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路线

组织路线的同义词反义词
zǔ zhī lù xiàn政党进行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针。在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基础上制订,是实现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包括健全民主集中制,改善组织机构和干部制度,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维护党的纪律,坚持党员标准,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经济机制

经济机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jì jī zhì一定经济体制中能产生特定作用的内在力。主要取决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如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起推动作用的称为经济动力机制,起调节作用的称为经济调节机制,起控制作用的称为经济控制机制等。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luó mǎ gòng/gōng hé/hè/huó/huò/hú guó传说罗马建城于公元前754-前753年。初由国王统治,历经七代国王。约前509年废除“王政”,建立共和国。经过平民与贵族之间的长期斗争,平民地位有所提高;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前3世纪早期基本统一意大利。后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和三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各地,建立许多行省。前1世纪爆发长期内战。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覆亡。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能动性

能动性的同义词反义词
néng/nài dòng xìng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人的能动性与无机物、有机生命体、高等动物的能动性有别,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茅盾(1896-1981)

茅盾(1896-1981)的同义词反义词
máo dùn (1896-1981)文学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主编《小说月报》。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去日本。后与鲁迅等成立左联。建国后曾任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并主编《人民文学》。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散文集《白杨礼赞》等。有《茅盾全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同义词反义词
mò dào sāng yú wǎn,wéi xiá shàng mǎn tiān桑榆:指太阳到了桑榆星附近,比喻晚年。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

辞格

辞格的同义词反义词
cí gé1.诗文的格调或风格。 2.修辞学术语。指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式。

重本抑末

重本抑末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òng běn yì mò1.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

骈字

骈字的同义词反义词
pián zì1.指两字相连的词语,也包括联绵字。如"方圆"﹑"编导"﹑"积极"﹑"逶迤"等。清康熙年间编有《骈字类编》一书﹐收录古籍中两字相连的词语﹐分属于十三门﹐共二百四十卷。

马其顿王国

马其顿王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qí/jī dùn/dú wáng guó古代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国家。公元前5世纪形成。腓力二世在位时(前359-前336),势力强盛,积极扩张,成为希腊诸城邦的霸主。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位后,远征东方,灭亡波斯帝国,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帝国瓦解。后由安提柯王朝统治,经三次马其顿战争,被罗马征服,前148年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1617 共1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