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宫怨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六言

作者: 吕岩 朝代: 唐代

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

独携玉律丹诀, 闲踏青莎碧苔。

古洞眠来九载,流霞饮几千杯。

逢人莫话他事,笑指白云去来。

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

作者: 杨炯 朝代: 唐代

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沉研。

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

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

翰墨三馀隙,关山四望悬。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

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

秋夜题夷陵水馆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凝碧初高海气秋,桂轮斜落到江楼。

三更浦上巴歌歇,山影沉沉水不流。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作者: 徐彦伯 朝代: 唐代

玉律藏冰候,彤阶飞雪时。

日寒消不尽,风定舞还迟。

琼树留宸瞩,璇花入睿词。

悬知穆天子,黄竹谩言诗。

赠汪伦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唐诗:唐诗精华注译评,2010:185-186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不及:不如。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唐诗:唐诗精华注译评,2010:185-186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不及:不如。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唐诗:唐诗精华注译评,2010:185-186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渡荆门送别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

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8-129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13-18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

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国游。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8-129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13-18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

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

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8-129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13-18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

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

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2-303

行路难三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更多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行路难,归去来!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85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箸: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lì)。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yè)裾(jū)王门不称情。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曳裾: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jiǎ)生。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yíng)蔓(màn)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萦:回旋缠绕。蔓草:是一种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行路难,归去来!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自古贤达人: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子胥(xū)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陆机雄才岂自保:《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华亭鹤唳(lì)讵(jù)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这两句还是写李斯。《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君不见吴中张翰(hàn)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秋风忽忆江东行:这句写张翰。《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85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箸: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lì)。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yè)裾(jū)王门不称情。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曳裾: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jiǎ)生。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昭王白骨萦(yíng)蔓(màn)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萦:回旋缠绕。蔓草:是一种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行路难,归去来!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自古贤达人: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子胥(xū)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陆机雄才岂自保:《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华亭鹤唳(lì)讵(jù)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这两句还是写李斯。《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君不见吴中张翰(hàn)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秋风忽忆江东行:这句写张翰。《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85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其一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那么,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其三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 2、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第1525页 3、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8-231

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参考资料: 1、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9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qióng)筵(yán)以坐花,飞羽觞(shāng)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过客:过往的客人。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有以:有原因。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秉,执。以,因由,道理。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文章:这里指绚丽的文采。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序:通“叙”,叙说。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咏歌:吟诗。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琼筵:华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丛中。羽觞: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金谷酒数: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参考资料: 1、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9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qióng)筵(yán)以坐花,飞羽觞(shāng)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过客:过往的客人。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有以:有原因。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秉,执。以,因由,道理。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文章:这里指绚丽的文采。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序:通“叙”,叙说。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咏歌:吟诗。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琼筵:华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丛中。羽觞: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金谷酒数: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参考资料: 1、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9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这篇文章主要在说李白和其诸弟相聚一同歌唱一同饮酒的情景,深刻的表现出天伦之乐和兄弟之情,虽然文章篇幅不长,但却能令人有回味无穷之感,现时现况下,能拥有如些深厚的兄弟之情真的是不多见了,但却往往看到新闻报告:兄弟隙墙、反目成仇诸如些类的天伦悲剧,唉!这怎能叫人不心寒呢? 相形之下,我们的手足之情该算什麼呢?   兄弟就是「手足」,为什么叫「手足」呢? 就是因为手与脚是不能分开的,只要手脚合作那就没有不能完成的事,同样的,只要兄弟同心,其力是可以断金的,这就和一根筷子折的断,但十根筷子要一次折断就不容易了哦!!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手足之情,将它扩大之朋友之情,如此一来,社会哪有不进步、国家哪有不强之理呢?   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诸位堂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莫隐深山去,君应到自嫌。

齿伤朝水冷,貌苦夜霜严。

渔去风生浦,樵归雪满岩。

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

莫作农夫去,君应见自愁。

迎春犁瘦地,趁晚喂羸牛。

数被官加税,稀逢岁有秋。

不如来饮酒,酒伴醉悠悠。

莫作商人去,恓惶君未谙。

雪霜行塞北,风水宿江南。

藏镪百千万,沉舟十二三。

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

莫事长征去,辛勤难具论。

何曾画麟阁,只是老辕门。

虮虱衣中物,刀枪面上痕。

不如来饮酒,......更多

67891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