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选

拼音:sì xuǎn 首字母大写:SX五笔:lh tfqp 四选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对四种人的选拔。 2.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元丰前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铨选,故称四选。元丰改革官制,更名隶属吏部。

隋文帝(541-604)

拼音:suí wén dì (541-604)首字母大写:SWD(541-604)五笔:bda yygy yuph (541-604) 隋文帝(541-604)的同义词反义词
即“杨坚”。隋朝建立者。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亲。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后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在位期间,继行均田制,扩大垦田面积,重编户籍,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后被太子杨广(炀帝)杀死。

停年格

拼音:tínɡ nián ɡé 首字母大写:TNG五笔:wyp tg stk 停年格的同义词反义词
1.北魏崔亮所创的选官制度。不问贤愚,专以年资深浅为录用标准。

魏孝文帝改革

拼音:wèi xiào wén dì ɡǎi ɡé 首字母大写:WXWDGG五笔:tvr ftb yygy yuph nt af 魏孝文帝改革的同义词反义词
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宪衔

拼音:xiàn xián 首字母大写:XX五笔:ptf tqg 宪衔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宋以来官制中在正职外所加的御史之类虚衔。

泛阶

拼音:fàn jiē 首字母大写:FJ五笔:itp bwj 泛阶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泛阶"。 2.古代官制,自魏晋置九品,后魏又分正品﹑从品及上下阶后,文武百官,按期考绩,定其品级。但有时由于制度废弛或朝廷恩庆,职官普遍晋升官级,谓之"泛阶"。

后队

拼音:hòu duì 首字母大写:HD五笔:rg bw 后队的同义词反义词
1.王莽仿《周礼》官制置六队,以河内郡为后队。队,通"遂"。《汉书.地理志上》"河内郡……县十八"原注:"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莽曰后队,属司隶。"亦称后队的长官。

拣发

拼音:jiǎn fā 首字母大写:JF五笔:ranw v 拣发的同义词反义词
1.清代官制用语。谓在候选人员中挑选分发任用。

历朝

拼音:lì cháo 首字母大写:LC五笔:de fje 历朝的同义词反义词
①历代:~官制。 ②指同一朝代各个君主的统治时期:明代营建北京宫城,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以后~续建,到正统六年才全部完成。

三班

拼音:sān bān 首字母大写:SB五笔:dg gyt 三班的同义词反义词
1.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 2.见"三班六房"。 3.昼夜不间断生产的工厂,工人轮流上早﹑中﹑夜班,统称三班。与"常日班"相对。
12345 共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