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秋末大地铺满浓霜寒露,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村落只见一片古树。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涧泉水若断若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我久已忘却技巧心计,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二》.北京:线装书局,2002:570 2、 不详.《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集(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567 3、 李志敏.《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书·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9 4、 孟二冬.《韩愈柳宗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207 5、 杨竹邨.《柳宗元诗选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44 6、 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 7、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78 8、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2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杪(miǎo)秋:晚秋。

杪,树梢。

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

幽谷:幽深的山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覆:遮盖。

唯:只有。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

疏:稀疏。

寂历:孤寂,这里指花不繁茂。

历,单个。

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

微:指泉水很小。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机心:机巧之心,奸诈之心。

《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

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日: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旦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沤鸟之所以不下,是因为其父有机心。

何事:为何。

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种珍奇动物。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二》.北京:线装书局,2002:570 2、 不详.《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集(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567 3、 李志敏.《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书·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9 4、 孟二冬.《韩愈柳宗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207 5、 杨竹邨.《柳宗元诗选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44 6、 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 7、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78 8、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2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秋末大地铺满浓霜寒露,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

杪(miǎo)秋:晚秋。

杪,树梢。

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

幽谷:幽深的山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村落只见一片古树。

覆:遮盖。

唯:只有。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涧泉水若断若续。

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

疏:稀疏。

寂历:孤寂,这里指花不繁茂。

历,单个。

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

微:指泉水很小。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我久已忘却技巧心计,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机心:机巧之心,奸诈之心。

《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

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日: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旦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沤鸟之所以不下,是因为其父有机心。

何事:为何。

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种珍奇动物。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二》.北京:线装书局,2002:570 2、 不详.《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集(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567 3、 李志敏.《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书·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9 4、 孟二冬.《韩愈柳宗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207 5、 杨竹邨.《柳宗元诗选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44 6、 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 7、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78 8、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2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

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

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

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

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

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

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

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他也想驱除胸中的郁闷。

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

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

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

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林力,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1143-1145

梓人传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

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更多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

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

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

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

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

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

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

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

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

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

”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

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

”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

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

”彼执斧者奔而右;

顾而指曰:“锯!

”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

(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

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

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

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

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

”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

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锯!

”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

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

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

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

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

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

其上为下士;

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

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

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

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

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

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

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

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

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

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

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

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

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

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

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

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

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

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

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

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

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

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

」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

」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

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

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

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

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

(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

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

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

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

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

亦在任之而已!

」  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

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

」     余曰:「不然!

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

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

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

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

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

可乎哉?

可乎哉?

」  我说:「不是这样!

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

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

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

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

』可以这样吗?

可以这样吗?

」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

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我认为: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

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

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他姓名是杨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

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梓人:木工,建筑工匠。

款:叩。

隙宇:空房。

职:掌管。

寻、引:度量工具。

规:圆规。

矩:曲尺。

绳墨:墨斗。

砻:磨。

斫:砍。

直:通“值”。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

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

”彼执斧者奔而右;

顾而指曰:“锯!

”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委:堆积。

斧斤:砍木的工具。

任:承担。

俄:不久。

阙:通“缺”六职:指中央政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

其上为下士;

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

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

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

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

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

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方伯:古代诸侯的领袖;

连率(同“帅”):盟主、统帅;

二者均指地方长官。

佐政:副职。

啬夫:相当于乡官,主管诉讼和赋税。

版尹:管户口的小官。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

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

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伐:夸耀。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

」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

」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

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

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

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六职:指中央政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伊、傅、周、召: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

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

亦在任之而已!

」    听听:争辨的样子。

傥:同“倘”。

道谋:过路人的意见。

《诗经·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用是不溃于成。

”   余曰:「不然!

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

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

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

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

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

可乎哉?

可乎哉?

」    桡:弯曲。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

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

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

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

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

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

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

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

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

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

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

”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

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

”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梓人:木工,建筑工匠。

款:叩。

隙宇:空房。

职:掌管。

寻、引:度量工具。

规:圆规。

矩:曲尺。

绳墨:墨斗。

砻:磨。

斫:砍。

直:通“值”。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

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

”彼执斧者奔而右;

顾而指曰:“锯!

”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

(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

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

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

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

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

”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

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锯!

”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

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

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

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

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

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委:堆积。

斧斤:砍木的工具。

任:承担。

俄:不久。

阙:通“缺”六职:指中央政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

其上为下士;

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

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

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

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

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

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

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

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

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

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

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

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

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

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

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

  方伯:古代诸侯的领袖;

连率(同“帅”):盟主、统帅;

二者均指地方长官。

佐政:副职。

啬夫:相当于乡官,主管诉讼和赋税。

版尹:管户口的小官。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

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

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

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

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

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

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

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

  伐:夸耀。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

」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

」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

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

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

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

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

(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

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

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

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六职:指中央政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伊、傅、周、召: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

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

亦在任之而已!

」  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

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

」  听听:争辨的样子。

傥:同“倘”。

道谋:过路人的意见。

《诗经·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用是不溃于成。

”  余曰:「不然!

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

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

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

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

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

可乎哉?

可乎哉?

」  我说:「不是这样!

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

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

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

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

』可以这样吗?

可以这样吗?

」  桡:弯曲。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

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我认为: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

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

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他姓名是杨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薛存义序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更多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放在盘子里,把酒斟满酒杯,追赶进而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让官吏为自己主持公道。现在自己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俸禄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尽情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责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情势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我低贱并且被贬谪。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评议,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将行:将要离开(零陵)。柳子:作者柳宗元自称。载肉于俎(zǔ):把肉放在器物里。载:承。俎:古代放肉的器物。崇酒於觞(shāng):在酒杯里倒满了酒。崇:充实,充满,这里作动词用。浒(hǔ):水边。饮(yìn)食(sì)之:请他喝,请他吃。给……吃,喝凡吏于土者:所有在地方上做官的人。吏,做官,作动词用。若知其职乎: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若:你。其:指代“凡吏于土者”。民之役:百姓的仆役。役,仆役,作名词。役民:奴役人民,驱使人民。役:奴役,作动词用。凡民之食于土者:所有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定语“食于土者”后置,中心词为“民”,倒装句式。出其十一佣乎吏:拿出他收入的十分之一来雇佣官吏。意思是:人民给官府纳赋税,官吏的俸禄就从赋税中出。使司平于我也:让官吏给我们百姓办事。司:官吏。平:治理。我:指代“民”、百姓。我受其直:我(官吏)接受了他们(百姓)的报酬。我:指代“吏”。直:同“值”,指官吏所得的俸禄。怠其事者:不认真给他们办事的。怠:懈怠。轻忽。其:指代人民。岂惟怠之:还不仅仅是玩忽职守。岂:语气助词,难道。唯:只。之:指代“其事”,即“民之事”。盗之;窃取百姓钱财,盗:指贪污和敲诈勒索。之:指代人民。向使佣一夫于家:假若你家里雇佣一个仆人。向使:假若。黜(chù)罚:责罚、逐出。黜,就官吏而言,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这里是指主黜仆,可解释为“逐出”。肆:爆发出来,表示出来。势不同也:官与民的关系,情势不同于主与仆的关系。意思是:人民没有办法黜罚官吏。如吾民何:对于老百姓能怎么样呢?如……何,文言固定格式,把……怎么样。达于理者:通达事理的人。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放在盘子里,把酒斟满酒杯,追赶进而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让官吏为自己主持公道。现在自己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俸禄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尽情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责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情势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将行:将要离开(零陵)。柳子:作者柳宗元自称。载肉于俎(zǔ):把肉放在器物里。载:承。俎:古代放肉的器物。崇酒於觞(shāng):在酒杯里倒满了酒。崇:充实,充满,这里作动词用。浒(hǔ):水边。饮(yìn)食(sì)之:请他喝,请他吃。给……吃,喝凡吏于土者:所有在地方上做官的人。吏,做官,作动词用。若知其职乎: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若:你。其:指代“凡吏于土者”。民之役:百姓的仆役。役,仆役,作名词。役民:奴役人民,驱使人民。役:奴役,作动词用。凡民之食于土者:所有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定语“食于土者”后置,中心词为“民”,倒装句式。出其十一佣乎吏:拿出他收入的十分之一来雇佣官吏。意思是:人民给官府纳赋税,官吏的俸禄就从赋税中出。使司平于我也:让官吏给我们百姓办事。司:官吏。平:治理。我:指代“民”、百姓。我受其直:我(官吏)接受了他们(百姓)的报酬。我:指代“吏”。直:同“值”,指官吏所得的俸禄。怠其事者:不认真给他们办事的。怠:懈怠。轻忽。其:指代人民。岂惟怠之:还不仅仅是玩忽职守。岂:语气助词,难道。唯:只。之:指代“其事”,即“民之事”。盗之;窃取百姓钱财,盗:指贪污和敲诈勒索。之:指代人民。向使佣一夫于家:假若你家里雇佣一个仆人。向使:假若。黜(chù)罚:责罚、逐出。黜,就官吏而言,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这里是指主黜仆,可解释为“逐出”。肆:爆发出来,表示出来。势不同也:官与民的关系,情势不同于主与仆的关系。意思是:人民没有办法黜罚官吏。如吾民何:对于老百姓能怎么样呢?如……何,文言固定格式,把……怎么样。达于理者:通达事理的人。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我低贱并且被贬谪。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评议,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这是一篇赠序体的政论文。作者针对中唐时期贪官污吏遍布天下,阶级矛盾日益加剧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官为民役”的进步观点。他认为人民与官吏应当是雇佣与被雇佣,主人与奴仆的关系。官吏必须“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以便做到“讼者平,赋者均”。官吏如果消极怠惰,甚至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人民就有权像对待不称职的奴仆那样惩罚和罢免他们。这种政治理想在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是无法实现的主观臆想,它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珍贵资料。文章从送别始,以送别结,中间借送别论吏治,首尾呼应,紧扣文题。“官为民役”的比拟,合情合理,见解卓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夏昼偶作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南州:指永州。

溽(rù入)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隐几:凭倚着几案。

《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

”隐几,亦作“隐机”。

《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北牖:北窗。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日午:中午。

敲茶臼(jiù):制作新茶。

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

南州:指永州。

溽(rù入)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隐几:凭倚着几案。

《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

”隐几,亦作“隐机”。

《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北牖:北窗。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日午:中午。

敲茶臼(jiù):制作新茶。

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地处南国的永州,盛夏确实酷热,白天尤甚。

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

“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

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

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

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

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

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

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

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

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

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

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著名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

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写诗人夏日闲逸中的谐趣,若作深一层透视,我们就不难发现:官与黎民,仅咫尺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盛夏的中午,烈焰腾空,山童不避溽暑正在忙着制作新茶,而他们的父母又在哪里呢?

不妨听听与柳宗元同一时代的两位诗人的陈诉:   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无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李绅《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一幅闲适图,融合着多少平民的辛酸泪!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己夏日的舒适安逸作为切入点,用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委婉地揭示了两个阶级的尖锐对立,可谓立意高深。

其结句信手拈来,却言外见意,蕴含着对世态炎凉的无限感愤,凝结着诗人关心民瘼的真情。

曲终奏雅,韵味无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再上湘江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别来无恙啊,湘江!

今天我又要溯流而上。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不知这次前去,何时再让返航?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 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别来无恙啊,湘江!

今天我又要溯流而上。

好在:依旧,如故。

上来:逆水而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不知这次前去,何时再让返航?

遣:使。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 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

岭南江行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4-35 .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瘴(zhàng)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

云烟:云雾,烟雾。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黄茆(máo):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山腹:山腰。

唐皇甫曾《遇风雨作》诗:“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

”象迹:大象的踪迹。

潭心:水潭中心。

蛟涎:蛟龙的口液。

唐李贺《昌谷》诗:“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

”这里指水蛭。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伺:窥伺。

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

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

亦用以指飓风。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飓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飓母。

”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

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南朝宋鲍照《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4-35 .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瘴(zhàng)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

云烟:云雾,烟雾。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黄茆(máo):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山腹:山腰。

唐皇甫曾《遇风雨作》诗:“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

”象迹:大象的踪迹。

潭心:水潭中心。

蛟涎:蛟龙的口液。

唐李贺《昌谷》诗:“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

”这里指水蛭。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伺:窥伺。

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

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

亦用以指飓风。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飓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飓母。

”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

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南朝宋鲍照《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4-35 .

咏荆轲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

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让荆轲带上匕首赶赴秦地。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

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

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

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

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

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

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

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让荆轲带上匕首赶赴秦地。

不两立:不能同时并存。

《战国策·燕策三》:“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太子:即燕太子丹,燕王喜之子。

虞(yú):忧患,引申为心病。

千金:指代秦将樊於期之首级。

短计:浅陋的计谋。

荆卿:即荆轲。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

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穷年:整年。

徇(xùn):顺从。

且见屠:将要被屠杀。

微言:密谋;

暗中进言。

燕(yān)都:指燕国首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

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朔风:北风,寒风。

爵(jué):古代酒器。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

函(hán)首:将首级装入匣子。

宿怨:指代秦王。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

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炯(jiǒng)然:明亮貌。

电光:指匕首。

罔(wǎng):没有,不是。

正夫:这里指行家。

正:一作“匹”。

造端:开始;

开端。

趑(zī)趄(jū):犹豫,不进貌。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

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仓卒(cù):即仓猝,匆忙急迫。

“按剑”二句:指秦王发怒攻打燕国事。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

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慈父”二句:指燕王杀太子丹仍被追逃事。

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

七族:指亲姻家族。

台:古代官署名。

焚污:谓焚毁玷辱。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弭(mǐ):消除、停止。

枢(shū):枢纽,机关,关键。

诈力:欺诈与暴力。

桓(huán)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信为号召,与秦之并兼诈力不同。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

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曹子:即曹沫,春秋时期著名刺客。

故:通“固”,本来。

太史:指太史公司马迁。

徵(zhēng):证明、应验。

无且(jū):指秦王侍医夏无且。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柳州峒氓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0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夏初雨后寻愚溪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诗的开头两句:“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霁是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小溪旁,顺着弯弯曲曲的溪岸行走。

好像是在暗喻他前半生的经历,如同在绵绵的春雨之中,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弯路,终于找到“愚溪”这块“世外桃源”。

第三、四句:“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写他看到荒野中的清泉,忍不住举起手中的拐杖去试探深浅;

并且将自己身上的带子解下,把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来。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自己的行动。

似乎是在自我表白:虽然独自一人被贬到永州,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去试探清泉的“深浅”,什么毁谤、诬陷与攻击,统统撇在了脑后;

同时,还要对那些后学晚辈之类“嫩竹”,尽力给予关照与扶持。

  第五、六句:“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写他以前经常为了功名利禄之类事情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光阴;

但为了实现“利安元元”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又惧怕什么孤独与寂寞呢?

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自己应该预料得到的结果。

第七、八句:“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营营是谋求的意思;

炎燠是指天气极热。

这两句中的“幸”字和“静”字,特别耐人寻味。

“幸”字是“有幸、幸运”的意思。

写他“有幸”来到这里休养生息,应该大声唱着歌谣来对付特别炎热的天气。

“许国不复为身谋”,要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去奋斗,肯定会付出不少的代价。

跟屈原以身殉国相比,跟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被赐死于贬所的王叔文相比,自己还是非常“幸运”的人。

“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呢?

  “静”字可以看作全诗的“诗眼”。

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在柳宗元的眼中,愚溪是一个与自己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遭遇的天涯知己。

他与它对话,倾诉自己的情怀和不平,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和安慰;

他有意识地在这人烟稀少的远僻之地,用“拐杖去试探荒泉的深浅”,扶起“倒伏的嫩竹”,“以 动求静”;

他用一种平和、恬静的心态,来对待炎热的“天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诗中所创设出来的这种宁静、淡远的意境,是由于柳宗元对世俗的淡漠;

而对世俗的淡漠,来自于佛教的出世思想作用的结果。

因而,他能够心无挂碍,和世俗事务暂时绝缘,本着一种超功利、超现实的心境,从自然中体会到了禅意,又以禅意去体味人生,从而达到了与自然与人生合一的闲散悠然的境界,放下争逐之心、功利之念,甚至觉得脱离了局促的社会政治樊篱,贬谪南荒对他倒是一件幸事。

所以,他觉得必须高高兴兴地去面对未来,敢于大声地唱着歌去迎接“炎夏”的挑战。

  《夏初雨后寻愚溪》,跟他同时期的许多诗文都有所不同,格外豁达、乐观,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给人一种“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超越人世间烦扰与困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

他坚持了这种在困境中顽强执着的追求精神,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使得困居“南荒”的十年,成了柳宗元生命里程中崭新的拼搏时期,铸就了唐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1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