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金风细细 文翻注译赏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微微的秋风正在细细吹拂,梧桐树叶正在飘飘坠下。
初尝香醇绿酒便让人陶醉,在小窗之前一枕酣眠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紫薇和朱槿在秋寒里凋残,只有夕阳映照着楼阁栏杆。
双燕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金风:秋风。
紫薇朱槿(jǐn)花残。
斜阳却照阑(lán)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紫薇朱槿:花名。
紫薇:落叶小乔木,花红紫或白,夏日开,秋天凋,故又名“百日红”。
朱槿:红色木槿,落叶小灌木,夏秋之交开花,朝开暮落。
又名扶桑。
银屏:银饰屏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微微的秋风正在细细吹拂,梧桐树叶正在飘飘坠下。
初尝香醇绿酒便让人陶醉,在小窗之前一枕酣眠浓睡。
金风:秋风。
紫薇朱槿(jǐn)花残。
斜阳却照阑(lán)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紫薇和朱槿在秋寒里凋残,只有夕阳映照着楼阁栏杆。
双燕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紫薇朱槿:花名。
紫薇:落叶小乔木,花红紫或白,夏日开,秋天凋,故又名“百日红”。
朱槿:红色木槿,落叶小灌木,夏秋之交开花,朝开暮落。
又名扶桑。
银屏:银饰屏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此词与作者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都突出反映了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
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这首词写初秋时节的哀愁。
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闲雅的风格。
结构紧凑,布局天成。
一系列色彩词的运用,色彩斑斓,透露出词人对其中许多颜色将在秋风中暗淡,消失而表现出内心的感伤。
另外,客观地表现初秋之物象,主观情感含而不露,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品味出含蓄的愁绪。
起首二句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
金风,即秋风。
《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
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
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
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
“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
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
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
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
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
”“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
宣何以“易醉”?
浅醉何得“浓睡”?
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
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
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
紫薇,夏季开花;
朱槿,夏秋间吐艳。
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
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
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
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
“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
晏殊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节”。
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
”“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
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独宿。
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
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
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
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
”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
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像温庭筠的作品。
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
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于精神。
“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
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拂霓裳·乐秋天 文
乐秋天。
晚荷花缀露珠圆。
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
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
捧觥船。
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
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
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
惜清欢。
又何妨、沈醉玉尊前。
清平乐·红笺小字 文翻注译赏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
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
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笺(jiān)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红笺:红色的质地很好纸片或者条。
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如: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平生意:这里是写的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鸭科鸟(鸿雁)可以传递书信。
也作书信的代称。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信守时间,成群聚集,组织性强。
古人当时的通信手段较落后,渴望能够通过这种“仁义礼智信”俱备的候鸟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 赵嘏 《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 元·彭芳远 《满江红》词:“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
” 清·黄遵宪 《养疴杂诗》:“竹外斜阳半灭明,卷帘欹枕看新晴。
”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 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
”惆怅:失意,伤感。
惆怅就是因为心中郁闷而不知道该干什么,忧伤和悲哀是表示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惆怅是强调一种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笺(jiān)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
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红笺:红色的质地很好纸片或者条。
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如: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平生意:这里是写的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鸭科鸟(鸿雁)可以传递书信。
也作书信的代称。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信守时间,成群聚集,组织性强。
古人当时的通信手段较落后,渴望能够通过这种“仁义礼智信”俱备的候鸟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
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 赵嘏 《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 元·彭芳远 《满江红》词:“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
” 清·黄遵宪 《养疴杂诗》:“竹外斜阳半灭明,卷帘欹枕看新晴。
”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 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
”惆怅:失意,伤感。
惆怅就是因为心中郁闷而不知道该干什么,忧伤和悲哀是表示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惆怅是强调一种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此为怀人之作。
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
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
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
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
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
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
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
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
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
“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
“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
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
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
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木兰花 文
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 文
点绛唇·露下风高 文
更漏子·雪藏梅 文
拂霓裳·庆生辰 文
庆生辰。
庆生辰是百千春。
开雅宴,画堂高会有诸亲。
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纶。
感皇恩。
望九重、天上拜尧云。
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
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
一声檀板动,一炷蕙香焚。
祷仙真。
愿年年今日、喜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