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韵
绝句
李颀(?-约750)
拼音:lǐ qí (?- yuē 750)首字母大写:LQ(?-Y750)五笔:sb rdmy (?- xq 750) 李颀(?-约750)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家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年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以七言歌行和七律见长。代表作有《古从军行》、《送陈章甫》等。有《李颀集》。
辘轳体
拼音:lù lú tǐ 首字母大写:LLT五笔:lo lhnt wsg 辘轳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1.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宋杨万里有《......更多
卢照邻(约630-680后)
拼音:lú zhào lín ( yuē 630-680 hòu )首字母大写:LZL(Y630-680H)五笔:hnr jvko wycb ( xq 630-680 rg ) 卢照邻(约630-680后)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代诗人。字fdbd子,号幽忧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任益州新都尉。后因贫病交加,投颍水死。为“初唐四杰”之一。长于七言歌行,格调较高。《长安古意》为其名篇。有《幽忧子集》。
清平调
拼音:qīnɡ pínɡ diào 首字母大写:QPD五笔:ige guf ymf 清平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大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开元中,李白供翰林,时宫中木芍药盛开,玄宗于月夜赏花,召杨贵妃侍酒,以金花笺赐李白,命进新辞《清平调》,白醉中乃成三章。二十八字,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双调五十字,平韵。参阅唐李浚《松窗杂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瑞鹧鸪
拼音:ruì zhè ɡū 首字母大写:RZG五笔:gmd oaog dqg 瑞鹧鸪的同义词反义词
1.词牌名。又名《五拍》﹑《天下乐》﹑《舞春风》﹑《鹧鸪词》等。双调五十六字,平韵。本为七言律诗,因唐人谱为歌词,遂成词调。至宋柳永增添为双调六十四字及八十八字两种。
骚体
拼音:sāo tǐ 首字母大写:ST五笔:cgcj wsg 骚体的同义词反义词
亦称“楚辞体”。古代一种韵文体。属辞赋一类。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以屈原《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篇幅和字句都较长,句式灵活参差,较为自由,多六、七言,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善于抒情,富有浪漫气息。
十七字诗
拼音:shí qí zì shī 首字母大写:SQZS五笔:fg ag pb yff 十七字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1.诽谐诗体。全诗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组成。末句二字点明诗的主题,多含讥讽之意。相传始于宋代山东张山人寿,流行于元佑绍圣间。
四季调
拼音:sì jì diào 首字母大写:SJD五笔:lh tbf ymf 四季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