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宫怨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落日望寒涛,公门闭清昼。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风候:风物气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秦城:指长安。

岁芳:指春花。

越国:诸暨一带春秋时属越国。

落日望寒涛,公门闭清昼。

公门:衙门。

闭清昼:白天闭门。

谓政务清闲。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裁书:写信。

关右:即关西。

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

庭木已衰空月亮, 城砧自急对霜繁。

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

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

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

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

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

献刘济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溪中月下寄杨子尉封亮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蘅若夺幽色,衔思恍无悰。

宵长霜雾多,岁晏淮海风。

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露凝朱弦绝,觞至兰玉空。

清光液流波,盛明难再逢。

尝恐河汉远,坐窥烟景穷。

小人谅处阴,君子树大功。

永愿厉高翼,慰我丹桂丛。

登长城(一题作塞下曲)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鹧鸪词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

道以中枢密,心将外理同。

白头生远浪,丹叶下高枫。

江上萧疏雨,何人对谢公。

塞下曲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

“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

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

“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

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

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

《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

”“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

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

《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

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1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