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凤翔属明代,羽翼文葳蕤。

昆仑进琪树,飞舞下瑶池。

振仪自西眷,东夏复分釐。

国典唯平法,伊人方在斯。

荒宁桁杨肃,芳辉兰玉滋。

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

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

岁寒坐流霰,山川犹别离。

浩思凭尊酒,氛氲独含辞。

游子吟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轻视,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轻贱他。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我的遭遇和这些人一样,只好低头徘徊,和尊高的人见面感到羞愧。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您不是青铜的镜子,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不要因为我衣服上有尘土就不以为我的心像白练那样纯洁高尚。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当您的人生处在荣华富贵的高峰时,也不要对地位低的人感到厌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您请看太阳升落,时光飞驰,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羞:不光彩,不体面。

薄:轻视,刻薄。

耻:感到羞愧。

贱:轻贱,不重视。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众流:指前文的“羞女”和“耻客”。

低回:也作“低徊”或“低廻”,徘徊。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练:白色的丝绢,比喻人心清白高洁。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白日驰:本文指时光飞快,暗示人生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并不是永恒的。

白日,太阳,阳光。

《南史 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轻视,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轻贱他。

羞:不光彩,不体面。

薄:轻视,刻薄。

耻:感到羞愧。

贱:轻贱,不重视。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我的遭遇和这些人一样,只好低头徘徊,和尊高的人见面感到羞愧。

众流:指前文的“羞女”和“耻客”。

低回:也作“低徊”或“低廻”,徘徊。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您不是青铜的镜子,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不要因为我衣服上有尘土就不以为我的心像白练那样纯洁高尚。

练:白色的丝绢,比喻人心清白高洁。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当您的人生处在荣华富贵的高峰时,也不要对地位低的人感到厌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您请看太阳升落,时光飞驰,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区别呢?

白日驰:本文指时光飞快,暗示人生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并不是永恒的。

白日,太阳,阳光。

《南史 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春行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侍臣朝谒罢,戚里自相过。

落日青丝骑,春风白纻歌。

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

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

道以中枢密,心将外理同。

白头生远浪,丹叶下高枫。

江上萧疏雨,何人对谢公。

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

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

美人昔自爱,鞶带手中结。

愿以三五期,经天无玷缺。

登天坛夜见海日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城外:一作“城上”,一作“城下”。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管:笛子。

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

尽: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城外:一作“城上”,一作“城下”。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芦管:笛子。

一作“芦笛”。

征人:戍边的将士。

尽: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718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16页 . 3、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309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

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

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

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

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

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

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

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

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

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

《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

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塞下曲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

“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

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

“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

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

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

《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

”“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

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

《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

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作者: 李益 朝代: 唐代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1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9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临牖(yǒu):靠近窗户。

牖,窗户。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故人:旧交;

老友。

《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沾:一作“沿”。

苔(tái):苔藓。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何当:犹何日,何时。

《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幌(huǎng):幔帐,窗帘。

“为拂”句: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

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南朝齐谢朓《曲池之水》诗:“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1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9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临牖(yǒu):靠近窗户。

牖,窗户。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故人:旧交;

老友。

《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

沾:一作“沿”。

苔(tái):苔藓。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何当:犹何日,何时。

《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幌(huǎng):幔帐,窗帘。

“为拂”句: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

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南朝齐谢朓《曲池之水》诗:“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1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09

12345 共1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