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前484)
伍子胥(?-前484)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zǐ xū (?-qián 484)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名员。楚大夫伍奢子。公元前522年伍奢被杀,他历经宋、郑等国出逃至吴。帮助阖闾夺取王位,改革图强,整顿军队,国势日盛。不久攻入楚都,因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他力劝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并逐渐对他疏远,后赐剑命他自杀。
修和
修和的同义词反义词
xiū hé/hè/huó/huò/hú1.谓施教化以和合之。 2.谋求和好。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kǎi ēn sī zhǔ yì英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认为失业是由工人的消费需求和资本家的投资需求不足所造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市场调节,保持充分就业。主张加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职能,用政府的开支举办公共工程,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
割地
割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gē dì/de割让领土:~求和。
勾践(?-前465)
勾践(?-前465)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u/gòu jiàn (?-qián 465)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屈服求和,入吴为人质。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内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后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包工
包工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o gōng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期限,完成某项生产或建设任务:~包产ㄧ大楼由承建单位~。
城下之辱
城下之辱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xià zhī rǔ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 céng qún zhòng xìng zì zhì zǔ zhī在中国,指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中的村民委员会。按居民(村民)居住地区设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同义词反义词
ào sī tè lǐ cí zhàn yì1805年12月法国拿破仑军队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在奥斯特里茨(在今斯洛伐克境内)进行的决战。结果法军获得大胜,奥地利被迫求和,第三次反法联盟瓦解。
屈膝
屈膝的同义词反义词
qū xī①下跪:屈膝拜母|屈膝见君。②比喻受外力压迫而服从:屈膝投降|屈膝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