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

穆陵:指穆陵关。

桑乾:河名。

今永定河之上游。

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唐李白《战城南》诗:“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

”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

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

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

苍山:青山。

唐杜甫《九成宫》诗:“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

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

今北京一带。

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百战:多次作战。

这里指安史之乱。

耆(qí)旧:年高望重者。

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唐杜甫《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

亦泛指草丛;

草莽。

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诎于蓬蒿之杪。

”归人:归来的人。

晋陶潜《和刘柴桑》:“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32-233

家园瓜熟,是故萧相公所遗瓜种,凄然感旧,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事去人亡迹自留,黄花绿蒂不胜愁。

谁能更向青门外,秋草茫茫觅故侯。

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思远人(一作寄远客)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洛桥晚望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参考资料: 1、 贺莼,李云朵,王春华编著 .唐诗宝鉴 闲情逸致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03 :第202页-第203页 .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榆柳萧疏(shū)楼阁闲,月明直见嵩(sōng)山雪。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参考资料: 1、 贺莼,李云朵,王春华编著 .唐诗宝鉴 闲情逸致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03 :第202页-第203页 .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此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

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

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人有云孟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

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

诗中四句都写所见之景,句句写景,没一句写情。

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

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

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

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

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

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

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

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人写景固然是从审美出发,但是都是以情为景的精神。

没有情的景是死板的。

诗人写情以景物人物事件为依托,没有景的情是空洞的。

从原理上说来,形神兼备和情景交融是一致的,只不过形神兼备多用于事物描写,情景交融多用于景物描写。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8 :第41页-第42页 .

游终南山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

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33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0 .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南山:指终南山。

塞:充满,充实。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

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高峰夜留景:《全唐诗》此句下注:“太白峰西黄昏后见馀日。

”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33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0 .

离思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不寐亦不语,片月秋稍举。

孤鸿忆霜群,独鹤叫云侣。

怨彼浮花心,飘飘无定所。

高张系繂帆,远过梅根渚。

回织别离字,机声有酸楚。

黄雀吟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黄雀舞承尘,倚恃主人仁。

主人忽不仁,买弹弹尔身。

何不远飞去,蓬蒿正繁新。

蒿粒无人争,食之足为珍。

莫觑翻车粟,觑翻罪有因。

黄雀不知言,赠之徒殷勤。

冬日梅溪送裴方舟宣州

作者: 皎然 朝代: 唐代

平明匹马上村桥,花发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遥遥。

赋得谢墅送王长史(其墅即昼七代祖吴兴守旧

作者: 皎然 朝代: 唐代

世业西山墅,移家长我身。

萧疏遗树老,寂寞废田春。

车巷伤前辙,篱沟忆旧邻。

何堪再过日,更送北归人。

515253545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