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石湖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何须驷马衔乡关,只作归农老圃看。

梦里曾腰綪结佩,年来新著惰游冠。

和烟种竹聊医俗,带月闻蛙不在官。

久矣此心恬不动,如今并与此身安。

虎丘六绝句·白莲池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碧泓白石偃樛枝,爱水嫌风老更低。

潭影中间龙影卧,一山好处没人题。

浣溪沙·江村道中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

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参考资料: 1、 虞世南.《唐诗宋词元曲·第3卷》: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第692页 2、 王重阳,熊江华.《唐诗宋词译注 下 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04:第207页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畴(chóu):田地。

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

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参考资料: 1、 虞世南.《唐诗宋词元曲·第3卷》: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第692页 2、 王重阳,熊江华.《唐诗宋词译注 下 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04:第207页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范成大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

这三句诗是三个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而且,富有视角的流动感和行踪的变化性,使读者随着诗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欣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热爱也便由这景物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

当然上阕也是词人的一种感受,但偏重于主观上的一种情绪的抒写:“浓雾知秋晨气润”,写出清晨在浓雾中行进的那种微妙的感觉:秋晨田野上往往飘散着浓浓的雾霭。

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浓雾亦可知秋,这种由艺术到哲理性的提炼为人所未道,因而显得非常新颖独特。

雾浓则湿度大,湿度大则空气润。

“秋晨气润”又是一句艺术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宁是词人希望归返自然的象征。

“薄云遮日午阴凉”是词人行于江村道上的又一直觉感受,它与“不须飞盖护戎装”相连,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薄云”就是一柄遮天盖地的太阳伞吗,有了这样的天伞,人就可以受用天然的荫凉,而避免酷日当头的曝晒,这比用车前的飞盖来遮阳要强似百倍。

词人在这里好像也有一种寄托:归返大自然比之戎装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小令的深层意蕴就在这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丙午东宫寿诗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国系丁年盛,天开甲观祥。

黄离增焕炳,赤伏衍明昌。

一日三天见,元辰万国康。

姿神辉玉裕,德业灿金相。

书圣规宸藻,文心俪汉章。

乾坤参久大,日月并升常。

祖武瞻兴庆,新庭拱未央。

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道统家传正,炎图国本强。

桑弧仍谷旦,铜律又清商。

旧事兰猗殿,新凉桂子香。

黄华先浥露,青女缓行霜。

史贺星同轨,农歌稼涤场。

与龄占梦帝,多祜叶思皇。

磐石重山固,灵源少海长。

三宫同寿域,岁岁颂无疆。

樱桃花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

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朝中措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天容云意写秋光。

木叶半青黄。

珍重西风祛暑,轻衫早怯新凉。

故人情分,留连病客,孤负清觞。

陌上千愁易散,尊前一笑难忘。

虞美人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落梅时节冰轮满。

何似中秋看。

琼楼玉宇一般明。

只危邖娥添了、万枝灯。

锦江城下杯残后。

还照鄞江酒。

天东相见说天西。

除却衰翁和月、更谁知。

鹧鸪天·绣户当年瑞气充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绣户当年瑞气充。

紫阳驾鹤下天风。

万山秀色浑钟尽,六月炎光一洗空。

蕉叶满,彩衣重。

刻符持节尽人雄。

坐中金母欣余庆,劝醉周公劝鲁公。

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忠厚平生心学,敏明随处民功。

江左幕中荒政,江西县里仁风。

勿云私淑小邑,可以匹休大邦。

健笔谁能後赋,向来江夏无双。

横塘

作者: 范成大 朝代: 宋代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南浦,泛指送别友人的河边。一川;是为一片,遍地。朱塔;红色的宝塔。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平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两依然,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   后两句是离别之情。系;拴着。画船;油漆彩绘之船。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13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