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制

一院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yuàn zhì“两院制”的对称。议会只设一个议院,由它行使议会全部职权的制度。芬兰、丹麦、新加坡、突尼斯等国采用。主张者的理由是:公意只有一个,不必设立两院;且一院办事便捷,容易通过法案,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上院

上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àng/shǎng yuàn1.对寺院的敬称。 2.上议院的简称。 3.相当于大学。

两党制

两党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liǎng dǎng zhì某些国家两个主要政党交替执政的制度。通常由在议会中,特别是下议院中占有多数议席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个政党作为执政党,组织内阁,行使统治权。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jīng lín shí zhèng fǔ辛亥革命时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武昌起义后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又组成南京临时参议院,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临时政府被迫迁往北京,革命政权为袁世凯篡夺。

否决权

否决权的同义词反义词
fǒu/pǐ jué quán①某些国家的元首、上议院所享有的推翻已通过的议案或使其延缓生效的权力。②在会议中少数否决多数的权力。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享有的否决权。

下院

下院的同义词反义词
xià yuàn1.僧寺的分院。 2.指资本主义国家的下议院。

丘逢甲(1864-1912)

丘逢甲(1864-1912)的同义词反义词
qiū féng jiǎ (1864-1912)诗人。字仙根,号蛰庵、仲阏,别号南武山人、仓海君,台湾苗栗人。光绪年间进士。官工部主事。后回台湾讲学。甲午战争后反对清廷割让台湾,率兵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到广东,参加同盟会反清活动。民国成立后赴南京,为参议院议员。诗富于爱国激情。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两院制

两院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liǎng yuàn zhì某些国家议会分设两院的制度。两院议员一般都由选举产生并定期改选,两院都有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权力,但名称各有不同,如英国叫上议院和下议院,美国、日本叫参议院和众议院,法国叫参议院和国民议会。

梁士诒(1869-1933)

梁士诒(1869-1933)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áng shì yí/dài (1869-1933)广东三水人。民国初年,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成为交通系首领。1918年任安福国会参议院议长。1921年投靠奉系,任国务总理。不久下台。1925年复任交通银行总理。
12 共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