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张丞用多字韵兼属明叔

作者: 赵蕃 朝代: 宋代

愁阴颇觉助烦疴,别日回头已似多。

联诗古亦有韩孟,共和今岂无羊何。

踏青未晚归来约,举白何妨醉后歌。

顾惮礼容成简慢,愿君贳我勿加诃。

西湖杂诗五首

作者: 黄任 朝代: 清代
其一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其二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裙。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其三 鱼羹宋嫂六桥无,原是樊楼旧酒垆。宣索可怜停玉食,官家和泪话东都。 其四 梅花亦作黍离看,野水荒坟绕一湾。肠断黄金台下客,更传天语到孤山。 其五 珠襦玉匣出昭陵,杜宇斜阳不可听。千树桃花万条柳,六桥无地种冬青。

寄晁无斁

作者: 陈师道 朝代: 宋代

稍听春鸟语丁宁,又见官池出断冰。

雪後踏青谁与共,花边著语老犹能。

笑谈莫倦寻常听,山院终同一再登。

今日已知他日恨,抢榆况得及飞腾。

广陵寒食夜

作者: 李中 朝代: 唐代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香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二月二日太常致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

作者: 司马光 朝代: 宋代

官舍春萧瑟,朝来尚薄寒。

人虽繁陌上,尘不近门端。

已负踏青约,仍无举白欢。

凭君御沟上,试折柳条看。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车斜四韵)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何处深春好,春深万乘家。

宫门皆映柳,辇路尽穿花。

池色连天汉,城形象帝车。

旌旗暖风里,猎猎向西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阿母家。

瑶池长不夜,珠树正开花。

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

层城十二阙,相对日西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执政家。

恩光贪捧日,贵重不看花。

玉馔堂交印,沙堤柱碍车。

多门一已闭,直道更无斜。

何处深春好,春深大镇家。

前旌光照日,后骑蹙成花。

节院收衙队,球场簇看车。

广筵歌舞散,......更多

寒节日寄乡友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这首《木兰花慢》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

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

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兼写清明乍雨、群花烂漫,点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风物。

起笔便异常简洁地点明了时令。

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

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

“先清明”,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郊野显得特地晴明清新,点出“清明之明”。

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

不过,这首词的重点不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

作者善于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

“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

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观乐。

“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

结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情向欢乐的高潮发展。

词的上片,作者用浓墨重彩绘制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

  词的下片着重表现江南女子郊游的欢乐。

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

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作者看来,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如此。

“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

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

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

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乐和春的赐与。

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

这是全词欢乐情景的高潮。

而作者对春之美好和生之欢乐的体验也抒发到了极致。

继而词笔变化,作者继以肯定的语气,设想欢乐的人们,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倾倒。

“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

词的结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

”一句意思是,这些欢乐的人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不能把这一句简单用“醉生梦死”去界定,实际上,柳永这里讴歌的是古代女子这难得的自由机会和场合中所迸发的生命的快乐。

  这首《木兰花慢》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表现特征。

作者依赖调式变化、句式参差,造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

同时又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

这是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欢乐颂”和“春之歌”,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钟振振.《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6-01:第2871-2872页 2、 吕明涛,谷学彝.《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出版,2010-4-1:第198-200页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

作者: 范仲淹 朝代: 宋代

穰下胜游少,此洲聊入诗。

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

洁白怜翘鹭,优游羡戏龟。

阑干红屈曲,亭宇碧参差。

倒影澄波底,横烟落照时。

月明鱼竞跃,春静柳闲垂。

万竹排霜杖,千荷卷翠旗。

菊分潭上近,梅比汉南迟。

岸鹊依人喜,汀鸥不我疑。

彩丝穿石节,罗襪踏青期。

素发频来醉,沧浪减去思。

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

绘写求真赏,缄藏献己知。

相君那肯爱,家有凤皇池。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

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

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

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

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参考资料: 1、 卢晋.《宋词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61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御街行:词牌名,又名《孤雁儿》。

饶:充满,多。

雪:这里以形容白色的柳絮。

闲:高大的样子。

疏帘:也作“踩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张耒《夏日》有“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慵去(yōng qù):懒得离去。

盘马:骑马驰骋盘旋。

参考资料: 1、 卢晋.《宋词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61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

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

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御街行:词牌名,又名《孤雁儿》。

饶:充满,多。

雪:这里以形容白色的柳絮。

闲:高大的样子。

疏帘:也作“踩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张耒《夏日》有“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

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

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慵去(yōng qù):懒得离去。

盘马:骑马驰骋盘旋。

参考资料: 1、 卢晋.《宋词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61

1112131415 共2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