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子

拼音:yán línɡ jì zǐ 首字母大写:YLJZ五笔:thnp bfw tbf bb 延陵季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相传吴王寿梦有四子:诸樊(或称谒)﹑馀祭﹑馀眛(一作夷昧)﹑季札。季札贤,寿梦欲废长立少。季札让不可。寿梦卒,诸樊立,与馀祭﹑馀眜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季札。季札离国赴延陵(一说封于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世称延陵季子。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

拼音:yán línɡ 首字母大写:YL五笔:thnp bfw 延陵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邑名。春秋吴邑,公子季札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 2.借指季札。 3.汉成帝陵。 4.指汉成帝。 5.复姓。南朝宋有延陵盖。见《宋书.谢晦传》。

延陵子

拼音:yán línɡ zǐ 首字母大写:YLZ五笔:thnp bfw bb 延陵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见"延陵季子"。

延陵剑

拼音:yán línɡ jiàn 首字母大写:YLJ五笔:thnp bfw wgi 延陵剑的同义词反义词
1.汉刘向《新序.节士》载,春秋时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将出访晋国,带宝剑经过徐国,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晋国之使,未即献剑,然心已许之。及使晋返,而徐君已死。于是乃以剑挂徐君墓树而去。后用为不忘故旧的典实。

储光羲(约707-约762)

拼音:chǔ ɡuānɡ xī ( yuē 707- yuē 762)首字母大写:CGX(Y707-Y762)五笔:wyf ig ugt ( xq 707- xq 762) 储光羲(约707-约762)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年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受伪职。乱平后,贬死岭南。其诗风格质朴,多写田园风光,表现士大夫的闲适恬淡情调。有《储光羲诗集》。

逢贤把赠

拼音:fénɡ xián bǎ zènɡ 首字母大写:FXBZ五笔:tdh jcm rcn mu 逢贤把赠的同义词反义词
1.汉刘向《新序.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寶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寶,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更多

挂剑

拼音:ɡuà jiàn 首字母大写:GJ五笔:rffg wgi 挂剑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季札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

季子

拼音:jì zǐ 首字母大写:JZ五笔:tbf bb 季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1.指春秋时吴季札。为吴王寿梦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省称"季子"。历聘各国,过徐,徐君爱其剑,季子为使上国,未与。及返,徐君已死,乃系其宝剑于徐君冢树而去。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人称颂其高风亮节。 2.借指情谊生死不渝者。 3.指战国时洛阳人苏秦。秦早年外出游说,黄金耗尽,穷困而归,家人皆耻笑之。后佩六国相印,又经洛阳,兄弟妻嫂不敢仰视。秦问其嫂:"何前倨而后恭也?"嫂答......更多

许剑

拼音:xǔ jiàn 首字母大写:XJ五笔:ytf wgi 许剑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许剑"。 2.汉刘向《新序.节士》载﹕吴季札西聘晋﹐带宝剑过徐。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心许之。还而徐君已死﹐遂挂其剑于墓树﹐曰﹕"吾心许之矣。"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许剑"为不忘知交﹐心存知己之典。

毗陵

拼音:pí línɡ 首字母大写:PL五笔:lxx bfw 毗陵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毘陵"。 2.古地名。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3.指明代学者﹑藏书家唐顺之。因其为武进人,故称。
12 共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