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雨中杏花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

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

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

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清明前后,云淡天阴,池塘和小桥边上,只见那毛毛细雨滋润着盛放的杏花,在微寒的天气下更显娇艳,也更为婀娜多姿。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

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想当年在那京师门外的堤岸上,一阵狂风暴雨过后,几日之间,杏花身殒香灭。

花朵已经落尽的杏花,连蜂蝶都不来光顾了,只好守着寂寞过日子,它哪里还有一刻千金的春宵?

参考资料: 1、 孙文光,彭国忠著.明清词举要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2:第54页 2、 小舟编著.古典诗词名篇浅读 中华诗词三百首 诗词三部曲之一:花城出版社,1999.10:第427页

山花子·春愁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在薄薄的迷雾中,杨柳依依,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响起。

寂静凄凉景阳殿上的月儿照着残花。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

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留下萧瑟悲凉之景。

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参考资料: 1、 汪泰陵选注.清词选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杏花零落:唐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宋秦观《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五更钟: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

《罗浮志》载:“仙蝶为仙人彩衣所化,大如盘而五色。

” 参考资料: 1、 汪泰陵选注.清词选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春无主!

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渡易水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昨天夜里,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慷慨悲歌,意气难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

指宝刀、宝剑。

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

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

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

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

被燕太子拜做上卿。

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

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昨天夜里,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慷慨悲歌,意气难平。

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

指宝刀、宝剑。

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

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

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

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

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

被燕太子拜做上卿。

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

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

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即所谓“言近旨远”。

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

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可入司空图《诗品》所言“悲概”一类。

    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战刀以锋利著称于世,人们称为“并刀”。

它真的“昨夜”铿然有声作“匣中鸣”么?

诗人一开章暗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

《刀剑录》也说,乌孤宝刀“有敌至,必鸣”。

近代鉴湖女侠秋瑾也用过这个典故,“昨夜龙泉壁上鸣”。

这不明明是借身边佩刀来表达抗敌救国的强烈愿望?

“燕赵”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包括河北、山西一带地区。

诗题中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荆轲、高渐离这些英雄豪侠!

诗人说“悲歌最不平”,意思是:他们热血刚肠,疾恶如仇,面对强敌,敢于拔剑而起,还不是因为心头块垒难平?

  《经世编序》里说,陈子龙“自幼读书,不好章句,喜论当世之故”。

年轻时与夏允彝等缔结“畿社”,企图匡救时弊。

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中进士,如今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

抗敌御侮的决心,匡时济世的夙愿,交织成巨大的精神原动力。

今天途经“燕赵”旧地,枨触起荆轲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腾起一腔热血,急于投入战斗,效命疆场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

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

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

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诗人出语犹如悲叹,又绝非无病呻吟,庸人自扰。

崇祯以来,后金已先后于1629年(崇祯二年)、1634年(崇祯七年)、1636年(崇祯九年)三次入关犯境,进逼北京郊区,诗人《辽事杂诗》之一的 “十载三逢敌骑来”即指此国难。

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陈子龙,已经预感到不久将会有国破家亡的惨祸了,“可怜”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为它唱挽歌;

可是,诗人为之倡导的大敌当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荆轲式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后来者珍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诉衷情·春游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

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有人在桃树下试穿丝衣,蝴蝶在残余的花间飞舞。

芳草被华美的车子辗平,花枝上,花落已半。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

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风变得薰暖,白天开始长起来,杨柳的枝条柔美细长。

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杨柳絮飘飘扬扬,地上铺满了落日的余晖。

  参考资料: 1、 温庭筠.婉约词 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0:第122页 2、 木河.乖孩子学名诗 明代诗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第272页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有人在桃树下试穿丝衣,蝴蝶在残余的花间飞舞。

芳草被华美的车子辗平,花枝上,花落已半。

罗裳:织锦的裤裙。

裳,下身的衣服,裙装。

蝶粉:指桃花初放,蕊粉末褪。

斗:比试。

遗香:指罗裳和少女身体散发出的清香。

玉轮:华贵的游车。

半面恼红妆:即“恼半面红妆”之倒装句。

指因花瓣凋零而心生懊憾。

半面:指凋残。

红妆:指花瓣。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

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风变得薰暖,白天开始长起来,杨柳的枝条柔美细长。

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杨柳絮飘飘扬扬,地上铺满了落日的余晖。

乍:开始。

袅(niǎo):细柔摇曳的形态。

  参考资料: 1、 温庭筠.婉约词 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0:第122页 2、 木河.乖孩子学名诗 明代诗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第272页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

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上片“小桃枝下试罗裳”,是说出游前的准备。

天气渐暖,要换上春天的罗裳,不是一换就得,所以要试,试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农家的女孩子。

站在小桃枝下,映衬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

不仅如此,鲜艳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泽又引来了翩翩的蝴蝶。

不说蝴蝶环绕飞舞,却说“蝶粉斗遗香”,蝶翅上扑落的粉末和女子遗落的香泽比赛,哪一种更香,这就婉转曲折深有意趣了。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来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说。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宝马香车的,“玉轮碾平芳草”,从芳草地上忽忽驶过,车中的贵妇娇娃,也只在车窗中露出了半面。

但“半面恼红妆”,这半面娇容却引起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

可能是因为她们乘坐的香车对于芳草的摧残,也可能因为她们不暇他顾的高傲姿态。

李商隐《南朝》诗云:“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讽刺南朝苟安于半壁江山,犹如徐妃之半面妆,如取用李商隐诗意,则“半面恼红妆”当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图苟安一时,如同南朝梁、陈末年故事。

这种时事使人烦恼,故云:“半面恼红妆。

”惟此,前面的“玉轮碾平芳草”也可解释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压制贤才,这样来解释这两句词,可能显得牵强一些,但是,“半面恼红妆”又似乎不是一般语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三句,写的是初春景象。

风才开始变暖,白天才开始变长,垂挂的柳枝才缀上新绿而随风飘荡。

三句非常紧凑。

从几种事物中观察,感受表现了初春的特点。

而以下的三句“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却大有春事已过的景象。

关于燕子,在子龙词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眼儿媚》“只愁又见,柳绵乱落,燕语星星”、《蝶恋花·春日》“燕子乍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江城子·病起春尽》“凭燕子,骂东风”。

几乎都是与暮春春尽联系着。

此处“一双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万点飞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满地斜阳”也平添了一份凄清。

这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与前面的三个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时间上有发展,似是感叹着“九十韶光如梦短”(《渔家傲》),由初春写到春夫,时间上的跨度是为了表现情感上的跨度。

  这首词描写春游所见,情景相生,处处透着词人盎然的游兴。

词的开始两句用烘托法。

桃下试裳能让人产生“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的联想。

而蝶粉斗香,又可想见女子春服艳丽如花的美好形象。

接下来轮碾芳草,红妆半露,也是情态毕现,鲜明如画。

整个上片着笔于人,浓墨重彩。

下片则转而写景。

风暖日长,垂杨袅袅,双燕翩翩,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

景润人心,词人想必也是逸兴满怀。

结尾“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微微露出美景不能永驻的淡淡春愁。

正如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及梅尧臣《苏幕遮》“落尽梨花春事了。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所歌咏,在这样的时刻,文人总不免会透出一丝纤柔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33-334页 2、 薛玉坤,鞠婷,何抗.古小词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第212页

浣溪沙·杨花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

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谒金门·五月雨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这首词的标题是“五月雨”五月雨也就是梅子黄时雨,柳宗元诗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词中所写,正是这种景象。

    上片写景,在那黄莺儿啼叫的地方,满天正飘洒着雨丝,“疏雨”是间歇的雨,“摇荡”形容雨丝飘洒的状态,正所谓“雨丝风片”,再加上间断的莺啼,再准确不过地写出了梅雨的特点。

极目远眺,平野之上没有行人,只见残剩的红花缀在绿树上,经过雨的冲洗,显得格外鲜亮。

“极目平芜人尽去”,可能取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

雨天行人稀少,树是那样绿,花是那样红,词人的观察总是十分细腻、具体的。

    下片写情,主要写词人的感受。

江南梅雨季节,湿度大,衣物易生霉,本来古代上层家庭就好在室内薰香,此时此地更要点燃炉香来除湿。

所以说: “费得炉烟无数”此亦从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化出。

梅雨季节,江南正处于冷暖空气交会地带,故而多雨,并且气温多变,早晚甚至还会感到轻微的寒意,词中说“只有轻寒难度”,正是指的这种气候,“难度”则属于诗人的感受了。

最后两句由雨写到转晴,忽雨忽晴也止是梅雨季节的特点,诗人强调的是由雨转晴完全在不知不觉之间,“疏雨”似乎一直在下着,然而忽然看见西楼边上露出了花影,天已放晴了。

阳光照射下,才有花影。

这花影摇曳着,摆弄着阳光。

时间已接近傍晚,花影随着太阳光线移动,就好像在催促着薄暮的到来。

这里“弄”字“催”字都用得很巧妙。

在词中“弄”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动词,与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词写月光照射下,花影在轻轻摇动,于寂静中显出动态,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这首词取法这一 “弄”字,也用得相当精彩,不说“花弄影’,而说“花影弄晴”,晴是阳光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花影摇动引起光线的明暗变化,这样就有了新的创造。

而接言的“催薄暮”,用一个动词“催”字,赋予花影以感情的色彩。

薄暮是自然到来的,在花影轻摇中阳光渐渐移去,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催促傍晚的到来,感觉十分细腻,表达则十分精彩。

  前人评陈子龙词“婉丽、清艳”、“情深一往,情韵凄清”。

他的词属于“婉约”派,这一派认为词的本质就应该是婉转缠绵、含而不露的。

在陈子龙的词中一些细腻曲折的表达,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

但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的归宿,却是与柔情蜜意、轻歌曼舞的生活不甚相容的,所以前人又特别强调他的“艳”不是浓得化不开的艳,而是“清艳”。

情韵更不是“婉媚”,而是“凄清”。

在他存世的数十首词中,大都是抒写节候变化和自然风物的,其中也颇多批评时事的寓意和忧时伤世感情的曲折表达,至于本篇,主要用赋体写成。

既然找不到什么寄托的根据,我们且将它作为一篇描写节候风物的佳作来欣赏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念奴娇·春雪咏兰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

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4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

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4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 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

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

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

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解佩凌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国君。

蕊珠: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嫣然:美好的样子。

鴂(jué):杜鹃。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

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

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

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

”后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洛滨江上:指洛水与江水之滨,照应前洛神、江妃。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559页 2、 柳文耀.水流花落: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03:第103页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

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4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词开头“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

”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

作者责问老天,为什么会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

“春深”而有“飞雪”,反常且令人痛苦,这幕情景实际是隐喻明朝的美好河山竞遭受清军铁蹄蹂躏。

下面两句,谓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

这里“解佩凌波”当喻指抗清的志士。

“人不见”,则是说他们多遭不幸。

以下便转入题中之“咏兰”。

“楚殿”、“湘潭”,所用地名令人联想到流放沅湘的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

“烟微”、“月冷”都是凄迷之景,见出作者的惆怅悲苦。

而幽兰皆遭“攀折”,就是他心怀恻怆的原因。

歇拍作者以空谷幽兰自拟,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典故,表达他的伤时之情。

作者在清顺治二年(1645)松江起义兵败后,曾一度隐居,此处“幽谷”云云,即指此。

  下片换头回忆往事,“九畹”用上引《离骚》句意,“光风”用《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句意,表现幽兰在佳人的“纤手”中流芬扬馥的情状,隐喻自己深受大明王朝的国恩。

“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

这里将香草关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

下面两句,进一步用“多情怀袖”、“同心千结”倾诉自己的忠爱缠绵意绪,“多情怀袖”承上文之“纤手”, “同心千结”承上文之“花叶”。

这几句“当日”、“曾在”应是指崇祯朝之事,此后则“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也就是说他的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颇和明珠投暗之恨。

联系作者身世,他在南明弘光时数次上书指陈时政,均未受重视,遂辞职归家.这里的“空赠金跳脱”便不难索解,“空赠”两字。

惋惜之意极浓,实在是感慨万端之语。

而“香消”、“雾掩”,也隐含对弘光时忠良遭斥、奸佞当道的批评之意,结拍两句。

“洛滨江上”,结构上遥应“解佩凌波”,似指刚成立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其领导的抗清义军有瞿式耜等部,据有两广、云贵、四川等地;

“寻芳再望佳节”,就是期望这一股抗清力量能够完成国家复兴的艰苦事业。

  全词主要以兰自喻,个别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关人或指忠臣义士,或指君王主上,都与楚辞美人香草之孤忠隐约之言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559页

辽事杂诗(八首选—)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卢龙雄塞倚天开,十载三逢敌骑来。

碛里角声摇日月,回中烽色动楼台。

陵园白露年年满,城郭青磷夜夜哀。

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谁是出群才!

辽事杂诗

作者: 陈子龙 朝代: 明代

卢龙雄塞倚天开,十载三逢敌骑来。

碛里角声摇日月,回中烽色动楼台。

陵园白露年年满,城郭青磷夜夜哀。

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谁是出群才!

12 共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