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的同义词反义词
rén quán xuān yán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由序言和十七条组成。规定人生来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的权利;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罪推定原则;分权原则等。这些规定在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
保障
保障的同义词反义词
bǎo zhàng①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人身安全ㄧ~公民权利。②起保障作用的事物:安全是生产的~。
公债
公债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zhài国家向公民或外国借的债。
发明权
发明权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 míng quán公民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请领取发明证书、奖金或其他奖励,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一种。中国发明奖励条例规定,发明是一种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它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前人所没有的;(2)先进的;(3)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中国专利法所说的发明,指对产品、方法或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应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国家秘密
国家秘密的同义词反义词
guó jiā mì mì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保守国家秘密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对有关的问题作了规定。
抓兵
抓兵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ā bīng1. 旧军队强抓公民服兵役。
有行为能力
有行为能力的同义词反义词
yǒu xíng wéi néng lì具备一定条件的自然人能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在中国,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有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 shì fǎ lǜ xíng/háng wéi/wèi简称“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民事活动
民事活动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 shì huó dòng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的同义词反义词
mín shì jiū fēn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执。主要涉及财产权益纠纷、人身非财产权益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有发生在公民之间的,也有发生在法人之间或公民与法人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