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一阐提

(名数)一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

一为济度一切众生之大悲菩萨不成佛者。

皆名一阐提。

入楞伽经二曰:“一阐提者,无涅槃性。

(中略)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

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

大慧!

云何焚烧一切善根?

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

大慧!

怜愍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

大慧!

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更多

二种加持

(名数)五相成身之后,有一切如来加持(总),与四佛加持(别)二种。

此第二加持,不举大日者,四佛之总德,即为大日,故举四佛,以摄大日之意也。

二种常住

(名数)一百岁至减劫名常。

诸菩萨若住百千万亿岁若一劫乃至八万劫后入灭,是名为常,是即久远住世名为常,非不变不迁之常也。

二常住不坏名常。

诸烦恼之惑已灭,则真常之理方显,真常之理不生不灭不变不坏名为常。

见智度论四十三。

二种序

(名数)别序之种类也。

序总有二种:一通序,如是等之五事六事是也,是通诸经有之故云通序。

二别序,由通序至序末是也,是各随其序而别,故云别序。

【又】一证信序,即上之别序也。

二发起序,即上之通序也。

二种戒

(名数)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

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于防止恶行,称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为根本。

止恶之理想在于作善,教以积极的行为者,亦名为戒,此为作持戒。

如半月说戒,三月安居之规定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二世间戒,优婆塞,优婆夷之五戒八戒也。

见毗尼母论一。

【又】一性戒,杀,盗,邪淫,妄语之四戒也,此四者自性是戒,不待佛制。

人若持之......更多

二种授记

(名数)一无余记,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于某劫中作佛,号某如来,如是有国土眷属等了了说之,故名无余记。

如世尊复言:若我在世,或灭度后,闻诸法华经一句一偈者,我皆为授无上菩提之记,是名无余记。

二有余记,如言告众生汝于未来某佛时当毕此罪,某甲如来为汝授记之类,是名有余记。

复言:若一切众生悉有有余,彼生善根,相续不断,当至无上菩提,是名有余记。

见大疏四。

二种深信

(名数)【参见: 机法一体】

二种病

(名数)一、身病,一身四大不调所生之病苦,谓之身病。

二、心病,或欢喜太过,或忧愁太过,或依恐怖,或依愚痴等,失心之平和,而起诸病者,谓之心病。

见涅槃经十二。

【又】一、先世行业病,谓先世好鞭打人,以种种之恶法,恼害众生,而感今世之多病也。

二、现世失调病,即上之身病也。

见智度论八。

二种罗汉

(名数)【参见: 罗汉】\n\n(名数)一,时解脱罗汉。

纯根之罗汉,待衣食住处师友等好缘具足,方证罗汉之机根也。

二,不时解脱罗汉。

利根之罗汉,不待衣食等事缘具足,自解法之道理,随时证罗汉之人也。

见俱舍论二十五。

【又】一,慧解脱罗汉。

但得慧障解脱,发得无漏地,即证涅槃之罗汉也。

二,俱解脱罗汉,解脱慧障,定障亦解脱,于为定之极处之灭尽定,得出入自在者也。

此人兼好事用之功德,故练习禅定,得种种之神通等也......更多

二种舍利

(名数)一全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是也。

二碎身舍利,如释迦佛之舍利是也。

【又】一生身舍利,依戒定慧所薰修,如来灭后留全身或碎身之身骨,使人天永获供养之福德者。

二法身舍利,一切大小乘之经卷是也。

智度论曰:“经卷是法身舍利。

4647484950 共309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