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
拼音:kànɡ tǐ 首字母大写:KT五笔:ryw wsg 抗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人或动物的血清中,由于病菌或病毒的侵入而产生的具有抵抗或杀死病毒、病菌作用的蛋白性物质。抗体只能跟相应的抗原起作用,如伤寒患者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伤寒杆菌起作用。
捐纳
拼音:juān nà 首字母大写:JN五笔:rke xmw 捐纳的同义词反义词
1.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秦汉,称纳粟。清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乐亭大鼓
拼音:lè tínɡ dà ɡǔ 首字母大写:LTDG五笔:tn yps dd fkuc 乐亭大鼓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又名乐亭调。曲艺的一种。清中叶起源于乐亭县(今属河北省)。表演者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另一人以三弦伴奏﹑以唱为主,有时插入说白。后来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分成两派:一派以唐山农村为中心,也叫唐山大鼓,有说有唱,小段,长篇并重,一派流行于北京天津,也叫铁板大鼓,只唱不说,专演短篇。
昆腔
秦腔
拼音:qín qiānɡ 首字母大写:QQ五笔:dwt epw 秦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戏曲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一般认为由陕西、甘肃、山西一带的民歌小曲发展而成。明代即已流行,清初至清中叶,流行全国各地,对许多剧种产生影响。在陕西省内,秦腔又发展成东(同州梆子)、西(西府秦腔)、中(西安乱弹)、南(汉调桄桄)四路。音乐以梆子击节,唱腔为板腔体。剧目有《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等二千七百多种。
誓檝
拼音:shì jí 首字母大写:SJ五笔:rryf skby 誓檝的同义词反义词
1.《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以"誓檝"指立誓消灭敌人﹐振兴国家。
誓江
拼音:shì jiānɡ 首字母大写:SJ五笔:rryf ia 誓江的同义词反义词
1.语本《晋书.祖逖传》﹕"﹝祖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天一阁
拼音:tiān yì ɡé 首字母大写:TYG五笔:gd g utk 天一阁的同义词反义词
明代藏书楼。嘉靖年间曾任兵部右侍郎的范钦建于鄞县(今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原有藏书七万多卷,清中叶后散失甚多,至建国初尚存一万三千卷。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河大鼓
拼音:xī hé dà ɡǔ 首字母大写:XHDG五笔:sghg isk dd fkuc 西河大鼓的同义词反义词
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地区。清中叶由河北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结合、发展而成。曾名“河间大鼓”。唱腔有头板、二板、三板等。书目长中短篇均有。
相声
拼音:xiànɡ shenɡ 首字母大写:XS五笔:sh fnr 相声的同义词反义词
曲艺曲种。流行于全国各地,形成于清中叶以后。与民间说笑话和明清两代盛行的隔壁戏(一种口技)有一定渊源关系。表演说、学、逗、唱兼备。有单口(一人)、对口(二人)、群话(三人或三人以上)三种表演方式。现又有相声小品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