独钟,创造出了种种求子花样,世代传承。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医药卫生的发展,科学教育的普及,“求子”这种广泛流行的民俗活动正在逐步走向消亡。
在它行将消亡的时候,我们将它搜......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