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

作者: 苏辙 朝代: 宋代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後醉从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柳梢青·联璧寻春

作者: 蔡伸 朝代: 宋代

联璧寻春,踏青尚意,年时携手。

此际重来,可怜还是,年时时候。

阴阴柳下人家,人面桃花似旧。

但原年年,春风有信,人心长久。

无题·八岁偷照镜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72-7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2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chǎ)。

踏青:《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士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芙蓉:荷花。

《离骚》:“集芙蓉以为裳。

”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zhēng),银甲不曾卸。

筝:乐器,十三弦。

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悬知:猜想。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着女伴。

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72-7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2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chǎ)。

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踏青:《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士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芙蓉:荷花。

《离骚》:“集芙蓉以为裳。

”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zhēng),银甲不曾卸。

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筝:乐器,十三弦。

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悬知:猜想。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着女伴。

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72-7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2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

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

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

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

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

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

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

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

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

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

“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有专家研究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

”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

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

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72-7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1-2

八声甘州(春雪奇丽,未能赋也,因古岩韵志喜)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甚花间、儿女笑盈盈。

人添雪狮成。

任踏青无路,凌波有地,步步光尘。

招得梅妃魂也,好似去年春。

柳亦何曾絮,都是云英。

休道东皇诞漫退之语,到茶烟歇后,谁浊谁清。

赖谢娘好语,端胜解围兵。

看昨朝、天公雨粟,定大家、快活社翁平。

春晴好,溶溶雨尽,听卖花声。

菩萨蛮·黄莺啼破纱窗晓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黄莺啼破纱窗晓。

兰缸一点窥人小。

春浅锦屏寒。

麝煤金博山。

梦回无处觅。

细雨梨花湿。

正是踏青时。

眼前偏少伊。

浣溪沙·上巳

作者: 杨基 朝代: 明代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

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水流花落任匆忙。

戏文·荆钗记

作者: 柯丹邱 朝代: 元代
第一出家门【临江仙】(末上)一段新奇真故事,须教两极驰名。三千今古腹中存,开言惊四座,打动五灵神。六府齐才并七步,八方豪气凌云,歌声遏住九霄云。十分全会者,少不得仁义礼先行。〔问答照常〕。【沁园春】才子王生,佳人钱氏,贤孝温良;以荆钗为聘,配为夫妇。春闱催试,拆散鸾凰。独步蟾宫,高攀仙桂,一举鳌头姓氏香。因参相,不从招赘,改调潮阳。修书远报萱堂,中道奸谋变祸殃。岳母生嗔,逼凌改嫁,山妻守节,潜地去......更多

探春(西湖十咏·苏堤春晓)

作者: 陈允平 朝代: 宋代

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

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

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掠水风花缭绕。

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

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

惟有踏青心,纵早起、不嫌寒峭。

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春游曲三首

作者: 张仲素 朝代: 唐代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濛濛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骋望登香阁,争高下砌台。

林间踏青去,席上寄笺来。

行乐三春节,林花百和香。

当年重意气,先占斗鸡场。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辈黄衣颔亦黄。

蹴踏青云寻入仕, 萧条白发且飞觞。

令征古事欢生雅,客唤闲人兴任狂。

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

12345 共2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