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文翻注译赏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
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
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
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
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138页 2、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85页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惊飚(biāo):谓狂风。
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解鞍:其意为解鞍下马,表示停下来。
昏鸦:即乌鸦。
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
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
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
”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烧痕:野火的痕迹。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鼓角句: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鼓和号角。
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长安:此代指北京城。
客心句:游子的愁思没有尽头。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阑:残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138页 2、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85页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
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
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惊飚(biāo):谓狂风。
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解鞍:其意为解鞍下马,表示停下来。
昏鸦:即乌鸦。
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
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
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
”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
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
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烧痕:野火的痕迹。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鼓角句: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鼓和号角。
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长安:此代指北京城。
客心句:游子的愁思没有尽头。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阑:残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138页 2、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85页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狂风卷折的冬日,归途昏鸦飞乱了天边的云霞,词人解鞍少驻初程。
画面壮丽而又消沉,让人生出欲说难言的怅惘。
“惊飚”将冬日寒风之凛冽与气候的恶劣一闻道出,精到而更有画面感。
接下来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两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壮阔,将归程图拉伸至无限壮阔之处,有种“长河落日圆”的雄阔壮丽。
下片归程图纵横延伸。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苍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烧过的痕迹;
极目仰望,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墙,看来已经离家不远了。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虽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劳苦,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可见纳兰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
结尾两句化自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词有画龙点睛之效,这愁便是纳兰的经典式愁,言浅意深,引人深思。
全词写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壮阔处又别有一番风度。
语句含悲,语调凄楚,字里行间萦绕着百转柔情,诉尽了词人真实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61页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文翻注译赏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
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
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参考资料: 1、 苏樱.纳兰词典评:银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06-01:230-261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芙蓉:又称为“荷”、“莲”。
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
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
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这里则刻画了一位如荷般美丽、和谐、恬静的女子。
小晕红潮:谓脸色微微泛起了红晕。
鬟(huán):总发也。
凤翘:古代女子凤形的头饰。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直为:只是由于……。
凝情:深细而浓烈的感情。
回阑:曲折的栏干。
阑,同“栏”。
参考资料: 1、 苏樱.纳兰词典评:银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06-01:230-261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相逢时你默默不语,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轻颤。
容颜娇羞而红润,凤翘斜插在你的鬟间。
芙蓉:又称为“荷”、“莲”。
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
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
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这里则刻画了一位如荷般美丽、和谐、恬静的女子。
小晕红潮:谓脸色微微泛起了红晕。
鬟(huán):总发也。
凤翘:古代女子凤形的头饰。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等到想要低声唤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
想要一诉离愁,可你已转过身去,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
直为:只是由于……。
凝情:深细而浓烈的感情。
回阑:曲折的栏干。
阑,同“栏”。
参考资料: 1、 苏樱.纳兰词典评:银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06-01:230-261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小令一般用作抒情,用作描写人物则是少见,且是极为困难的。
而这首词,却以精炼的笔触,描摹了一位多情的可爱的少女的形象。
词的上片侧重静态的刻画,写出了少女外貌的美丽动人。
下片侧重于动态的摩画,将其一刹那间复杂娇羞的心理表现的惟妙惟肖。
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动感人。
上阕开头四字便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紧扣心弦,相爱者偶然相遇,心事却难以诉说, 只能四目交投,默默远走的场景。
这种神态,恰是人物内心矛盾的真切表达,尽见苦闷之状。
第二句通过细节描写写情人貌美好像一朵带露的芙蓉一样摇曳生姿,后二句是描摹美人突然间脸飞红晕,抖动的玉钗泄露了心事。
恰是一幅静态人物素描。
下阕承接上文:乍一相逢,再难见面,“待将低唤”,可是声音还未出口,又咽了回去。
只因“恐人见”。
可如此分开又心存不甘,于是抓紧时间,转过回廊,在不显眼的地方轻叩玉钗。
这暗示的举动,在满是温情的心中又深蕴着万般无奈的凄苦,那是心上不变的暗号,容若知道,她也知道。
其实有时候,绝了心念,也不是坏事。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的形象。
先写肖像,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妩媚迷人。
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
动作描写,生动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不是轻佻,而是少女内心复杂活动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即情定终生。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女复杂的内心世界。
其次是环境描写,把人物限定在回廊的一个典型的环境里,使这场会面更加难忘。
就是在这个回廊里,他们幽情暗结。
也许是初恋使人难以忘怀,在《虞美人》一词中他写有“回廊一寸相思地”;
在《红窗月》中写有“犹记回廊影里誓生生”。
因此,回廊也就成为这首词的一个重要意象。
参考资料: 1、 苏樱.纳兰词典评:银夏出版社,2010/10:13-15,254-255 2、 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三联书店,1986年8月:1-4
卜算子·新柳 文翻注译赏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
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同样是垂柳,在夕阳西下的岸边,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却更加怜爱。
钱塘苏小的门前那青翠的柳荫,枝繁叶茂,迷离朦胧,让人浮想联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多事二句:谓二月春风将柳枝吹成鹅黄色的丝条,唐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可怜生:犹可怜。
生,无意。
苏小:即苏小小。
苏小小有二,且都为钱塘名妓。
一为南朝齐人。
《乐府寺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娼也。
盖南齐时人’。
”一为南宋人。
清赵翼《垓馀丛考·两苏小小》:“南宋有苏小小,亦钱塘人。
其姊为太学生生赵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
见《武林旧事》。
”唐白居易《杭州春望》:“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小。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
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
多事二句:谓二月春风将柳枝吹成鹅黄色的丝条,唐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同样是垂柳,在夕阳西下的岸边,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却更加怜爱。
钱塘苏小的门前那青翠的柳荫,枝繁叶茂,迷离朦胧,让人浮想联翩。
可怜生:犹可怜。
生,无意。
苏小:即苏小小。
苏小小有二,且都为钱塘名妓。
一为南朝齐人。
《乐府寺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娼也。
盖南齐时人’。
”一为南宋人。
清赵翼《垓馀丛考·两苏小小》:“南宋有苏小小,亦钱塘人。
其姊为太学生生赵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
见《武林旧事》。
”唐白居易《杭州春望》:“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小。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古典诗词中杨柳被赋予了多种喻义,但多是借以抒发艳情,或是表达离愁别绪等等。
本篇虽题作“咏柳”(一作“新柳”),可实际上作者别有寓托。
有人以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咏柳来写一个年方及笄的歌女。
此可备一说。
这首小词用笔空灵清丽,虽刻画,但不伤其神理,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斯是妙绝。
上片侧重描画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脉脉。
下片侧重写其神韵,结处用苏小之典,更加迷离深婉,耐人寻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文翻注译赏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在杨柳依依的季节,我骑着骏马远行,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南方过冬的,只身在外,已经换了季节,有谁为我打点行装,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刚刚寄走家书,只说自己离家太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2页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北来征雁:大雁每年春分节令前后从南方北归,以其前一年秋分时节由北南飞.故云北归雁为“旧南飞”春衣:春季穿的衣服,相对冬衣而言。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终古:往昔,自古以来。
闲情:悠闲、清闲之情。
落照:落日之光。
杜牧《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幽梦:隐约的梦境游丝:飘动着的蛛丝。
晏殊《蝶恋花》: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刚道:只说。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2页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在杨柳依依的季节,我骑着骏马远行,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南方过冬的,只身在外,已经换了季节,有谁为我打点行装,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
北来征雁:大雁每年春分节令前后从南方北归,以其前一年秋分时节由北南飞.故云北归雁为“旧南飞”春衣:春季穿的衣服,相对冬衣而言。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刚刚寄走家书,只说自己离家太久。
终古:往昔,自古以来。
闲情:悠闲、清闲之情。
落照:落日之光。
杜牧《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幽梦:隐约的梦境游丝:飘动着的蛛丝。
晏殊《蝶恋花》: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刚道:只说。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2页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上片从景色入笔,前两句“杨柳干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主要写眼前的景物,千万条柳丝在微风吹拂下摇摇摆摆,好像是在迎送这飞扬的马蹄;
去年秋天往南飞的大雁,现在也飞回北方了。
“客中谁与换春衣”,既是抒情,也是上片的点睛之笔。
自己扈驾在外,没有爱人在身边,又有谁来给自己换春衣。
盎然的春意与心中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片进一步借景抒情,“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通过“落照”“游丝”这两个意象,苦闷之情跃然于纸。
词人只好把自己的闲情逸致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
梦境中,竟然隐隐约约追逐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这是作者对自己常年忙于侍卫职责,在消磨青春时光的扈从出巡中难得自由的慨叹,当然也流露出其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只能通过自然之景消磨时光。
结尾一句“信回刚道别多时”,读来既心酸,又欣慰。
心酸的是,纳兰的心真的就像孩子一样,与爱人的一点点离别都会讣他难以承受;
欣慰的是,不管纳兰身在何处,心里都牵挂着自己的爱人,尽管分别的时间很短暂,他却觉得已经很漫长了。
这样的男子,无论是哪个女子都会为之心动,并愿意为他守候。
全词表达了词人厌于扈从生涯,思念家乡、思念闺中妻子的情怀,不加雕饰,真挚朴素。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72页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文翻注译赏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催促春花盛开的鼓声一直还没有停,酒醒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纷扬扬。
不忍倾杯一饮而尽这酒杯中残余的薄酒。
面对秋风,离情别绪顿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可爱的人儿阿,如今这离别又出现在眼前,寂空无所依,只留下一轮圆月,独立天际,甚至就连这月亮也与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不同,你看这凄凉的清光缕缕地照在我的青丝上,如何不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06页 2、 李国强 白冬雁选注,历朝送别忆旧诗:踏莎行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2月第1版,第348页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
残红舞:指花落。
覆:倾翻酒杯,指饮酒。
馀觞(yúshāng):杯中所剩残酒。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粉香:代指钟爱的女子。
“月也”二句:如今的月光也与当时不同了,只照着我的鬓发。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06页 2、 李国强 白冬雁选注,历朝送别忆旧诗:踏莎行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2月第1版,第348页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催促春花盛开的鼓声一直还没有停,酒醒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纷扬扬。
不忍倾杯一饮而尽这酒杯中残余的薄酒。
面对秋风,离情别绪顿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
残红舞:指花落。
覆:倾翻酒杯,指饮酒。
馀觞(yúshāng):杯中所剩残酒。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可爱的人儿阿,如今这离别又出现在眼前,寂空无所依,只留下一轮圆月,独立天际,甚至就连这月亮也与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不同,你看这凄凉的清光缕缕地照在我的青丝上,如何不催人泪下。
粉香:代指钟爱的女子。
“月也”二句:如今的月光也与当时不同了,只照着我的鬓发。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206页 2、 李国强 白冬雁选注,历朝送别忆旧诗:踏莎行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2月第1版,第348页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这首词通过临别前和临别时的环境以及心理描写,来渲染相思之情。
上片通过临别前饮酒与心绪不宁的矛盾心态,下片更进一步,通过写马上要离别时,突然感到物非人非的强烈情感,表达了面对离别而无法自禁的剧烈情感变化。
上片情感表现还在自控的范围内,最多是愁肠百结而“不忍覆余觞”,实在不能忍受心中痛苦也只是“临风泪数行”,或许情人问起,她可能还会忍住说是眼中吹进了沙子。
下片就显然增强了情感。
眼看马上所爱的人就会很难再看见一次,情感上难以忍受,原本物是人非都已是催人肝肠寸断的了,她却说就连物也并非原来的物了,天上那轮见证过你我二人爱情事实的圆月也突然冷酷无情起来,这营造了一种极大的内心恐惧感、寂寞感、空虚感。
这首词中“催花未歇花奴鼓”句引了唐代玄宗时人物李琏的典故。
他是大唐睿宗皇帝嫡孙,是唐朝宗室让皇帝李宪的长子,正由于他是让皇帝的长子,所以被封为汝阳郡王。
他小名叫花奴,是个长得面容俊美姣好的美男子,并且音乐能力很强,可谓才貌双全。
他还擅长弓和羯鼓,聪明敏捷。
众所周知,唐玄宗也是历史上一个极富艺术修养的皇帝,在音乐舞蹈方面都是行家,身边有个多才多艺、才貌双全的美男子花奴,玄宗当然对他很是喜欢,并曾亲自教他音律,据说玄宗还亲自教授他羯鼓。
这首词写思恋、写离别,本身用词也巧,典故也大有可玩味处,真可读可感:花奴不鼓,唯见残红飞舞,前欢不再,而其悲则无穷,读之惨然,起身无绪,怅然若有所思。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248-249页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文翻注译
青衫湿·悼亡 文翻译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
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
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
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早春时节,窗外绿影婆娑,大雁归来,黄莺歌舞,任凭泪流满面。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当年与你欣赏美景,如今却丧失了,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
忽然一阵风吹,明灯随风摇动,我以为是你的魂魄回来了,罢了,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117页 2、 穆德.读点经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430页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
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最近有太多的伤心事,我能与谁倾诉于这漫漫长夜?
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早春时节,窗外绿影婆娑,大雁归来,黄莺歌舞,任凭泪流满面。
从教分付:一切都听任其安排。
张元干《念奴娇》:“有谁伴我凄凉,除非分付,与杯中醽醁。
”绿窗:指窗外绿景。
红泪:指伤离或死别的眼泪。
早雁初莺:是说春去秋来,形容时光流逝。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当年与你欣赏美景,如今却丧失了,辜负了往日的一片深情。
忽然一阵风吹,明灯随风摇动,我以为是你的魂魄回来了,罢了,我只能痴情地数星等待。
领略:欣赏,晓悟。
漆灯:灯明亮如漆谓之“漆灯”。
《世说新语》谓王羲之见杜宏治,叹曰:“面如凝脂,目如点漆,此真神仙中人。
这里的‘漆灯’语出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风飐(zhǎn):风吹之意。
毛文锡《临江仙》:“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
”痴数春星:谓痴情地数着天上的星斗。
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澄明离日,照影春星。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117页 2、 穆德.读点经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430页
河传·春浅 文注
春浅,红怨,掩双环。
微雨花间,昼闲。
无言暗将红泪弹。
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春浅,红怨,掩双环。
微雨花间,昼闲。
无言暗将红泪弹。
阑珊,香销轻梦还。
双环:门上双环,此代指门。
阑珊:稀疏零落。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忆秦娥·山重叠 文注
山重叠。
悬崖一线天疑裂。
天疑裂。
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
阴森潭底蛟龙窟。
蛟龙窟。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山重叠。
悬崖一线天疑裂。
天疑裂。
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悬崖句:谓群山环绕,举头望去,天空只露一线,仿佛是天幕裂开了。
苔痕横啮:意谓断碑上长满了苍苔,那苍苔好像是啃咬着碑文。
风声雷动鸣金铁。
阴森潭底蛟龙窟。
蛟龙窟。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风声句:谓龙潭口处如同风雷大作,发出了金征戈矛撞击般的巨大声响、鸣金铁,形容风雷声如同金征戈矛撞击之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摸鱼儿·午日雨眺 文翻注译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
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雨后水涨,嫩绿的水面已涨至半篙,蒲柳和荇叶无数。
亭台楼榭迷蒙一片,柳枝暗沉,白鸟衔着鱼儿飞掠欲舞。
画桥外,路幽长。
画船齐发,箫鼓阵阵,在水中央流连。
随着轻柔的划桨之声,船早巳拂过新荷,沿着河堤忽转,冲破新荷出生时所下之雨。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
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长满芦苇的洲渚,丝毫不亚于潇湘深处。
雨纷纷而下,迷迷蒙蒙,如雾一般,恰似鲛人的眼泪,亦如正作赋投江以凭吊屈原。
愁意难以谱写,只是用彩线缠裹香菰以纪念屈原的习俗,千古流传。
一片伤心,沉默不语。
记得那日在酒楼中,待到水上游戏做罢,人群散尽,我饮酒至半酣,迎风而行。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292页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涨痕添”二句:此写午日雨中水面之景。
涨痕,涨水的痕迹。
柔绿,嫩绿,此处代指嫩绿之水色,蒲:蒲柳,即水杨。
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对生圆形,可食。
烟柳:谓烟雾笼罩的柳林。
呕哑(ōu yā)柔橹(lǔ):谓船行水面橹篙划水发出轻柔的水声。
呕哑:象水声。
翠钱雨:指新荷生出时所下的雨。
翠钱:新荷之雅称。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
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蒹葭渚:长满芦苇的洲渚。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汨罗投赋: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忧愤国事,投汨罗江(湘江支流)而死。
后人写诗作赋投入江中,以示凭吊。
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愁难谱”二句:谓满怀忧怨哀愁难以表达,只有凭借用彩线缠裹香菰投入江中以示这千古的脉脉哀思了。
菰(gū)米:即菱白。
其食为菰米,亦称雕胡米,可食。
旗亭:酒楼。
因悬旗为酒招,故名。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292页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雨后水涨,嫩绿的水面已涨至半篙,蒲柳和荇叶无数。
亭台楼榭迷蒙一片,柳枝暗沉,白鸟衔着鱼儿飞掠欲舞。
画桥外,路幽长。
画船齐发,箫鼓阵阵,在水中央流连。
随着轻柔的划桨之声,船早巳拂过新荷,沿着河堤忽转,冲破新荷出生时所下之雨。
“涨痕添”二句:此写午日雨中水面之景。
涨痕,涨水的痕迹。
柔绿,嫩绿,此处代指嫩绿之水色,蒲:蒲柳,即水杨。
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对生圆形,可食。
烟柳:谓烟雾笼罩的柳林。
呕哑(ōu yā)柔橹(lǔ):谓船行水面橹篙划水发出轻柔的水声。
呕哑:象水声。
翠钱雨:指新荷生出时所下的雨。
翠钱:新荷之雅称。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
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长满芦苇的洲渚,丝毫不亚于潇湘深处。
雨纷纷而下,迷迷蒙蒙,如雾一般,恰似鲛人的眼泪,亦如正作赋投江以凭吊屈原。
愁意难以谱写,只是用彩线缠裹香菰以纪念屈原的习俗,千古流传。
一片伤心,沉默不语。
记得那日在酒楼中,待到水上游戏做罢,人群散尽,我饮酒至半酣,迎风而行。
蒹葭渚:长满芦苇的洲渚。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汨罗投赋: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忧愤国事,投汨罗江(湘江支流)而死。
后人写诗作赋投入江中,以示凭吊。
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愁难谱”二句:谓满怀忧怨哀愁难以表达,只有凭借用彩线缠裹香菰投入江中以示这千古的脉脉哀思了。
菰(gū)米:即菱白。
其食为菰米,亦称雕胡米,可食。
旗亭:酒楼。
因悬旗为酒招,故名。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2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