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月华如水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月光如水,波纹如练,烟霭淡淡,残柳几株。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雁已尽数南飞。

那倚楼远眺的女子,你为何如此憔悴?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从前你因才华横溢而享尽盛名,风光无限。

如今的你,却风华不再,一天之内,多次打开梳妆镜,屡屡描眉。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9页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塞鸿:即塞雁。

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倚楼人瘦:谓倚靠在楼窗(或楼栏干)的人,为相思而变得清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扫眉才:指有才能的女子。

语见唐胡曾《赠薛涛》:“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担阁:耽搁.耽误。

镜囊:盛镜子和其他梳妆用品的袋子。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9页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月光如水,波纹如练,烟霭淡淡,残柳几株。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雁已尽数南飞。

那倚楼远眺的女子,你为何如此憔悴?

塞鸿:即塞雁。

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倚楼人瘦:谓倚靠在楼窗(或楼栏干)的人,为相思而变得清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从前你因才华横溢而享尽盛名,风光无限。

如今的你,却风华不再,一天之内,多次打开梳妆镜,屡屡描眉。

扫眉才:指有才能的女子。

语见唐胡曾《赠薛涛》:“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担阁:耽搁.耽误。

镜囊:盛镜子和其他梳妆用品的袋子。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9页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片写的是月下美景。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先写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面,以及水面上粼粼似练的水波,再写水边的淡烟衰柳, “淡”和“衰”字,渲染出一种凄清忧愁的氛围。

月影衰柳,淡烟波纹,景致如水,又是勾起纳兰心绪的氛围。

纳兰写景,总是恰到好处。

遥望天际,塞鸿“尽”南飞,便是情断景荒芜。

“谁与问倚楼人瘦”,点出词人形象,由写景过渡到抒情,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下片转写词人所思之人。

首三句盛赞对方才学出众,非庸俗之辈,表现出词人对此女子的欣赏。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连续用典,风絮代谢道韫,金石代李易安。

有道韫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又有易安同明诚共撰之《金石录》。

两人同是一代才女,不似爱慕虚华之人。

纳兰写史上才女,意为追忆其妻。

说她生平,自是如此的女子,能让他痴心、让他留恋,正有意趣相投之因。

最后一句“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一词“负尽”道尽感伤懊悔之情。

过去时光美好,爱妻温婉有才,饱读诗书,尚能相伴之时。

却没能长此相伴;

已然人去楼空之时,却叹岁月无情。

直怪责自己,辜负了那美好旧时光。

生活安逸美满的时候,总觉月是圆的,殊不知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着样子,终有一天,会被黑夜吞噬。

那时才知,见得到圆月之时,认为那是理所应当,都没能记住它的美满。

回忆起来,总觉得遗憾。

  全词哀婉曲折,百转千回,令人动容。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

谒金门·风丝袅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风丝:风中的柳树枝条。

袅:随风摆动的样子。

唐雍陶《天津桥望春》诗: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浸:浸染。

欧阳修《蝶恋花》:“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红粉佳人翻丽唱。

”“一镜”句:是说无际的水面上映出青色的云朵。

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草草:匆促之意,劳心烦恼。

《诗经·小雅》: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李白《新林浦阻风诗》: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轻螺谁扫:描画眉毛。

螺:螺黛,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也叫螺子黛。

欧阳修《阮郎归》: “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

”谁:此为自指。

 扫:描画。

悄悄:淡淡的忧愁,却又绵绵不断。

冯延巳《更漏子》:“情悄悄,梦依依,离人殊未归。

”寄:寄托。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20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47页 3、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5:第90页

送荪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横门:长安城北西侧之第一门也。

后泛指京门。

骊歌:告别之歌,是《骊驹歌》的省称。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草萋萋:草茂盛生长也;

半委泥:花落不可收也。

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落拓:穷困失,景况零落。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无由:犹无因,无所因依。

荆江:长江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一段的别称,这里指在湖南岳阳之一段。

康熙十七年秋着了正平吴三桂叛乱。

溅荆江水:即以热血萨荆江,驰骋疆场杀敌也。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王霸:战国时儒家称,以仁义治天下者为王道,以武力结诸侯者为霸道。

王霸,乃天下之头等大事也。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偃仰:安然而处,无忧无虑。

九龙:旧称有才名的兄弟九人为九龙。

这里是说荪友回乡安然处于兄弟友爱之中。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秣陵怀古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风流子·秋郊即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

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重阳节过后,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黄叶在疾风中凋落。

记得春日骑马来此踏青时,多么的意气风发。

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萧瑟肃杀,空旷凋零。

秋水映破长空,寒烟弥漫,苍穹飞雕,一片苍茫。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

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人生在世,年华易逝,须及时行乐。

春天过后,依旧心绪绪无聊。

想想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不若借酒射猎,英姿勃发,在夕阳下挥毫泼墨那是何等畅快。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1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年5月:第270页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骚骚:秋日风吹草木声。

玉勒(lè)青丝:玉饰之马衔及马缰绳。

此代指骑马游春。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作首饰。

后多代指女子或女子游春踏青。

寒烟如织:清寒浓郁的烟雾弥漫在四处。

皂(zào)雕(diāo):一种黑色的大型猛禽。

天惨(cǎn):天色昏暗不明。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

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东君:司春之神。

刬(chǎn)地:只是、依旧、照旧。

短衣射虎:短衣,打猎的装束。

射虎,用汉李广故事。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后在诗词中常以此形容英雄气概、英勇豪迈。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1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年5月:第270页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重阳节过后,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黄叶在疾风中凋落。

记得春日骑马来此踏青时,多么的意气风发。

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萧瑟肃杀,空旷凋零。

秋水映破长空,寒烟弥漫,苍穹飞雕,一片苍茫。

骚骚:秋日风吹草木声。

玉勒(lè)青丝:玉饰之马衔及马缰绳。

此代指骑马游春。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作首饰。

后多代指女子或女子游春踏青。

寒烟如织:清寒浓郁的烟雾弥漫在四处。

皂(zào)雕(diāo):一种黑色的大型猛禽。

天惨(cǎn):天色昏暗不明。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

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人生在世,年华易逝,须及时行乐。

春天过后,依旧心绪绪无聊。

想想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不若借酒射猎,英姿勃发,在夕阳下挥毫泼墨那是何等畅快。

东君:司春之神。

刬(chǎn)地:只是、依旧、照旧。

短衣射虎:短衣,打猎的装束。

射虎,用汉李广故事。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后在诗词中常以此形容英雄气概、英勇豪迈。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1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年5月:第270页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

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上片布景,展现行猎的场景。

谓平原革枯,黄叶骚骚。

这是重阳后郊外的景象。

清秋时节,郊外平原,行猎的时间、地点,因此已有清楚的交代。

但步入现场,却引起对于另一场景的思忆。

接着,“今来是”,现场的场景又回到眼前。

上片以“枯”、“残”、“惨”,显示今日郊原的萧瑟情状,并以记忆中的“玉勒青丝”加以映衬,令今日郊原,更显萧瑟,为布景。

  下片说情,谓人生在世,应当及时行乐。

此生若能够穿着短衣,在原野打猎,到西郊的酒肆,大碗喝酒,趁着黄昏,靠着马背,在夕阳影里,任意挥毫。

下片就眼前事叙说观感,即就“短衣射虎”,表达词人的人生观感。

  全词情调悲壮,意境沉雄,艺术上似已达化境。

词人使用了黄、青、翠、碧、红、皂、惨、白等多种反差比较大的颜色,使词境绚丽,色感丰富。

于秋景、猎事中穿插拾翠女子的青春形象,可谓神来之笔,犹如东坡笔下有小乔,稼轩词中有红襟翠袖,而又比这二者更富活力与诗意美,故她又是一种象征,以下阕中的“东君”称之,并不为过。

这样写,使全词刚而有柔,直而有媚,可代表豪放词的一格。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慷慨激烈的壮怀和伤春悲秋、忆昔怀旧的情绪,并抒发了岁月空老、平生不得志的身世之叹。

参考资料: 1、 张秉戌著.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7年2月:第444页 2、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29页 3、 彭国忠,刘锋杰编注.豪放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第538页

清平乐·孤花片叶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香篆:即篆香,形似篆文之香。

宋洪当《香谱·香篆》:“(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又《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

”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散髻:即解散发髻。

据言此为一种发式,由南朝齐王俭所创。

吹笙:指饮酒。

宋张元干《浣溪沙》:“谚以窃尝为吹笙。

”辽李齐贤《鹉鹤夭·饮麦酒》:“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馀琐述》云:‘乐器竹制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恒轻,故以喻窃尝。

’”关情:动情、牵惹情怀。

唐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白得叫人心惊的月光,映照在水晶帘上;

我俩遥遥相隔,看不到你如云的秀发,嗅不到你似雾的浓香。

想问候一声要不要多添件衣裳,却毫无办法;

月挂西天,梧桐的树阴已经拉得很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西风起,蟋蟀声声鸣响;

不让忧愁的人儿睡下;

秋天还是去年的秋天,可为什么面对秋景,泪水总想流上我的脸庞?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14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白得叫人心惊的月光,映照在水晶帘上;

我俩遥遥相隔,看不到你如云的秀发,嗅不到你似雾的浓香。

想问候一声要不要多添件衣裳,却毫无办法;

月挂西天,梧桐的树阴已经拉得很长。

“晶帘”:水晶帘。

伤心,极言之辞。

伤心白即极白。

李白词:“寒山一带伤心碧”,皆类于此。

此句谓在月光的映衬下水晶帘看上去一片白。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云鬟香雾”句:语出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是杜甫写给妻子的诗,容若用此亦代妻子。

此句谓头发乌黑如云,香气似雾浓,以此代指所爱所思的女子。

“无语”句,承上句,谓所思的人不再身边,即使天气寒冷,也无法问她要不要加衣裳,照应了前句的“成遥隔”。

“添衣”两字,平淡深情。

“桐阴”:梧桐树阴,此句谓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

“络纬”:蟋蟀“桐阴”:梧桐树阴,此句谓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

制衣,如斯似是习以为常,总觉得天长日久,手中好光阴无从消磨。

你我似陌上戏春的孩童,看见花开花谢都惘然欢喜心无凄伤。

只是今日,你离开我以后,再没有人为我添衣,管我寒暖,而我亦失去照顾疼惜你的机会。

看得见吗?

是一样的秋色。

秋风月夜,我伫立在桐阴之下。

仍似去年秋,你知我为何泪欲流?

生死相隔,我如此地无能为力。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西风起,蟋蟀声声鸣响;

不让忧愁的人儿睡下;

秋天还是去年的秋天,可为什么面对秋景,泪水总想流上我的脸庞?

“络纬”:蟋蟀。

一说纺织娘。

“只是”句:谓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去年秋时人尚在,今年秋时,风景不改,人已不在。

这阕小令所截取的,不过是生活中“添衣”这么一个细小的事。

除却“云鬟香雾”的指代,言语极平实,上下阕折转之间也是从容淡定,然而于小处极见真情,凄婉动人之处,似是眼前梨花飞舞,细碎地散落一地,让人心意黯然。

此词当是康熙十六年秋之作。

亦是容若小令中的经典之作。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的“欲”字更是用的恰倒好处,“欲”是将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将那种哀极无泪的情状写地极精准。

一说纺织娘。

“只是”句:谓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14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李白《菩萨蛮》词有“寒山一带伤心碧”,指日暮之时,山色转深。

伤心是极言之辞。

伤心碧即山色深碧,伤心白即极白。

后人之词多类于此。

在月光的映衬下水晶帘看上去一片白。

水晶帘内端坐的美人已然不在。

全词除却“云鬟香雾”的指代略露艳色之外,言语极平实。

如果知晓这指代是化自杜甫《月夜》,明白杜甫藏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后面的相思凄苦,恐怕只有艳丽之后掩饰的惘然。

  细读“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欲”字更是用的恰到好处,“欲”是将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将那种哀极无泪的情状写地极精准。

  年年秋日,看时光流转,如习以为常,总觉得日久天长,看见花谢都心无凄伤。

待得一日光阴流尽,才醒转过来。

秋风虫鸣月色深浓,仍似去年秋,你知为飘渺孤鸿?

感情的付出是相互映衬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

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

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19页 2、 郑在瀛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页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麝(shè)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柳永《甘草子》: “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19页 2、 郑在瀛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页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

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

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

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

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

虽然此举可以暂时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鹦鹉念诗之后,留下的则是更多的空虚和无奈。

曾经的那些诗是他亲口念给自己听的,而如今,念诗的有情人却变成了一只不解风情的鹦鹉,让人感叹心酸。

  这首词写得极为含蓄,甚至纳兰连词中的主人公是谁都没有直接告诉读者。

整首词仿佛是许许多多破碎的画面,需要读者在心中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细细品读,还不难发现纳兰在作词时确实颇为用心,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六个字之间,他分别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笔笔细腻生动,形象传神。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3月:第286页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春天的景致又到了梨花零落的时候,夕阳西下,黄昏降临,却不知道人间尚有人相思惆怅,不能自已。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曾经浓情蜜意,海誓山盟。为了她甘愿做梦中之人,于是整日对着她的画像呼唤,希望能以至诚打动她,让她像“真真”那样从画中走出来与我相会。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78页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梨花薄:谓梨花丛密之处。薄:指草木丛生之处。不道:犹不管、不顾。招魂: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汉王逸题解:“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其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银笺(jiān):涂有银粉的笺纸。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同心苣(qǔ):相连锁的火炬状图案花纹,亦指织有这种图案的同心结。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判作:甘愿作。索:犹应,须,得。真真:美人之代称。此处借指所思之情人或妻子。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78页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春天的景致又到了梨花零落的时候,夕阳西下,黄昏降临,却不知道人间尚有人相思惆怅,不能自已。梨花薄:谓梨花丛密之处。薄:指草木丛生之处。不道:犹不管、不顾。招魂: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汉王逸题解:“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其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银笺(jiān):涂有银粉的笺纸。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曾经浓情蜜意,海誓山盟。为了她甘愿做梦中之人,于是整日对着她的画像呼唤,希望能以至诚打动她,让她像“真真”那样从画中走出来与我相会。同心苣(qǔ):相连锁的火炬状图案花纹,亦指织有这种图案的同心结。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判作:甘愿作。索:犹应,须,得。真真:美人之代称。此处借指所思之情人或妻子。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78页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红豆子:即相思树所结之子。

果实成荚,微扁,子大如豌豆,色鲜红或半红半黑。

古人以此作为爱情或相思的象征。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卮酒(zhī ):古代盛酒的器皿。

酹(lèi):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石尤:石尤风,即逆风或顶头风。

“别自”二句:意谓与你分别之后,定然还有人在这里乘小船作别。

桃叶渡,渡口名。

地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因晋王献之于此歌烦其妾桃叶而得名。

后人以此代指情人分别之地,或分别之意。

“一种”句:谓同样的烟波渡口,同样的分别,但各人却有着各自的离愁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聂小睛编.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第221-222页

111213141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