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文翻注译
陌上花三首 文翻注赏
点绛唇·红杏飘香 文翻注译赏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
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
我相思满怀,愁卧在床。
想念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
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82-184 2、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339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烟翠:青蒙蒙的云雾。
缕:线。
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
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82-184 2、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339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
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烟翠:青蒙蒙的云雾。
缕:线。
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
我相思满怀,愁卧在床。
想念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
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
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82-184 2、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339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东坡才大如海,其词堂庑亦大。
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固然极富创新之局面,而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深具传统之神理。
此首《点绛唇》亦然。
此词所写,乃是词人对于所爱女子无法如愿以偿之一片深情怀想。
上片悬想伊人之情境。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如画。
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
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杏花之香,别具一种清芬,写出飘香,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
此写翠柳,状之以含烟,又状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亦足见词人感受之美好。
这番美好的春色,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之造化,词人则以之赋予对伊人之钟情。
这是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
下边二句,遂由境及人。
“水边朱户”,点出伊人所居。
朱户、临水,皆暗示伊人之美、之秀气。
笔意与起二句同一旨趣。
“尽卷黄昏雨”,词笔至此终于写出伊人,同时又已轻轻宕开。
伊人卷帘,其所见唯一片黄昏雨而已。
黄昏雨,隐然喻说着一个愁字。
句首之尽字,犹言总是,实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无可奈何之情。
此情融于一片黄昏雨景,隐秀之至。
下片写自己相思情境。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烛影暗承上文黄昏而来,摇风,可见窗户洞开,亦暗合前之朱户卷帘。
伤春绪即相思情,一枕,言总是愁卧,愁绪满怀,相思成疾矣。
此句又正与尽卷黄昏雨相映照。
上写伊人卷帘愁望黄昏之雨,此写自己相思成疾卧对风烛,遂以虚摹与写实,造成共时之奇境。
挽合之精妙,有如两镜交辉,启示着双方心灵相向、灵犀相通但是无法如愿以偿之人生命运。
“归不去”,遂一语道尽此情无法圆满之恨事。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凤楼朱户归不去。
唯有长存于词人心灵中之瞩望而已。
“何处”二字,问得凄然,其情毕见。
瞩望终非现实,现实是两人之间,横亘着一段不可逾越之距离。
词人以芳草萋萋之归路象喻之。
此路虽是归路,直指凤楼朱户,但实在无法越过。
句中“迷”之一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长地远之恨,意余言外。
东坡此词艺术造诣之妙,在于结构之回环婉转。
歇拍、过片,两人情境,一样相思,无计团圆,前后映照。
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则相反相成,愈神往,愈凄迷。
其结构回环婉转如此。
此词造诣之妙,又在于意境之凄美空灵。
红杏柳烟,属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画。
芳草归路,象喻人间阻绝,亦具凄美之感。
此词结构、意境,皆深得唐五代宋初令词传统之神理。
若论其造语,则和婉莹秀,如“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置于晏欧集中,真可乱其楮叶。
东坡才大,其词作之佳胜,不止横放杰出之一途而已。
此词意蕴之本体,实为词人之深情。
若无有一份真情实感,恐难有如此艺术造诣。
东坡一生,如天马行空,似无所挂碍。
然而,东坡亦是性情中人,此词有以见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45-747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82-184
浣溪沙·忆旧 文翻译
长记鸣琴子溅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长记鸣琴子溅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常常记着宓子贱弹琴治理单父的故事。
过往红润颜容和乌黑头发映照着垂柳。
如今已有数根鬓发白得就像霜雪一般。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结交朋友的离离合合就如同身在梦中。
仕途得失进退这等闲事就别去想它了。
朱仲卿终也没离开人民爱戴他的桐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记鸣琴子溅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常常记着宓子贱弹琴治理单父的故事。
过往红润颜容和乌黑头发映照着垂柳。
如今已有数根鬓发白得就像霜雪一般。
鸣琴子贱堂:「子贱」即孔子宓不齐(字子贱),「鸣琴子贱堂」即「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的典故(见《吕氏春秋?论部》卷二十一〈开春论?察贤〉)。
(也作「鸣琴化洽」、「鸣琴单父」)朱颜:红润美好的颜容,借指青春年少。
绿发:「绿」指乌黑,「绿发」即乌黑的头发。
秋鬓:苍白的鬓发。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结交朋友的离离合合就如同身在梦中。
仕途得失进退这等闲事就别去想它了。
朱仲卿终也没离开人民爱戴他的桐乡。
聚散:相聚和分离。
交游:交际、结交朋友。
梦寐:睡梦。
升沉:即「升降」,旧时指仕途得失进退。
仲卿终不避桐乡:「仲卿」即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官至大司农),「避」指离开,「仲卿终不避桐乡」即「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见《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另附相关原文节录如下)。
(相关原文节录:「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嘱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
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荔枝叹 文翻注赏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相宠加 一作: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更多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五里路、十里路设一驿站,运送荔枝的马匹,扬起满天灰尘,急如星火;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是荔枝龙眼经过。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飞快的车儿越过了重重高山,似隼鸟疾飞过海;
到长安时,青枝绿叶,仿佛刚从树上摘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宫中美人高兴地咧嘴一笑,那扬起的尘土,那飞溅的鲜血,千载后仍令人难以忘怀。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永元年的荔枝来自交州,天宝年的荔枝来自涪州。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人们到今天还恨不得生吃李林甫的肉,有谁把酒去祭奠唐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我只希望天公可怜可怜小百姓,不要生这样的尤物,成为人民的祸害。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只愿风调雨顺百谷丰收,人民免受饥寒就是最好的祥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你没见到武夷溪边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谓,后有蔡襄,装笼加封进贡给官家?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争新买宠各出巧意,弄得今年斗品也成了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我们的君主难道缺少这些东西?
只知满足皇上口体欲望,是多么卑鄙恶劣!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可惜洛阳留守钱惟演是忠孝世家,也为邀宠进贡牡丹花!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 ,2009-10-1 :第101-103页 .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置:驿站。
堠(hòu):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枕藉: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鹘(hú):鸷鸟名。
即隼(sǔn)。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破颜:变为笑脸。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永元:东汉和帝年号,《后汉书·和帝纪》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驿站),五里一堠(瞭望堡),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时临武长(官)汝南(籍)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
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
其敕太官,勿复受献。
’由是遂省焉。
”交州:交州,古地名。
东汉时期,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广西和广东。
东汉时治所在番禺(今中国广州)。
天宝岁贡取之涪:指唐代天宝年间岁贡涪陵荔枝之事。
《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至京师”。
岁贡,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
涪(fú),水名,在中国四川省中部,注入嘉陵江。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举觞:举杯饮酒。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
表示祭奠。
伯游: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赤子:人民。
尤物:珍贵的物品,指荔枝。
疮痏(chuāngwěi):祸害。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上瑞:最大的吉兆。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粟粒芽:武夷茶的上品。
前丁后蔡:指宋朝丁清先生任福建漕使,随后蔡囊继任此职,督造贡茶。
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争相斗品武夷茶,斗出最上等的茶叶,作为贡茶,献给皇上。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致养口体:这里指满足口和腹的欲望。
致养,原意是得到养育。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洛阳相君:指钱惟演,他曾任西京留守。
他的父亲吴越王钱俶叙归降宋朝,宋太宗称之为“以忠孝而保社稷”,所以苏轼说钱惟演是“忠孝家”。
姚黄花:是牡丹的名贵品种。
洛阳进贡牡丹,是从钱惟演开始的。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 ,2009-10-1 :第101-103页 .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相宠加 一作: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诗分三段,每段八句。
第一段写古时进贡荔枝事。
历史上把荔枝作为贡品,最著名的是汉和帝永元年间及唐玄宗天宝年间。
“十里”四句,写汉和帝时,朝廷令交州进献荔枝,在短途内置驿站以便飞快地运送,使送荔枝的人累死摔死在路上的不计其数。
“飞车”四句,写唐玄宗时令四川进献荔枝,派飞骑送来,到长安时,还是新鲜得如刚采下来一样,朝廷为了博杨贵妃开口一笑,不顾为此而死去多少人。
这一段,抓住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特点,在运输要求快捷上做文章,指出朝廷为饱口福而草菅人命。
这一点,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已作了描写,苏诗中“知是荔支龙眼来”、“宫中美人一破颜”句就是从杜牧诗中化出。
但杜牧诗精警,苏诗用赋体,坐实了说,博大雄深,二者各有不同。
“永元”起八句是第二段,转入议论感慨。
诗人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诛伐李林甫之类,媚上取宠,百姓恨之入骨,愿生吃其肉;
感叹朝廷中少了像唐羌那样敢于直谏的名臣。
于是,他想到,宁愿上天不要生出这类可口的珍品,使得百姓不堪负担,只要风调雨顺,人们能吃饱穿暖就行了。
这段布局很巧,“永元”句总结第一段前四句汉贡荔枝事,“天宝”句总结后四句唐贡荔枝事,“至今”句就唐事发议论,“无人”句就汉事发议论,互为交叉,错合参差,然后用“我愿”四句作总束,承前启后。
“君不见”起八句是第三段,写近时事。
由古时的奸臣,诗人想到了近时的奸臣;
由古时戕害百姓的荔枝,诗人想到了近时戕害百姓的各种贡品。
诗便进一步引申上述的感叹,举现实来证明,先说了武夷茶,又说了洛阳牡丹花。
这段对统治者的鞭挞与第一、二段意旨相同,但由于说的是眼前事,所以批判得很有分寸。
诗指责奸臣而不指责皇帝,是诗家为尊者讳的传统。
就像杜甫《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写安史之乱而为玄宗开释;
李白《巴陵送贾舍人》“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写才士被贬,反说皇帝大度。
苏轼在这里用的也是这种“春秋笔法”,很显然,他不仅反对佞臣媚上,对皇帝接受佞臣的进贡,开上行下效之风,使百姓蒙受苦难,他也是十分不满的。
这一段,如奇军突起,忽然完全撇开诗所吟咏的荔枝,杂取眼前事,随手挥洒,开拓广泛,且写得波折分明,令人应接不暇。
而诗人胸中郁勃之气,一泻而出,出没开阖,极似杜诗。
全诗有叙有议,不为题囿,带有诗史的性质,因此清方东树等的赞誉。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 第458-458页 . 2、 赵山林,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 ,2009-10-1 :第101-103页 .
临江仙·风水洞作 文翻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
故应为我发新诗。
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还凭流水送人归。
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
故应为我发新诗。
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地、水、风、火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里风水绝佳,又有什么可疑的呢!
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
各种幽雅的花香气四溢,飘到了整个山涧、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随风起舞,水面上漾起细小而成圈的波纹。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还凭流水送人归。
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一定会觉得两腋习习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了。
还烦请流水把我送回家。
高峰上只剩下将要落山的太阳,草丛中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我的衣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48-150
和庐山上人竹轩 文
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 文
我梦扁舟浮震泽。
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
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
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沣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
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
入寺 文
曳杖入寺门,辑杖挹世尊。
我是玉堂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
来従佛印可,稍觉魔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