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文叔良 文
公燕诗 文
昊天降丰泽。
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
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
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罍。
管弦发徽音。
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
但愬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
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欢。
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
守分岂能违。
古人有遗言。
君子福所绥。
愿我贤主人。
与天享巍巍。
克符周公业。
奕世不可追。
杂诗 文翻注译赏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生无根蒂(dì),飘如陌上尘。
蒂: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盛年:壮年。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生无根蒂(dì),飘如陌上尘。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蒂: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盛年:壮年。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宏大抱负,但他生值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
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
如此世态,如此经历,使他对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
虽然在他的隐逸诗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旷达超然之志,平和冲淡之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是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一种人生如幻的绝望。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成为兄弟。
这一层意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这也是陶渊明在战乱年代对和平、泛爱的一种理想渴求。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阅历的丰富往往使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年龄的增长常常使人更难以寻得生活中的欢乐和激动,处于政治黑暗时期的陶渊明更是如此,这在他的诗中表露得非常明确:“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杂诗》其五)但他毕竟没有完全放弃美好的人生理想,他转向官场宦海之外的自然去寻求美,转向仕途荣利之外的村居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欢乐,这种欢乐平淡冲和、明净淳朴。
“斗酒聚比邻”正是这种陶渊明式的欢乐的写照,在陶渊明的诗中时有这种场景的描述,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这是陶渊明式的及时行乐,与“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古诗十九首》)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
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
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
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
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饮酒·幽兰生前庭 文翻注译
形影神三首 文翻注赏
杂诗十二首·其二 文翻注译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沦:落下。
阿:山岭。
西阿:西山。
素月:白月。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万里辉:指月光。
荡荡:广阔的样子。
景:同影,指月轮。
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辉,高空清影。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房户:房门。
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时易:季节变化。
夕永:夜长。
这两句是说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无予和:没有人和我答话。
和,去声。
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掷,抛开。
骋,驰骋。
这里指大展宏图。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终晓:直到天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沦:落下。
阿:山岭。
西阿:西山。
素月:白月。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万里辉:指月光。
荡荡:广阔的样子。
景:同影,指月轮。
这两句是说万里光辉,高空清影。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房户:房门。
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时易:季节变化。
夕永:夜长。
这两句是说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无予和:没有人和我答话。
和,去声。
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掷,抛开。
骋,驰骋。
这里指大展宏图。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终晓:直到天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贫士 文赏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此诗承《咏贫士·万族各有托》中的诗句“岂不寒与饥”,先叙贫困饥寒之状。
朔风凄厉,已近岁末。
无以取暖的老诗人,只能拥着粗布衣服,在前轩下晒太阳。
抬眼望去,昔时四院中盛开的花卉已荡然无存,青葱的树木,也成了光秃秃的枯条。
诗的前四句在严冬萧索景色的衬托中,描出了一位贫士索漠的形象。
严寒袭人,饥更来煎。
诗人一生相依为命的酒,现在即使将空壶倾得再斜,也再已倒不出一滴来;
民以食为天,但饭时已到,看着灶下,却烟火全消。
逸兴已消,诗书虽堆案盈几,却疗不得饥寒,任它胡乱塞在座外,直至白日西倾,也无兴再去研读它。
五至八句由寒及饥,由景及情,伸足“岂不寒与饥”之意。
至于日昃以后,将是又一个黄昏冬夜,如何驱遣,诗人未言,但读者不难想像。
晚岁的陶潜确实困苦之甚,世乱加上荒年,使他早时只是作为一种理想精神的“甘贫”,成了严酷的现实,其《有会而作》序云:“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登岁之功,既不可希;
朝夕所资,烟火才通。
旬日以来,始念饥乏。
岁云夕矣,慨然永怀。
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所述境况正可与此诗相互发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乞食》诗,更描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已不得不为生存而告乞求贷了。
贫,毕竟并不那么容易“甘”之,不能再一味恬淡。
当初孔子困于陈,资粮断绝,“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可以这样穷而安,而己非圣人之比,就不能不像子路那样愠恼之心见于言色。
不过虽然饥寒,虽有不平,诗人仍不愿弃“故辙”而改素志;
那么什么是诗人的精神慰安呢?
末句答道:正依靠古来那许多高风亮节,守穷不阿的“穷士”啊。
对比一下陶潜初隐时的诗句,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诗人的心态。
《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的逸趣已为“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的窘俭所替代;
而“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的雅兴,亦已成了“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的阑姗。
于是望中景物也都改观。
风寒,在诗人并非初历,但当初“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的卓拔景象已换成“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的索漠萧条。
他再也无复当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的感受;
“拥褐曝前轩”这一诗歌形象,足见其当时不但是肉体上,也是精神上的疲老。
贫困把天真的诗人从云际雾里的逍遥游中,拉回到地面上来,这也许是不幸,然而却也使诗人的高洁品格获得了更充实的内含;
使他成了中国诗史上少数几位真正无愧于固穷守节之称的隐逸诗人。
虽然饥寒使他沦落到行乞的地步,但他所低首下心的不是那些督邮之流的官场屑小,而是他日夕相处的“素心人”;
心境虽然疲老了,但骨子里的傲气却并不减少壮。
诗的结末四句用孔子厄于陈蔡之典,含义尤深长。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字面意思是,自己未达到孔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才有愠色;
然而联系其“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感士不遇赋》)这种一贯思想来看,这两句诗实以自责为自傲。
孔子一生为推行其仁义之道而奔波风尘,这从渊明最为服膺的道家来看是以外物累己的行为。
从好的方面来看,世乱不可为,正不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庄子》说“世浊不可与庄语”,甚至以为当国者形同兕柙之中的神龟。
而从不好的角度来看,《庄子》中更借盗跖之口斥孔子为名利荣禄之人。
从渊明对儒学的一贯态度看,二句虽不必有盗跖所责备于孔子那种含义,但以“闲居”与“陈厄”相对言,并虽有不平,仍将坚持素操来看,不难味出有以孔子之举为不智之意。
所以,结末他不是顺不如孔子之意,说要以孔子穷而安作榜样,而要以此下所说的各种高士为典范,以表示虽穷也必不重入世网,乱己“真意”。
穷困固然使陶潜从天上降到地上,却又使其精神进一步净化。
“严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渊明之高,其实不尽在他衣食无虑,吟唱着这两句诗的时候,而正是在这贫困的低吟中,才更见出其卓然高标。
也正因此,此诗虽极写饥寒穷困,给人的印象却决无后来孟郊、贾岛那样的寒俭相,而显出一种清癯孤洁的姿态,一种情怀深长的韵味。
苏轼说陶诗“癯而实腴”,读此诗可有所解会。
此诗的这种姿态韵味,也甚得力于结构语言的自然浑成。
试设想。
如果开首二句写寒后,紧接着就写饥,就必会造成促迫穷俭之感。
比如孟郊诗就常常列举饥寒之态,穷形极相,反使人酸胃。
现在于写寒之后,垫二句写景,接写饥后,再续以二句诗书之事,这就使此诗虽写饥寒而有舒徐之态、书卷之气,加以“倾壶”“窥灶”之轻描淡写,“日昃”之后的言外之言,非孔以自见的婉而不露,读来就感到仍有陶诗一贯的风行水上之致。
而更可贵的是上述结构虽巧,却非刻意经营所得。
坐于前轩下,自然会有望景之举,酒食无着后也自然会想到唯有书本为伴,但欲读之际,又忽兴意阑珊,更深一层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从不经意处见出天机深杳,这是陶诗与其内容上的玄趣互为表里的艺术上的妙理,二妙并具,是后人所难以企及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饮酒·十九 文翻注译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畴(chóu)昔苦长饥,投耒(lěi)去学仕。
投耒:放下农具。
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将养不得节,冻馁(něi)固缠己。
将养:休息和调养。
不得节:不得法。
节,法度。
馁:饥饿。
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
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
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
志意:指志向心愿。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遂:于是。
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
介然分:耿介的本分。
介然,坚固貌。
”田里:田园,故居。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冉冉:渐渐。
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
亭亭:久远的样子。
一纪:十二年。
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世路廓(kuò)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路:即世道。
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
杨朱:战国时卫人。
止:止步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shì)。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
恃:依靠,凭借。
这里有慰籍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畴(chóu)昔苦长饥,投耒(lěi)去学仕。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投耒:放下农具。
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将养不得节,冻馁(něi)固缠己。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将养:休息和调养。
不得节:不得法。
节,法度。
馁:饥饿。
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
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
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
志意:指志向心愿。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遂:于是。
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
介然分:耿介的本分。
介然,坚固貌。
”田里:田园,故居。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冉冉:渐渐。
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
亭亭:久远的样子。
一纪:十二年。
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世路廓(kuò)悠悠,杨朱所以止。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世路:即世道。
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
杨朱:战国时卫人。
止:止步不前。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shì)。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
恃:依靠,凭借。
这里有慰籍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拟古 其七 文
读《山海经》 其一 文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