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飞·露迷衰草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露迷衰草。

疏星挂,凉蟾低下林表。

素娥青女斗婵娟,正倍添凄悄。

渐飒飒、丹枫撼晓。

横天云浪鱼鳞小。

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辉半饷,特地留照。

迢递望极关山,波穿千里,度日如岁难到。

凤楼今夜听秋风,奈五更愁抱。

想玉匣、哀弦闭了。

无心重理相思调。

见皓月、牵离恨,屏掩孤颦,泪流多少。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

“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 记得小蘋(pín)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小蘋: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疑指衣上的花纹。

”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

”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

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

彩云:比喻美人。

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

“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

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

“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

“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 记得小蘋(pín)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小蘋: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疑指衣上的花纹。

”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

”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

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

彩云:比喻美人。

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

“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

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

“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

全词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为第一层。

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

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

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

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

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

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

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

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

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

至于“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

这两句的后面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

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

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

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幺弦写意》:“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

那回杨叶楼中。

”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

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

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句为第二层。

“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

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

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

遣词之妙,独具匠心!

“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

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

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

“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

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

如:冯延已《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

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篇盖袭用成语,但翁宏诗作不出名,小晏词句却十分煊赫。

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乐府向例可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

(二)诗词体性亦不尽同,有用在诗中并不甚好,而在词中却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

(三)优劣当以全篇论,不可单凭摘句。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为第三层。

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

”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

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

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因为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

某处可说成“某在”。

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

“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

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

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

其余四句好像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2、酒醒,3、人独立,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33-536 . 2、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3、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庭花香信尚浅。

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回纹锦字暗剪。

谩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庭花香信尚浅。

最玉楼先暖。

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香信:即花信。

花信尚浅,犹言离开花时日尚早。

花信,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最玉楼句:与“春江水暖鸭先知”意近,是说刚刚有有一点春天的气息,思妇就感到春意了。

梦觉二句:梦觉,睡醒。

衾,被子。

二句说梦中到了江南,而在香衾中醒来,江南依旧在遥远的地方。

香衾,一本作“春衾”。

回纹锦字暗剪。

谩寄与、也应归晚。

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回文锦字:前秦窦滔因罪被徙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滔。

武则天《璇玑图序》说它“五色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首,纵横反复,皆成章句”。

谩:徒然。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古诗《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落魄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鸾孤月缺。

两春惆怅音尘绝。

如今若负当时节。

信道欢缘,狂向衣襟结。

若问相思何处歇。

相逢便是相思彻。

尽饶别后留心别。

也待相逢。

细把相思说。

虞美人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闲敲玉镫隋堤路。

一笑开朱户。

素云凝淡月婵娟。

门外鸭头春水、木兰船。

吹花拾蕊嬉游惯。

天与相逢晚。

一声长笛倚楼时。

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鹧鸪天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小玉楼中月上时。

夜来惟许月华知。

重帘有意藏私语,双烛无端恼暗期。

伤别易,恨欢迟。

归来何处验相思。

沈郎春雪愁消臂,谢女香膏懒画眉。

醉落魄/一斛珠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鸾孤月缺。

两春惆怅音尘绝。

如今若负当时节。

信道欢缘,狂向衣襟结。

若问相思何处歇。

相逢便是相思彻。

尽饶别後留心别。

也待相逢,细把相思说。

采桑子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征人去日殷勤嘱,莫负心期。

寒雁来时。

第一传书慰别离。

轻春织就机中素,泪墨题诗。

欲寄相思。

日日高楼看雁飞。

好女儿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绿遍西池。

梅子青时。

尽无端、尽日东风恶,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满路春泥。

应是行云归路,有闲泪、洒相思。

想旗亭、望断黄昏月,又依前误了,红笺香信,翠袖欢期。

木兰花/玉楼春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初心已恨花期晚。

别後相思长在眼。

兰衾犹有旧时香,每到梦回珠泪满。

多应不信人肠断。

几夜夜寒谁共暖。

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

5657585960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