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鸿祚

朝代:出生日期:一七九八年死亡日期:一八三五年 项鸿祚的百科

清词名家,浙江钱塘人,原名继章,後改名廷纪,字莲生。

生於嘉庆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举人。

屡应进士试试不第,幽忧不振。

越二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卒,年仅三十八岁。

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

「善词,上溯温、韦,下逮周密、吴文英。

」(《清史稿》),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楼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

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

其窅敻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鬟雨鬓,相对支离;

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

」(《忆云楼词·甲稿·序》)又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

」(《忆云楼词·丙稿·序》)又云:「当沉郁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

」(《忆云楼词·丁稿·序》)於此略见作者之情趣。

项鸿祚论词云:「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

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

」(《忆云楼词·甲稿·自序》)自謂「幼有愁癖」,其作他多伤心之語,愁苦之音。

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

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

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

莲生词出入於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容若、蒋鹿潭词风较近。

谭復堂《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

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

朱彊村《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

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道出莲生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

谭復堂评曰:「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乐善好施。

水云楼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蒋鹿潭,二百年中,分鼎三足。

」谭復堂《箧中词》评曰:「莲生,古之伤心人也!

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

其《乙稿自序》:『近日江南诸子,竞尚填词,辨韵辨律,翕然同声,几使姜、张俯首。

及观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

』云云,婉而可思。

又《丙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亦可以哀其志矣。

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author/1/125423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