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香茗才情,簪花模样,斜舒密色笺儿。

霜毫才吮,早已泪如丝。

楚天楼上湘娥倚,奈湘雨湘烟十二时。

说与天涯游子,近日恹恹春病,生怕难支。

为趁双鱼,无物寄相思。

真珠滴向红绡满,怕绡滑珠圆难寄伊。

醉落魄(和答陈景卫望湖楼见忆)

作者: 胡铨 朝代: 宋代

千岩竞秀。

西湖好是春时候。

谁知梅雪飘零久。

藏白收香,空袖和羹手。

天涯万里情难逗。

眉峰岂为伤春皱。

片愁未信花能绣。

若说相思,只恐天应瘦。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作者: 晁冲之 朝代: 宋代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回忆当年在西池池上宴饮,每天该有多少的快乐和幸福。

可自从分手之后,相互间也不再寄信捎书。

即使像往常那样相见,相互间也冷冷淡淡,不可能再像当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要在梦中趁着月明而渡江过湖,去与那些隔绝的好友会晤。

尽管相互相思也不要问近况何如,因为明明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哪里还顾得上花落叶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西池:指北宋汴京金明池。

当时为贵族游玩之所。

寻常:平时,平常。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安稳:布置稳当。

锦衾:锦缎被子。

何如:问安语。

情知:深知,明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回忆当年在西池池上宴饮,每天该有多少的快乐和幸福。

可自从分手之后,相互间也不再寄信捎书。

即使像往常那样相见,相互间也冷冷淡淡,不可能再像当初。

西池:指北宋汴京金明池。

当时为贵族游玩之所。

寻常:平时,平常。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要在梦中趁着月明而渡江过湖,去与那些隔绝的好友会晤。

尽管相互相思也不要问近况何如,因为明明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哪里还顾得上花落叶枯。

安稳:布置稳当。

锦衾:锦缎被子。

何如:问安语。

情知:深知,明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春无主!

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寄倪隐君元镇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名落人间四十年,绿蓑细雨自江天。

寒池蕉雪诗人画,午榻茶烟病叟禅。

四面荒山高阁外,两株疏柳旧庄前。

相思不及鸥飞去,空恨风波滞酒船。

梅花六首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黄大痴,滑稽玩世人不知。

疑似阿母傍,再谪偷桃儿。

平生好饮复好画,醉后洒墨秋淋漓。

尝为弟子李少翁,貌得华山绝顶之天池。

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

身骑黄鹄去来远,缟素飘落流尘缁。

颍川公子欣得之,手持示我请赋诗。

我闻此中可度难,玉枕秘记传自青牛师。

池生碧莲花,千叶光陆离。

服食可腾化,游空驾云螭。

奈何灵迹久蠙藏,荒竹满野啼猩狸。

寻真羽客不肯一相顾,却借释子营茅茨。

我昔来游早春时,雪残众壑销寒姿。

磴滑......更多

姑苏杂咏 王敬伯歌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舟初维,琴始荐。

驿亭边,夜相见。

词宛转,情绸缪。

解环佩,弹空侯。

调易阑,情难歇。

江波寒,堕明月。

绿壶再倾,芳音欲违。

譬彼林鸟,逢晨各飞。

罗衣沾霜,城乌忽起。

明日相思,孤棹千里。

踏莎行·闲游

作者: 刘将孙 朝代: 宋代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

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

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

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

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

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

境界骤变。

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

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

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

红笺以血染。

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

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

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

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

可见西湖之遥远。

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

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

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

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

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

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

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8月1日 .

和李元泰艳歌

作者: 黄公度 朝代: 宋代

凉风惬人如故旧,客燕残蝉度清昼。

摇落三秋楚泽悲,相思一夜东阳瘦。

愁连黛入眉山重,犹忆去年和泪送。

鱼沉雁断消息稀,频来惟有清宵梦。

141142143144145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