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
橘颂的同义词反义词
jú sòng《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通过对生于南国的橘的颂扬,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志愿,是一篇托物自喻之作。全篇都用三言和四言句,与《九章》其他各篇句式不同,为作者的早年作品。
注释
注释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ù shì①对书籍和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等作介绍、说明、评议的文字。中国古代对书籍的注释,因方式的不同而有“注”、“释”、“传”、“笺”、“疏”等之称。按排印位置的不同,又有“脚注”(又称“页末注”,排印于书页地脚)、“篇末注”(又称“文后注”,排印于全篇文章末尾)、“夹注”(注文夹于正文之间)等。注释所用字体一般小于正文。②辞书的释义也称“注释”。
玉夔龙
玉夔龙的同义词反义词
yù kuí lóng又名《大红袍》、《海公奇案》。长篇弹词。内容以明代邹应龙之子邹彬遭仇家陷害事贯串全篇。着重写海瑞在义士杜鹊桥帮助下搭救邹彬,以及镖客韩林先后由边将王汝川和海瑞救助,幸免于难的故事。
章法
章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fǎ①指安排诗文全篇章节的方法。包括文章的体裁、结构、承接、转折、剪裁等。但无固定格式,在于作者融贯运用。②比喻办事的条理、方法:这次要好好表演,别紧张,以免又乱了章法。
终篇
终篇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ng piān1.篇末。 2.终竟全篇。
船夫曲
船夫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án fū/fú qū/qǔ散文。魏钢焰作。1961年发表。写一个革命者改变落后农场面貌的事迹。作品用歌曲《黄河船夫曲》统领全篇,将现实生活和历史联系起来,赞美中华民族的船夫精神。构思独特,诗情浓郁。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的同义词反义词
pú sà mán (píng lín mò mò yān rú zhì )词篇名。相传为唐代李白作。上片渲染山林清寒伤心之景,下片由景入情,写闺中思妇伫立盼望游子归来的哀伤。全篇意境苍凉,笔法浑厚,结尾含蓄不尽,是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最早文人词之一。
诸宫调
诸宫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ū gōng tiáo/diào曲艺形式。传为北宋孔三传所创。盛行于两宋和金元,元末已少有人能演。表演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歌唱部分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联成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联成全篇。适宜说唱长篇故事。今存作品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佚名《刘知远诸宫调》(残篇)等。对元杂剧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述赞
述赞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ù zàn1.文体名。史论的一种,全篇用韵。《文选》列有"史述赞"一类,选录《汉书》﹑《后汉书》赞四篇。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于《史记》纪﹑传﹑世家﹑书﹑表之篇末皆有述赞。 2.泛指论述﹑赞颂的文章。
鹊桥仙(纤云弄巧)
鹊桥仙(纤云弄巧)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è qiáo xiān (qiàn yún nòng qiǎo )词篇名。北宋秦观作。以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神话为题材,歌颂坚贞纯真的爱情。全篇语言精巧,不落俗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名句,历来被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