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
科班的同义词反义词
kē bān(~儿)旧时招收儿童,培养成为戏曲演员的教学组织。常用来比喻正规的教育或训练:~出身。
走台
走台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u tái演员、时装模特儿等正式演出前在舞台上走动练习,熟悉位置。
金钱板
金钱板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 qián bǎn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四川和贵州一带。一人或两人演唱。以数板为主﹐但每唱一段略有拖腔。乐器为三块竹板﹐其中一块竹板嵌有活动的铜钱﹐以此得名。演唱者左手执两块﹐右手执一块﹐边打边唱。曲目以短篇居多。 2.曲艺演员打拍子用的器具﹐竹板上系着铜钱之类的金属片。
马连良(1901-1966)
马连良(1901-1966)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lián liáng (1901-1966)京剧演员。字温如,北京人。回族。九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学艺。演老生。出科后吸收诸家之长,形成唱腔甜润酣畅,做工飘逸洒脱的艺术风格,世称“马派”。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等。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专科学校校长。有《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高庆奎(1890-1942)
高庆奎(1890-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qìng kuí (1890-1942)京剧演员。名镇山,字子君,山西榆次人。幼从贾丽川学老生,十二岁登台。早年宗法谭鑫培,后改学刘鸿声。嗓音高亢,唱腔质朴、劲拔,世称“高派”。代表剧目有《逍遥津》、《哭秦庭》、《斩黄袍》等。
丁果仙(1909-1972)
丁果仙(1909-1972)的同义词反义词
dīng/zhēng guǒ xiān (1909-1972)晋剧演员。艺名果子红,直隶束鹿(今属河北)人。女。七岁学艺,先习青衣,后改须生。是晋剧史上第一个女须生。嗓音洪亮,擅用多种唱腔表现人物感情,形成独特风格,世称“丁派”。擅演《双罗衫》、《走雪山》等剧。曾任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
三国连太郎(1923- )
三国连太郎(1923- )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guó lián tài láng/làng (1923- )日本电影演员。1950年从影。1957年因主演《异母兄弟》而知名。善于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先后主演《漫长的旅程》、《饥饿的海峡》、《褴褛的旗》等影片。
乔清秀(1910-1943)
乔清秀(1910-1943)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áo qīng xiù (1910-1943)河南坠子演员。女。原名李金秀,河南内黄人。十四岁从乔利元学艺,后又拜梨花大鼓名家潘春聚为师。是河南坠子北路调创始人之一,以吐字俏利、旋律悠扬的“巧口”著称。1940年在沈阳演出时,受日本侵略者迫害,精神失常,返天津后病逝。
乙羽信子(1924- )
乙羽信子(1924- )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 yǔ xìn/shēn zǐ (1924- )日本电影演员。女。毕业于宝{{e021}}音乐歌剧学校。1950年从影。曾因主演《绞杀》,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主演的影片还有《缩影》、《裸岛》、《赤裸的十九岁》、《本能》等。
亮相
亮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àng xiāng/xiàng①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②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福建省体育馆首次~。③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