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士

信士的同义词反义词
xìn/shēn shì1.诚实可信的人。 2.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梵语up?saka(优婆塞)的译称。 3.汉碑有"义士"之称,泛指出财布施者,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信士"。后因专称信仰佛教而出钱布施的人。参阅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合阳令曹全碑》。

六骏

六骏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jùn1.唐太宗征战时所骑过的六匹骏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贞观十一年﹐太宗作《六马图赞》(文见《全唐文》卷十)﹐使欧阳询以八分体书之﹐刻石。欧书亡﹐宋游师雄重刻六碑(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九)。

凌烟阁

凌烟阁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ng yān gé亦作“凌煙阁”。封建王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唐太宗 贞观 十七年画功臣像于 凌烟阁 之事最著名。

勋格

勋格的同义词反义词
xūn gé1.功勋的品级。 2.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姓氏录》的一种讥称。《旧唐书.李义府传》载,贞观中,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称允当。及高宗时,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书,专委孔志约等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达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

十七帖

十七帖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qī tiè/tiě/tiē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

富人侯

富人侯的同义词反义词
fù rén hóu/hòu1.即富民侯。《后汉书.鲜卑传》:"﹝武帝﹞既而觉悟,乃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人侯。"李贤注:"封丞相车千秋为富人侯,以明休息,思富养人。"按,李贤等为避唐太宗讳,故改"民"为"人"。后借指贤明的执政者。

封驳

封驳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ng bó亦作“封駮”。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 汉 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 西汉 哀帝 益封 董贤 ,丞相 王嘉 “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 东汉 明帝 时, 锺离意 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 唐 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 五代 废。 宋 太宗 时复 唐 旧制。 明 罢门下省长官,诏......更多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sōng yáng shū yuàn1.故址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南麓。建于五代。宋太宗至道元年七月赐额"太室书院"。仁宗景佑二年九月置学官,重修,诏令更名"嵩阳书院",并赐额。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明末倾圮殆尽。清康熙十三年重建。参见"四书院"。

度支

度支的同义词反义词
dù/duó zhī1.规划计算(开支)。 2.指经费开支。 3.官署名。魏晋始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南北朝以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隋开皇初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唐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旋复旧称。参阅《通典.职官五》﹑《文献通考.职官六》﹑《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 4.指经商。

弘文馆

弘文馆的同义词反义词
hóng wén guǎn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更多
678910 共14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