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玉纤风透秋痕。

凉与素怀分。

乘鸾归后,生绡净翦,一片冰云。

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

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

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

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露浥”两句,扣题中“赋菊”。

此言夜露湿润了刚刚开放的菊花,可惜现在已经不是重阳佳节,过了赏菊的当令时节,但是这菊花还是我行我素地傲霜斗雪而独自放香。

因为菊有“宁愿枝头抱香死”的气节也。

“还却笑”两句,用“茱萸”、“桂花”与菊花作一对比。

此言只可笑那茱萸花随着重阳节的过去而也随即败落凋零,并且桂花也在树上纷纷地凋谢而显得毫无生色;

惟有菊花宁愿在枝头上抱香而死,却不改其傲霜斗雪的本质噢。

明是赞菊,暗中也含有以菊花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

表明自己有菊之傲骨,而无萸桂之媚俗态也。

“杯面”两句,述秋景。

此言杯中的酒香与园中的菊香混合在空气之中,引得群蜂四处飞舞。

而篱笆下蟋蟀也正在“句句”地鸣叫着,它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已深矣。

“爱玲珑”两句,再次“赋菊”。

此言园中的水池边上,主人家用千枝万朵的菊花交织成一架玲珑透剔的花屏风,月光透过它照射在水池之中,就倒影出憧憧的花影来。

  “芳井韵”四句,承上启下。

此言在园中的水井边,寒泉旁都开放着各式各样的菊花,供人欣赏。

那经霜的菊叶,湿润中透出了微红的颜色。

“共评花”两句,述共同赏菊,填词吟诗。

词人说:“我们共同观赏着花园中这许多菊花,同时还在品评着菊花的优劣,而且还互相比赛,看看哪一位才思敏捷先作成佳词好诗?

”“好漉”两句,述赏花饮酒至通宵。

古时酒有清、浊之分,故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有“绿蚁新醅酒”的描述,就是饮带酒糟的浊酒。

这里词人所饮的也是浊酒,所以饮前先用“乌巾”漉净酒糟,才可饮用。

此言词人面对香花、佳人作通宵漉酒畅饮,但他边狂饮浊酒,边还笑着对侑酒的佳人说:“你不要发愁我会醉得失态,如果你头上的金钿钗掉在地上,我还能马上替你拾起来插上呢。

”“算遗踪”两句,述酒醒。

言词人酒醉后醒转,发现床头枕边尚遗留了佳人身上的物件,不觉睹物思人,倍增相思。

  因为是和韵,所以全词以词人的寄托、臆想为多,不必词人亲自观赏菊花后才能填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宴清都·连理海棠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

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

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

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

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

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

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

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华清:指贵妃曾浴于华清池。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 等.宋词三百首.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9:145 2、 王学太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992-1994 3、 李安泰 等.宋词三百首.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343-345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

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

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

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

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

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

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

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绣幄鸳鸯柱:海棠全株花盛开时如绣幄,连理枝则如鸳鸯柱。

秦树:秦中(今陕西省一带)有双株海棠。

钿(diàn)合:盛珠宝首饰之盒,有上下两扇。

锦屏人:富贵家女子。

交枝:枝柯相交。

燕股:玉钗两股如燕尾。

满照欢丛:夜晚用烛照花丛。

嫠蟾:嫦娥在月宫无夫,故称嫠蟾。

嫠(lí):寡妇。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

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

凭谁为歌长恨?

暗殿锁、秋灯夜语。

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

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

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

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华清:指贵妃曾浴于华清池。

春盎:春水盈满。

连鬟:女子所梳双髻,名同心结。

承恩:白居易《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歌长恨:指白居易《长恨歌》。

夜语:《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参考资料: 1、 梁海明 等.宋词三百首.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9:145 2、 王学太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992-1994 3、 李安泰 等.宋词三百首.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343-345

尾犯·甲辰中秋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

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

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绿水暂如许。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

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

眉妩。

问别来、解相思否。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

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

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星度: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销:一本作“消”。

绿水暂如许。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

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

眉妩。

问别来、解相思否。

眉妩:谓眉样妩媚可爱。

典出《汉书·张敞传》“张敞画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

相间金茸翠亩。

认城阴、春耕旧处。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人驾梅槎未渡。

试梧桐、聊分宴俎。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

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

相间金茸翠亩。

认城阴、春耕旧处。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

人驾梅槎未渡。

试梧桐、聊分宴俎。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

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

”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

周邦彦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秋入”两句,点“雨”。

此言秋夜中室内灯影幢幢;

室外檐水嘀嗒,恰如琵琶单调的咚咚哀鸣声。

“越娥”两句。

此言越地多水泊,如今那些水泊也都被雨水盛得满满的,像一面面镜子般任由姑娘们挑选,去照影梳洗红妆。

山色沾雨,青黛如洗,这景致也可与少女弯月般的黛眉一比高低。

“相间”两句,言田野上黄绿相间,正当秋收时节,遥望城郊的西北面,是词人春天时曾经去游玩过的一处景点。

“晚舂”三句承上。

此言临近黄昏,捣米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穿林缥缈,到处都散发出一阵阵新米煮成的米饭香味。

“新稻炊香”句,也可知此词作于晚稻收获之后。

上片给人们描绘了一幅越地秋雨图。

     “清磐”两句,祈祷雨止。

“炷”,即灯芯也。

此言从清风中传来了一阵祈祷雨止的磬、鼓声,祈雨止的荷花灯也在雨中的积水处滋滋地燃烧着。

“阿香”两句,引神话传说追究“霖雨”之因。

“阿香”,传说中雷部推车女。

据《后搜神记》云:“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日暮;

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周求寄宿。

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云:‘官唤汝推雷车。

’女乃辞去,夜遂大雷雨。

向晓,周看所宿处,止见一新冢。

”“玉女”,华山女神名。

此处是说:秋雨绵绵不止,这可能是雷部那位推雷车的阿香姑娘,秋夜从梦中惊醒而啼哭不止的缘故吧?

而华山女神却因为这“霖雨”不止,也在为人世间犯愁呢。

“人驾”两句承上,引“宝莲灯”神话传说,道出“玉女幽素”之由。

因为女神的夫君还在人间远游,受此“霖雨”之阻,不能及时返回华山。

所以在梧桐落叶,秋尽冬将至,夫君还没有归来之时,“玉女”只好无聊地把为他精心准备的宴食拿来独自享用。

“采菱”三句,默祷雨止。

此处是说:什么时候能够去绍兴的蓬莱阁中欢唱起江南水乡的《采菱》古曲,庆贺秋雨停止呢?

“采菱”,应候晴天,所以词人选它作雨止的庆贺曲。

下片重在祈祷雨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繁。

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

石桥锁,烟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

临酒论深意。

流光转、莺花任乱委。

冷然九秋肺腑,应多梦、岩扃冷云空翠。

漱流枕石幽情,写猗兰绿绮。

专城处,他山小队登临,待西风起。

双双燕·小桃谢后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

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

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

翩翩翠羽。

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

多少呢喃意绪。

尽日向、流莺分诉。

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

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

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云:一本作“雨”。

堪举。

翩翩翠羽。

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

多少呢喃意绪。

尽日向、流莺分诉。

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促:一本作“从”,一作“逐”。

还:一本作“还又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

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

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

翩翩翠羽。

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

多少呢喃意绪。

尽日向、流莺分诉。

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此首词与史达祖词《双双燕·咏燕》略有不同,全词九十六字(若下片未尾第二句作六字句式,则仍九十八字),上片一、二、三句两词不同。

史词首句是一、二、一句式,中间两字相连;

吴词首句是二、二句式。

二、三句,史词是五、四句;

吴词是三、六句式。

另史词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三句都是第一字为领格字,宜用去声,而吴词无此例。

再则,两词都为咏燕,素材相同,但所咏角度不同:史词开头、结尾都作人事;

吴词却纯以拟人手法全篇咏燕不离本题。

      “小桃”三句,点燕来时节。

言在桃花谢了的时候燕子开始成双结对地回归,在各家各户中飞进飞出地寻找旧巢。

“轻烟”两句,写燕之旅途劳累。

此言燕儿从南边遥远的地方赶清晨、宿昏暝,渡过山山水水千万苦终于来到这里。

“湘水”,在湖南,这里泛指南方的山山水水。

“帘外”两句,言室外的余寒还没有消尽,燕子已双双展翅斜飞回到了旧居—— “ 红楼深处”。

“共斜入”,绘出双燕飞翔神态,妙极。

“ 相将”两句,双燕商量语。

“相将”,可释为行将, 将要。

言双燕商量着:“我们将要在这旧居的‘雕梁’上共筑爱。

那末似乎应该把这大好春光挽留住啊。

”“韶光”,即春光也。

留住春光。

双燕就可以长期享受春天的美景。

     “堪举”四句,述燕筑窠。

“举”,飞也。

言双燕鼓动羽翼双双飞翔在水畔岸边的柳林间,共同衔来带有梅雨的泥土,忙着在雕梁上筑窠。

“泥”、“雨”都是筑窠的材料;

“梅雨”,又点出了燕子筑窠的大致时间。

“落花”两句,言落花时节,暖风醉人,双燕又可以伴着熏风落花飞舞嬉戏,因为双燕翻飞,促使落红更加飘舞不定。

“风软”,即软风,亦即暖风也。

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可证之。

“多少”两句,给“燕”、“莺”以人性化。

言燕儿叽叽喳喳互相诉说不定,却还是意犹未尽,所以两只燕子还要每天分别去向黄莺儿争说家事,求它评定。

“还过短墙”两句作结。

据《梅溪词》,下片结句时两句都作六字句,而这首词,第一句只四字,因此宜将“又怜”两字补上,作“还又怜过短墙”。

此处是说:只可怜燕儿双双飞过短墙进入人类社会之后,可惜没有什么人能够理会得了它们叽叽喳喳的万千言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宴清都·秋感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万里关河眼。

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

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

吟鞭又指孤店。

对玉露金风送晚。

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吴王故苑。

别来良朋鸦集,空叹蓬转。

挥毫记烛,飞觞赶月,梦销香断。

区区去程何限。

倩片纸、丁宁过雁。

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万里关河眼。

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

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

吟鞭又指孤店。

对玉露金风送晚。

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

港:一本作“巷”。

记:一本作“刻”。

吴王故苑。

别来良朋鸦集,空叹蓬转。

挥毫记烛,飞觞赶月,梦销香断。

区区去程何限。

倩片纸、丁宁过雁。

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赶:一本作“趁”。

程:一本作“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断梦游轮。

孤山路杳,越树阴新。

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

醉烂漫、梅花翠云。

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

断梦游轮。

孤山路杳,越树阴新。

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

醉烂漫、梅花翠云。

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

  《柳梢青》,又名《陇头月》。

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下片五句,各三平韵。

下片第十二字宜用去声。

别有一体改用入声韵,上片三仄韵,下片两仄韵,平仄略异。

     “龟翁”,即翁逢龙。

“研意”,山名。

“癸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是年词人四十四岁,尚在苏州瓜泾。

此有《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一词可证之。

“岁腊”,一年中的十二月份。

“朝”,早上。

“怀”,忆及也。

所以“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是梦窗由瓜泾回杭腊朝之时。

     “断梦”三句,扣题中一“怀”字。

“游轮”,虚幻的光轮。

此言词人与龟翁共登研意观雪,谈起自己(词人)经常作着一个断断续续的梦,又象似驾着虚幻的光轮回归旧时。

幻梦中自己与兄长你(指龟翁)并马扬鞭,畅游断桥边孤山路,这一情景虽然醒后杳然,但对西湖的柳荫却记忆犹新。

“流水”三句,承上怀念西湖。

言词人惦念着西湖中的流水,象似母亲的乳汁那样亲切香凝,所以今天登上研意,不觉顿生游子思亲的哀伤,流下了离情别绪之泪。

上片写西湖。

     “玉屏”两句,述“观雪”。

言己与兄长龟翁登上研意山,远眺群山白雪皑皑、高低起伏,恰似白玉制成的大屏风一样,猎猎的寒风激发我抛开了怀旧的愁思。

于是,两人共同游览在山中的苍松,梅枝之间,不觉醉矣。

此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境界。

“傍夜”三句,记归家。

此言我们在研意观雪之后,傍晚乘舟回到家中,游兴盎然。

掩门照镜,镜中人影虽蒙着游尘,但梅松清香也同时荡漾在室中,从而也传递出春天已经来临的信息。

下片述观雪有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