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làng màn zhǔ yì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运用丰富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浪漫主义有几种类型,如消极的浪漫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前者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后者能突破现状,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
浪漫主义画派
浪漫主义画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làng màn zhǔ yì huà pài19世纪初至30年代在法国兴起。该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羁绊,采用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为题材,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像和创造。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代表人物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革命浪漫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gé/jí mìng làng màn zhǔ yì1.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以鼓舞人民的斗志。
拜伦
拜伦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i lún1. (1788—1824) 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唐璜》等。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的同义词反义词
wén xué sī/sāi cháo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家群在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美学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文学思想潮流。在每一历史时期,往往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如欧洲16世纪末至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在同一文学思潮影响下,又有各种文学倾向和流派。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n dài zhǔ yì也称“现代派”或“先锋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国家出现的各种不同于传统的文艺思潮与流派的总称。包括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荒诞派等。主张以非理性原则主宰创作过程,开掘人类的内心世界,表现潜意识、梦幻、性本能,以反传统的姿态标新立异。
三一律
三一律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yī lǜ也称“三整一律”。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理论。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之内完成。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大都严格遵循。18世纪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义作家的反对,并逐渐被冲破。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o fǎ lì fū rén长篇小说。法国福楼拜作于1856年。农村少女爱玛在修道院受过贵族教育,幻想过浪漫主义小说中描写的恋爱生活。结婚后因对丈夫包法利医生的平庸和周围环境的不满,先后与两个男人发生关系。最终负债累累,服毒自尽。
佐藤春夫(1892-1964)
佐藤春夫(1892-1964)的同义词反义词
zuǒ téng chūn fū/fú (1892-1964)日本诗人、小说家。庆应义塾(今庆应大学)肄业。后为日本艺术院会员。作有短篇小说《田园的忧郁》,中篇小说《都市的忧郁》以及《殉情诗集》等。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造社
创造社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àng/chuāng zào shè文学团体。1921年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立。主张尊崇自我,张扬个性,反对旧的传统观念。作品多具有反帝反封建倾向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30年左联成立后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