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引

双引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āng yǐn1.分列两旁导引。 2.谓举双烛引路。唐制﹐宰相入朝须举双烛﹐故称。 3.谓由二人引马。宋制﹐学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故称。

同情心

同情心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tòng qíng xīn1.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亦指这种感情的表露。2.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的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如:他所缺的不是同情心,而是使自己处于他人地位的那种能力。

员外郎

员外郎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wài láng/làng1.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喝闷酒

喝闷酒的同义词反义词
hē/hè/yè mèn/mēn jiǔ烦闷时一人独自饮酒叫喝闷酒。

四司六局

四司六局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sī liù/lù jú1.宋代官府贵家设四司六局,为盛大宴会供役。四司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见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宋吴自牧《梦粱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 2.明代洪武初年定内官之制,凡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局二人,总司纪﹑司言﹑司簿﹑司闻四司之事;尚仪局一人,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更多

四始

四始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shǐ1.旧说《诗经》有四始,各家说法不一:(1)指"风"﹑"小雅"﹑"大雅"﹑"颂"。《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更多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míng nán/nā cí1.曲艺的一种。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浙江宁波一带。由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伴奏的。也称四明文书。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iā/gū/jie yuán shǒu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多数国家由一人独任,少数国家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担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常见的如共和国的总统、主席,君主国的国王、皇帝等。其职权大小也因政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均工夫

均工夫的同义词反义词
jūn gōng fū/fú1.亦称"均土"。 2.明洪武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户有田一顷,则出丁夫一人,每年农闲时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顷的户,由几户凑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户充夫,非佃户充夫者由田主按亩出米二升五合给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地区。后为里甲制所代替。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夔一足

夔一足的同义词反义词
kuí yī zú1.《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于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参见"一夔已足"。
1112131415 共5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