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怀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客怀耿耿向谁语,世事茫茫空自知。

坚坐嬾穷牛渚怪,倦游何恨雁门踦。

眼前客共一杯酒,身後人传千首诗。

报与故交当贺我,计归犹及菊花时。

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

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

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

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

和贾主薄弁九日登岘山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代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

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

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长相思·一重山

作者: 李煜 朝代: 五代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重:量词。

层,道。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

”诗句。

枫叶:枫树叶。

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

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

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

丹:红色。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

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重:量词。

层,道。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

”诗句。

枫叶:枫树叶。

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

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

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

丹:红色。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

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

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

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

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

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

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

“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

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

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

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

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

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

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

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

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

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

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

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对这首词,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参考资料: 1、 (南唐)李煜著,王晓枫解评 .《李煜集》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 :第28-30页 .

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谢公愁思眇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贵重近臣光绮席, 笑怜从事落乌纱。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

咏碎龙山归去号,马奔流电妓奔车。

送蜀郡李掾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

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

夜宿剑门月,朝行巴水云。

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

晚菊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秋怀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

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

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

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2-33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2-33 . 3、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5 .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节物:节令风物。

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不安。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

《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

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

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

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2-33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2-33 . 3、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5 .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

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节物:节令风物。

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

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

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

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不安。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

《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

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

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

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2-33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32-33 . 3、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5 .

九日逢虚中虚受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楚后萍台下,相逢九日时。

干戈人事地,荒废菊花篱。

我已多衰病,君犹尽黑髭。

皇天安罪得,解语便吟诗。

庚午岁九日作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

乱离偷过九月九, 头尾算来三十三。

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2122232425 共5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