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寺即梁朝萧内史创)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昔游。

内史旧山空日暮, 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送窦七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大隐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古人留清风,千载遥赠君。

破松见贞心,裂竹见直文。

残月色不改,高贤德常新。

家怀诗书富,宅抱草木贫。

安得一蹄泉,来化千尺鳞。

含意永不语,钓璜幽水滨。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

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3:298-299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

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

修竹:长长的竹子。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奇绝:奇妙非常。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3:298-299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

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

修竹:长长的竹子。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

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奇绝:奇妙非常。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3:298-299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却照到了“万花山谷”。

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

读完这两句,人们自然地要问:既然“诚斋”与“万花川谷”相去不远,何以月光照到了“万花川谷”,作者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

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

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

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

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

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

《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过对照描写,用“未到”和“先到”点明,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而“万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

下片四句,便描写“万花川谷”的月色。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

“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

也使人想到,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

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

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

这样,词的结尾两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未是”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晶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

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说明作者对未来、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诚斋体”在当时也颇有影响。

本词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说明他的词风一如他的诗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419-1421页

迓使客夜归四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病後霜威不见饶,吟边月色苦相撩。

重帘垂地寒犹入,画烛无风影自摇。

谁遣尘埃空老去,何曾鸥鹭不吾招。

坐来已是愁无柰,草露虫声政寂寥。

问月二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月色幸自好,元无半点云。

移床来一看,云月两昏昏。

奉和袭美寄滑州李副使员外

作者: 陆龟蒙 朝代: 唐代

洛生闲咏正抽毫,忽傍旌旗著战袍。

檄下连营皆破胆, 剑离孤匣欲吹毛。

清秋月色临军垒,半夜淮声入贼壕。

除却征南为上将,平徐功业更谁高。

次韵公辟闻角有感

作者: 秦观 朝代: 宋代

一听胡笳动越吟,声潜地底气逾深。

千宫月色单于曲,万里天光魏阙心。

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

早寒时节黄昏後,更逐西风应远砧。

春夕(一作日)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

作者: 郑谷 朝代: 唐代

锦帐名郎重锦科,清宵寓直纵吟哦。

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闱月色多。

视草即应归属望,握兰知道暂经过。

流莺百啭和残漏,犹把芳樽藉露莎。

鹧鸪天(月夜诸院饮酒行令)

作者: 赵长卿 朝代: 宋代

宝篆烟消香已残。

婵娟月色浸栏干。

歌喉不作寻常唱,酒令从他各自还。

传杯手,莫教闲。

醉红潮脸媚酡颜。

相携共学骖鸾侣,却笑庐郎旧约寒。

2627282930 共4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